小学美术教育研究
摘要:小学美术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重要环节,对学生个人审美素养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目前,小学美术教育不断地从多角度延伸教学实践活动,基于生活的美术教学逐渐成为小学美术课堂所追求的重要目标。该文旨在探索新时代小学美术教育的基础性,并在这个前提下阐述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相应对策。
关键词:小学美术问题对策
一、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1.小学美术教育是发掘学生潜力的重要法宝
小学生正处于艺术素养的萌芽阶段,如果家长、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艺术潜力并加以正确引导,就可能使学生日后在美术领域取得成就。小学时期的学生处于艺术启蒙阶段,其兴趣爱好尚未定性,接受能力强,容易建立对新鲜事物的兴趣。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小学美术教育需要从发掘学生潜力、因材施教的角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建立新型课堂,使其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2.小学美术教育是开启学生美术之门的金钥匙
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尚未定性,其往往可以较快地接受新事物,也可能因为新事物忘掉之前的兴趣。目前,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往往集中于电子游戏和娱乐活动。由于他们的年龄尚小,接触的事物相对较少,其判断能力往往较弱,价值观还不完整,兴趣自然会有些盲目、随意。因此,小学美术教育应该针对学生的天性,从学习方法、体验、欣赏等多方面培养学生的习惯,以更加科学的方法方式引领其兴趣方向,从而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让他们充分体验生活的美好,使学生善于动手,热爱学习。
3.小学美术教育是学生美术基础不断巩固和沉淀的过程
万事开头难。针对这一问题,小学美术教育可让学生从最简单的线条、造型开始,再循序渐进,深入学习其他的绘画技巧,以这种简单的学习方式带领学生认识世界。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需要经历一个从接触、了解到熟知的过程。在进一步接触之后,学生自然而然会掌握更多的知识和能力,这对于学生认知新事物有很大的益处。这种方法使小学美术教育收到了良好的反馈。学生不仅学会了美术知识,而且增强了对自我能力的肯定,其欣赏事物的品位有了很大提高。这为学生通往美术世界的道路扫清了障碍。
二、有效提高小学美术教育实效性的方法
1.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美术是小学学习阶段需要重点关注的一门学科。在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下,部分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气氛较为沉闷,其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教师需要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吸引力,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对于美术学科而言,其本就具有无限之美。在课堂教学中,一旦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散开,就会获得令人惊喜的效果,并彰显出美术应该具有的吸引力和魅力。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充分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思想情感,通过换位思考,促进学生在教学中活跃思想,努力营造具有吸引力且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最大限度地开发、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获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先进的教学设备在教学中得到普遍应用,其应用效果也非常明显,加上学生普遍对电子设备具有较高的兴趣,学生更有兴趣通过信息科技设备进行学习。小学生往往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会更加集中注意力,因此,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散创新思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在以往的小学美术教育模式下,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注重对技能与教学重点的讲授,难以促使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影响了教学效果。部分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帮助、引导下才能更好地发散思维,这正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方式,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从而更加生动、鲜活地展示教学内容,更有效地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其求知热情,并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如,在《动物王国》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展示学生的艺术作品。这样的方式既拓宽了学生的眼界、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又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了锻炼,使其创作思路更加广泛。拥有强大信息传达功能的高科技产品,能使学生获得精美绝伦的视觉与听觉体验,让学生在感受艺术的同时,激发他们充分发散思维,进而更好地创造美。学生既对所学的内容印象深刻,又更加热爱艺术。
3.彰显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小学生心理和生理发育不成熟,对事物的认识水平较低,思考问题的方式也不成熟。然而,学生往往具有丰富多彩的心理活动内容。小学美术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达到小学美术教育的更高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满足学生好奇心、求知欲的同时,在美术教学理论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辅助学生探索未知世界,让学生获得更宽广的学习路径。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循循善诱,不仅需要引导学生理解、体会作品内涵,而且要辅导学生理解作品创作的灵感来源,感悟创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不仅能使学生从作品中学到画面与颜色,而且对作品整体形成多角度、全方位的认知。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主导者,应具有优质的教师风范和专业素养,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培养其创新能力。如,在《纸风铃》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鼓励学生自我创作并积极展示作品。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他人作品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发掘学生的不同特点,激发他们产生浓厚的艺术兴趣,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小学美术教育实践研究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科学情境
小学美术教育具有强直观性和形象性的特征。教师若想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情境教学的作用,就需要充分结合小学美术教育的特征,有意识地进行直观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进行创新创作。教师创设科学的教学情境,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应用丰富的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教学资源,从而为学生直观地展现各种丰富的色彩与图画。这能够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亲身体会感受画面中的情感。如,教师在教学生画“翩翩起舞的蝴蝶”时,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的情境。在为学生展示这一画面的同时,教师可以播放与之相配的音乐;在欣赏的过程中,还可依据实际情况采取拉近画面距离、放慢播放速度等方式,让学生清楚地观察蝴蝶的特征,了解蝴蝶飞舞的姿态。之后,教师再让学生结合自身观察开始绘画创作。在这个教学情境中,多媒体的音频与视频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能够自觉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学生通过观察,深入了解了蝴蝶的一些具体特点,加深了对蝴蝶形象的记忆,从而能够顺利完成接下来的绘画创作。
2.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给予学生创新动力
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充足的集体创作空间,并放手让学生创作,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在学生练习环节,笔者采用分组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共同讨论素材的取舍、构图、配色等,分工合作,以此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教师的主导退居其次。在集体创作中,学生积极商议协作,互帮互助,每名学生都能得到主动发展,使作品更完美,这正是集体创作的魅力。活动开始时,笔者提醒学生“孙悟空一会儿下去选水果”,提高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在制作过程中,笔者播放《水果也疯狂》的短片,为学生展示片中各种各样新奇独特的水果造型,如篮球形状的橘子、像章鱼的香蕉、芒果小狗等。学生可以一边做一边观看。这些水果会帮助学生打开想象的大门,不再让学生拘束于水果原有的颜色和造型。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创作氛围,有利于学生创作出更好的作品,是开发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这个创作的过程是快乐的、自由的,并带有创造意味,学生从中可以获得更大的精神快感,进而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出更多新颖、多样的艺术作品。
结语
小学美术教育方式的创新成效直观、显著。教师以培养学生的创意创新能力为改革核心开展教学,通过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应用先进的信息科技设备和积极的教学方式,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前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海燕.浅析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现代交际,2011(6).
[2]赵希.浅析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培养路径.美术教育研究,2016(22).
作者:周晓燕 单位:厦门市集美区马銮小学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