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术教育的色彩教学分析
摘要:在美术教育中,对于色彩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部分,通过色彩的应用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色彩造型能力,并促进学生美术修养的不断完善,因此,一直以来相关教学工作者都在色彩教学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就高校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目前高校美术色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高校;美术教育;色彩教学;改革
色彩教学,与素描、国画、速写一起构成了现代美术教学体系。众所周知,美术作品中的色彩应用,可以给观赏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是美术创作重要的表现要素之一,作为美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色彩教学担负着开发学生创造力和美术意识的重任。然而,一部分高校在开展相关教学时,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色彩教学的重要性,使得色彩教学的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高,进而影响了学生整体水平的提升。因此,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加强色彩教学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高校色彩教学现状分析
我国高校开展现代美术教学已有一段时间,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但是,这一教学体系的建立是基于传统的教学理念的,采用的教学方式较为落后,模式化的教学使得课堂的气氛十分枯燥、单调,乏味的课程并不利于学生美术素养的提高,还会让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慢慢流失。另外,在近年来的教学改革中,部分高校美术老师没有深入了解教学改革的要求,依然延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美术教学的质量没有得到有效提高,相关教学中应该得以充分展现的魅力和特点没有得到突出。学生在学习中也丧失了主动性,只是按照老师的要求机械地进行色彩练习,却并不了解如何运用色彩营造出别致的艺术效果,渐渐的学生的学习惰性代替了积极探索的激情,使得学生只知道按照教材的要求进行绘画练习,而没有获得创造力和美术意识的提高,这样不仅不利于高校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还会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具体到色彩教学中,由于传统美术教学模式的束缚,教师常常采用条件色彩开展教学实践活动,虽然对学生绘画技术的提高有一定的作用,但却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从而难以起到提高学生创造力和主观意识的作用。另外,由于色彩教学的方式非常单一,很多学生觉得这一部分课程没有深入学习的必要,只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放弃了进一步的学习,这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无法得到有效发挥,造成了色彩教学的困境。因此必须对色彩教学的教学方式和理念进行改革,以全新的观念和教学模式引导高校美术色彩教学进入正轨。
二、高校美术教育色彩教学的不足
想要实现高校美术教育色彩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就必须了解当前我国各个高校在色彩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才能对症下药,让色彩教学发挥其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作用。
(一)学生方面的原因
不可否认,在现阶段的高校美术教学中,很多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认知仅仅停留在表层学习方面,不管是基础学习,还是专业性学习都没有获得有效的发展和完善,这种情况的发生与我国目前的教学现状有密切关系。一些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仅在高考之前进行了一些机械化的训练,且针对高考模式的目的性极强,虽然积累了一些美术基础,但没有经过系统性的学习,远远达不到深入了解色彩知识、灵活运用色彩作画的程度。一些学生在完成了高考后,认为所学的皮毛已经是全部需要掌握的美术基础知识,因而没有对相关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完善,使得其自身的知识结构存在明显欠缺,表现在色彩学习中就出现了理解和运用上的诸多问题。
(二)教师方面的原因
美术创作是具有生命的,一件艺术作品的形成,需要作者具有全面的艺术构思和对色彩强大的掌控能力。在绘画过程中,色彩的应用过程是对美术作品注入生命力的过程,因此需要对色彩的应用进行深入学习。然而部分高校在开展美术教学时,没有重视这一点,仍然以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内容进行相关的教学工作,单一、落后的教学内容没有紧扣时代和学生学习的需求,不仅限制了老师的教学,还影响到了学生的创新性发展,知识结构也难以健全。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一方面过于侧重于色彩理论知识的讲解,没有将色彩知识的应用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使得学生无法对此产生兴趣,自然也不会主动进行实践练习;另一方面教师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工作,使得一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的进度,长此以往就会产生对色彩学习的抵触情绪,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展示自身的个性是非常不利的。
三、高校美术教学中色彩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保留传统色彩训练优点,引入发散新理念
虽然传统色彩教学模式中存在单一、刻板的问题,但由于相关教学开展的色彩写生形式对于培养学生对物体间静态的光影和色彩变化的细致观察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绘画时的写实能力,因此在面对传统教学的问题时,也要看到其中关于色彩训练方面的优点,保留传统教学的优势,引入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首先是加强理论教学,虽然理论知识都比较枯燥,但是只有对这一部分知识进行了深入学习,才能构建学生完整的知识结构,从而将理论知识与绘画实践结合在一起,积极探寻色彩在绘画中的应用。为保证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时能调动学习兴趣,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提高对色彩的认知,并提升其美术综合素质。其次,色彩训练是提升学生色彩应用能力的关键,因此需要加强对学生的色彩训练基础教学,从室内训练开始,再到室外写生,将训练的强度和难度不断增大,夯实基础。室内色彩训练着重于单色画、大色块和色彩冷暖等的应用练习,室外写生的训练则更丰富一些,可以通过对周围环境的动态情况,让学生对写生对象进行更全面的认识和分析,使学生捕捉微妙色彩变化的能力得到增强。第三,在色彩训练中,模仿大师画作是常见的学习项目,目的是加强色彩重构训练。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可以通过对大师作品的鉴赏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觉,临摹大师作品还能使学生快速掌握构图技法和色彩运用方法,对提高色彩训练质量和满足色彩训练需要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模仿和学习,使学生在不同的表现形式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风格,并自觉进行主动学习,使自身体验和寻求主观色彩的灵感得到升华,提高对色彩的认识能力、表现能力和鉴赏能力,为色彩的运用与创造打下深厚的基础。
(二)升华学生色彩运用能力
色彩的模仿是学生进行色彩运用的基础,当模仿阶段的训练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使学生从中提炼出对色彩应用的意识,学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大胆运用色彩,加强对色彩的自我感悟和创造,学习利用色彩传递情感信息、表现美术艺术。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发挥引导作用,通过考察学生的绘画能力,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发掘其创作特点,为学生制定色彩教学的明确方向,增强学生对色彩创造的主动性和对比调和的主观意识,从而实现学生在美术创作中对画面整体的把握能力,把学生从一个学习者变为一个创作者。
(三)培养学生的个性风格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反映在对色彩理解和应用上,就会形成每个人不同的个性风格。许多中外艺术家的经历已证明了真正的艺术创造归结于个性。艺术具有一定的共性,但同时也讲求个性化,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色彩教学时,教师需要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色彩个性化的主观创作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差异性,因此统一的色彩训练方案是难以实现对学生个性化培养的需求的,必须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开展个性化教学,并强调学生创造力和个性风格的培训,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个性特点与学习相结合,形成独特的风格,从而使高校色彩教学的实效性得到体现,进而促进高校美术教育整体质量的提高。
四、结语
对于色彩的学习和掌握是高校美术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美术教育不可缺失的一个重要环节。色彩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发散思维、艺术感受力和艺术表现力,还能通过学生对色彩的认知,形成独特的艺术设计意识,培养促进其个人风格的形成,使学生具备更高的美术素养,从而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展现出更强的实力。因此,相关教学工作都必需充分认识到色彩教学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教育改革,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约束,不断丰富和创新单一、落后的教学内容,使相关的教学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重视色彩训练对学生色彩运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使高校美术教育的整体质量得到提高,促进我国美术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志远.探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7,(37):69-70.
[2]崔昕.高校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改革[J].艺术评鉴,2017,(06):82-83.
[3]郭军营.基于高校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改革的分析[J].知音励志,2017,(06):143.
[4]刘志兵.高校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改革的探析[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27(06):130-132.
沈婷 西安思源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