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史课程教学新方法的探索与思考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12-05 01:20:00人气:437
摘要:美术史课程作为美术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改革持续深化背景下,重要性不容忽视。美术史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为后续学生美术专业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当前美术史课程教学存在不足,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美术史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对美术史课程教学进行分析,立足实际情况剖析其中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教学方法予以实践,以求提升教学有效性。关键词:美术史课程;新方法;美术学院
高校美术课程通过优秀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赏析,有助于帮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切实提升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丰富人文内涵,对于学生后续个人发展意义深远。但当前我国美术史课程教学中,由于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式过于单一,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美术史课程教学成效偏低。尤其是当前美术史课程教学中,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不够密切,阻碍美术史课程学科发展的同时抑制学生对美术史课程的学习热情。由此看来,加强美术史课程教学新方法研究,是教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可以为后续教学提供支持和参考。一、美术史课程教学的作用
加强美术史课程内容的学习,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拓宽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美术史课程教学的理解水平。美术史课程教学涉及美术发展的全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内容,对于美术发展影响较为深远。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展现了创作者不同的思想水平和审美意识,揭示了社会文化特征。这些特点具有较强的文化传承性和民族性特点,对于传统文化发扬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作为民族文化的主要载体,美术传承主要表现在内容、形式、理念、技术和创作方法等。加强新时期美术史课程教学,帮助学生欣赏优秀美术作品,促使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还可以认识到美术传承中的意义,重温历史中的艺术灿烂和辉煌,对于学生的民族精神培养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就美术的教育功能来看,主要是引导人们在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获得深层次的情感熏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态度,对于思想境界提升意义深远。在素质教育改革持续深化下,加强学生的美术素养培养是一项主要内容,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健全人格,陶冶情操,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美术可以看作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清晰认知,需要多个时代累积形成。在学习美术史课程教学中,提升学生美术专业能力的同时,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和感受,树立正确的审美理念,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力和想象力,为后续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和保障。二、美术史课程教学现状
1.教学内容枯燥乏味
在美术史课程教学中,由于美术可以带给人们视觉感官上的审美享受。为了创造一副优美的艺术作品,要求创作者具备扎实理论基础的同时,积累丰富的艺术创作经验,根据创作理念灵活语用绘画表意符号,有助于带给人们深层次的美术视觉艺术感受,丰富艺术内涵。纵观当前的美术史课程现状,教师更多的是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将绝大多数精力投入到美术史课程理论知识讲述中,日常教学中的考试成绩和作业完成情况均是教学成果的主要评价指标。同时,在课堂内容讲解中,由于受到传统意识教育理念的限制,更多地采用单一时间发展顺序点讲解知识的教学方法,仅将知识生硬地灌输给学生,未能深层次挖掘美术学科本质内涵,忽视艺术创作的趣味性。而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美术史课程教学变得枯燥、乏味,教学内容趣味性不足,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和重视程度随之下降。
2.学生的美术素养偏低
在美术史课程教学中,由于我国美术教育事业发展水平偏低,对于美术史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学生未能从小养成良好的美术素养。国外的美术教育在教学中,定期安排学生前往美术馆参观,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欣赏艺术作品,从小获得艺术的熏陶和感染,对于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相较国外的美术史课程教学,我国教学缺少这样的机会,对艺术的理解十分浅薄,对美术概念缺乏足够的认知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美术素养培养。由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足,只能被动式参与其中,美术史课程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学生难以保持足够的兴趣,对课程内容产生抵触情绪,影响美术史课程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学生主体地位缺失
在美术史课程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执行者,除了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以外,还要注重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素养的培养,以便后续教学活动有序开展。美术史课程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占据绝对主导,学生只能被动式地学习知识,学习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尽管美术史课程教学内容复杂多样,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讲述,但如果采用强制性知识灌输方式,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师生之间的活动和交流,不利于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制约后续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4.教师自身的素质能力偏低
教师自身的素质水平高低,将直接影响美术史课程教学质量,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美术史课程教学中,教师长期受到教育理念的束缚和影响,未能正视美术史课程教学的重要性,教学活动未能有序开展。由于美术史课程教学受重视程度不足,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按部就班,未能积极参与培训,导致很多美术史教师的专业水平偏低,职业素养不足,严重影响美术史课程教学教学质量,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三、美术史课程教学创新的有效途径
1.明确美术史课程教学现状,确定教学目标
从当前美术史课程教学现状来看,美术史教学受重视程度不高,始终处于一种边缘,未能得到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为了打造高效的美术教学课堂,应该明确美术史课程教学的意义和目的,为后续教学活动有序开展奠定基础。所以,应该明确美术史课程教学目的,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艺术史,欣赏中外优秀的艺术作品,了解美术大师的成长经历和思想内涵,学习艺术大师的艺术品德和思想内涵,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产生积极引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后续教学的质量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这就需要教师讲解专业知识的同时选择更具趣味性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2.创新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我校主要在大一下学期或大二开设美术史课程,教学时间为100分钟。由于美术史课程涉及众多美术家的优秀作品,多媒体教室授课,借助多媒体技术将优秀美术作品展现在学生面前,带给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传统教学方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即便传统板书具有一定优势,但视觉感官冲击能力却略显不足,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教学内容通过文字、图片、声音和视频形式展现出来,促使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欣赏作品,激发学生的创新力和想象力,为学生提供自由想象的空间,在互动和交流中获得深层次情感体验,有效提升教学成效。除此之外,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产生聚光效果,带有一定心理暗示,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如果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将会削弱教师的讲课效果,舍本逐末,所以需要适度运用多媒体技术,发挥最佳作用。制作课件时应该充分结合教学需要,截取美术作品任一部分进行对比分析,帮助学生获得直接感受和理解。同时,配合运动画面欣赏促使学生保持长久的学习热情,集中注意力,全身心欣赏作品表达的意境和内涵。使用多媒体技术的同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前往美术馆边参观边讲解,充分利用当地美术馆资源的辅助作用。例如,在当地美术馆整合青铜器资源,讲解商周美术特点。通过现场参观,促使学生直观面对美术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成效。
3.贴近实际生活,紧跟时展脚步
在美术史课程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应该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仅跟随时展脚步,引入更具趣味性的美术内容打造高效课堂。当前的学生主要以90后为主,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较强,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存在明显差异,对于新鲜事物的兴趣较为强烈,可以更快地接受知识,提出个性化观点。美术史课程如果仅是讲解理论知识,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应该融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如流行词汇,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与此同时,可以还原生活场景,结合具体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讲解构图和色彩问题时,结合时展趋势,列举电影、摄影和游戏题材的例子,进一步拓展教学空间,整合教育资源,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从被动转变为主动,具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在个性化教学活动中融入流行词汇,将生动形象的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促使学生保持长久学习兴趣的同时为学生创设欢快的学习氛围,切身感受美术学习的乐趣,为后续的学习提供长足的动力支持,养成良好的美术素养。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改善传统美术教学内容的局限性,对于学生审美能力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当前美术史课程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实际教学需要,迫切需要进一步创新教学方法,推动美术教育发展。综上所述,在美术史课程教学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应该整合教育资源,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借助多媒体技术带给学生多种感官体验,切实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参考文献:
[1]郭淑敏.普通高校美术史教学现状与教学策略的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6
[2]王志炜.“翻转课堂”在高校美术史教学中的应用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6
[3]林荣芳.高等院校中外美术史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探究[J].艺术教育,2016
[4]张宁.外国工艺美术史教学改革与创新――评《外国工艺美术史(修订版)》[J].中国教育学刊,2016
[5]刘利敏.高师中国美术史课程“四结合”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6
[6]刘恩芹.高校中国美术史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的策略探究[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5
[7]夏其磊.中国美术史教学与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立足初等教育教师能力养成本位的中国美术史教学改革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4
[8]王秀薇,卢禹舜.艺术类院校美术史课程讲授――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
[9]张建林.从“以史带画”到“以画带史”――高校美术史教学思路与方法探讨[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
屈一锋 江汉大学美术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