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审美如何运用到幼儿美术教育中
摘要:文章首先指出了当代美术教育上存在的一些缺陷,如照搬成人教育模式,忽略幼儿的一些个性和不科学的评价。其次诠释了色彩审美感知和对幼儿美术发展的重要性。最后指出了色彩审美感知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可实施性和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发挥最大作用。将现在幼儿美术教育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今后我们该如何实施,从而促进幼儿美术教育的发展做了一个简单的分析和规划。
关键词:色彩;审美感知;幼儿美术教育;实施
一、色彩对于美术教育的意义
色彩是绘画的重要形式要素,作为视觉艺术语言,其效果应体现在视觉上,并在心理和象征上获得一定体会和理解。色彩表现力极为丰富,主要体现在:色彩的主观性、色彩的象征性、色彩的情感表现以及色彩的统觉。审美感知在审美心理学中,意为审美感觉和审美知觉的有机结合。比如在幼儿绘画中,幼儿一般都会画太阳,他们帮太阳涂色时会画的很红很鲜艳,这就是审美知觉一个很好的例子。它与普通知觉的显著区别就在于其鲜明的情感色彩,以及随之而来的强烈的情感活动。所以审美知觉通常是以情感体验为中心,在对审美对象的各方面属性的比较和抉择之间按照情感发展的逻辑进行的,故而审美知觉它呈现为一种自觉的心理活动,与此同时也体现了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二、幼儿美术教育的不足
(一)忽略幼儿个性和性别对绘画的影响
在我国,美术教育一直深受前苏联教学体系思想的影响,大体上都是以知识及技能的传授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采用示范,讲演,模仿等手段进行注入式教学方式,造成了对幼儿个性发展的不够重视。从性别来说,男孩喜欢画飞机,轮船,坦克,汽车等,而女孩喜欢画花,草,胡蝶,气球和一些小动物等。这些都体现了幼儿的个性特征,然而教师很少关注这个,一般都是统一的绘画一些内容,忽视了幼儿的个性,从而使幼儿逐渐失去对绘画的兴趣。
(二)盲目和不科学的评价
幼儿对作品的绘画,表达了对作品的思想,幼儿可能在线条控制上有差异,但作品本身没有好坏之分。教师站在成人的角度,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幼儿的作品,是对幼儿创造的兴趣和想象的否定,以成人的思维看到幼儿时期的作品明显是不符合科学的。针对这些情况我建议教师:1.对待幼儿的美术绘画作品时要用正确的科学的美术教育观念。2.要认真仔细的倾听幼儿对绘画作品的诠释,并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评价。3.要注重审美感知理论对幼儿的影响,并积极实行课程实践,让幼儿知行合一。
三、色彩对幼儿美术教育的发展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观察花草和树木活动时,幼儿明显地表现出对色彩斑斓、五光十色的花的兴趣,会情不自禁的停下脚步欣赏它,感知它的外形和色彩,而对色彩单调的树木则缺乏兴趣。同样在教学活动中,往往色彩鲜艳有强烈对比的教具会比色彩要暗淡的教具更易吸引幼儿的注意,更易激起幼儿感知兴趣,在美术作品中也同样突出色彩的丰富性。可以通过引导幼儿用色彩来表现自己对周边事物的感受这种方式来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对美术作品有着自己不同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可以利用幼儿的一些特性,如喜欢鲜艳色彩、对新鲜事物好奇心强等,带有目的性地帮助他们进行对色彩感知的培养,树立科学的审美观,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以此使幼儿获得心理上的愉快和美的享受。培养幼儿情感及审美感知能力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一生的精神素养和文化底蕴起到了惊人的推动作用。
四、如何运用色彩的畅想
从教师自身出发,可以带幼儿参加户外观察活动,感知自然界,获得感性经验和材料,鼓励并指导幼儿能突破惯性思维,大胆地选择多种颜色作画,不要用固定的颜色框架来限制幼儿的思维与创新。在进行幼儿美术活动中,从幼儿最容易着手、最感兴趣的方面入手,来培养幼儿的色彩审美感知。用丰富的色彩画面来吸引幼儿作画的兴趣,切记强求他们选用的颜色与物体所表现出来的颜色一致,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来画。否则会妨碍他们的自由创作能力,长此以往会造成对色彩的高度不敏感,而失去对绘画的兴趣。房子里不一定要住人,可以住小兔子,小松鼠,小熊等一些动物。这些包涵了童话故事对他们的影响及自己的幻想。这是美好而且宝贵的,我们要加以珍惜和保护。也可以通过一些趣味的美术活动,如吹画,喷洒印画等活动来认识颜色,了解颜色变化过程,提高审美感知能力,加强幼儿美术发展。
五、色彩审美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实施
(一)措施
1.题材内容新颖。一定要选择贴近生活、对其感兴趣的、对幼儿具有比较强的吸引力的题材。幼儿喜欢动物,无论是小动物,还是大动物,只要是喜欢的就都可以。幼儿喜欢色彩斑斓、有强烈视觉冲击的事物,如:红花,绿树,彩虹等。幼儿吃的五颜六色的果蔬,如:香蕉、橘子,柠檬,胡萝卜等。这些都是容易引起幼儿感知的欲望和绘画兴趣。2.形式多样化。通过游戏方式提升幼儿的求知欲,激发他们参与到活动中来的兴趣。借助讲故事,多种色彩游戏、色彩填涂等游戏形式,激发幼儿对色彩以及绘画的兴趣。
(二)方法
1.相似联想激趣法。简单的讲,就是由一样熟知的物体引导幼儿联想出与其形状、或颜色、或其他方面相同或相似的物体,激起幼儿对事物的表现欲。根据所需绘制事物的特性,将其概括为幼儿所能够掌握并绘制出来的简单的几何图形,启发幼儿想象。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幼儿对不同物体的兴趣的表现,另一方面又可以保障幼儿能有选择性地绘画。2.过程激趣法。重视幼儿在绘画过程中有关色彩审美感知及运用的发展,对幼儿的作品给予充分肯定,不过分讲求美丑与对错,将有利于幼儿的继续感知与创作。基于幼儿大脑尚未发育完全,双手协调性较差,虽然其创造性和想象力可能较成人丰富,但他们创作的无意识性、不稳定性也会导致最终的作品效果不如过程中的好。3.角色激趣法。使他们扮演某个角色、分别配以不同的身份,使他们以所扮演的角色的身份、通过游戏的方式进入绘画活动中,带着某种任务有目的的去参与活动,使他们在美术绘画中更有兴趣,效果更佳。
六、总结与展望
唯有正确的美术教育思路和方式,通过发展幼儿审美感知,改变以往传统教育观念,创新现代先进教育模式,才能充分发挥幼儿自主性,创新性,让幼儿在良好的艺术环境下健康的发展美术思维。
孙嘉钱 昆山市新镇中心幼儿园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