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美术教育论文 > 中国茶元素的广西美术教育应用

中国茶元素的广西美术教育应用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0-09-02 02:27:00人气:864

摘要:中国茶元素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能够完善我国美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提升美术教育质量和效率,同时促进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传播。美术教育作为重要的素质学科,其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茶元素的注入,能够提升其教育活力,更好的带动学生进行美术创造,提升学生美术审美能力。本文就以此为内容,对广西美术教育进行几点论述。

关键词:茶元素;广西美术教育;应用

引言

茶元素是我国茶文化的象征,其文化内涵丰富,与美术教育的融合,可以更好的展现美术教育价值。广西壮族自治区茶文化历史优秀,具有丰富的茶资源,作为中国少数民族的代表,将茶元素与当地美术教育相结合,无疑能够推进我国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提升美术教育的质量。

1美术绘画与茶文化历史上的联系

美术绘画创作的过程中一直都有以茶为主题的作品。在许多作品都有用茶表达主题思想的先见,绘画更是借助茶内涵来表达自身的风格与灵魂。两者的有机相融充分展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内涵。纵观古今,茶文化内涵丰富多样,表现形式多姿多彩,茶艺形式更加丰富。从其生长环境来看,茶叶吸收天地之灵气,是自然界的神妙之笔,对茶文化的传承更是表达出中国人对自然的尊重,对天道的顺应,体现着中国人的文化气节。不仅如此,中国人好饮清茶,茶的冲泡、沏煮中,处处流传着优雅宁静之情,更体现出茶道的天人合一思想。此外,茶叶还有药用的价值意义,虽主要目的是被饮用品尝,但是其药膳之道不容被忽视。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文人骚客用茶叶来象征自己的气节,更在诸多创作中用茶叶与文学相融,增加了茶文化的底蕴。慢慢地,茶文化与更多艺术形式进行结合,创造出许多惊为天人的艺术名作。纵观饮茶历史,部分绘画创作者,都有边创作边饮茶的习惯,更有饮茶赏作的习惯,这与茶宁静致远的核心思想、提神醒脑的药用功效、高尚傲骨的内容表达有着种种联系。在绘画者创作时,大部分作家认为,茶可以作为其精神象征,更代表其作品主题,并且在创作时饮茶可以舒缓情绪、聚精会神,使美术创作与茶文化思想相统一,达到对自然的深刻体悟。不仅如此,在茶文化中更多的表现出道家与儒家的思想,许多画家受这两种思想指引,通过茶也可以表现出自己创作的灵魂。更有甚者,因与社会世俗的不相容、或难实现人生之志,用茶叶象征“独善其身”,表达理想难以实现的愤愤不平。此外,从茶艺的流程来看,从选茶到器具使用,再到沏泡过程,都是一种对美的向往。在喝茶的过程中,对茶艺节目进行欣赏,是思想品德的提升,更是自我提升的途径之一。饮茶过程中渗透的美更是美术绘画需要锻炼提升的方面之一。在品茶中学会的思想感悟,是对艺术的升华,是对心灵的净化提升,更是心境美的锻炼,帮助饮茶之人树立正确的三观,学会对名利的淡泊,运用到美术创作之中,也是同样适用。创作者总是存活在世俗社会之中,因此难免心境会受到干扰,对创作的灵感难以确立,利用对茶文化的学习可以更好的区分世俗之见,使绘画者更好的感受生活的美好,观察生活并从中感受到创作灵感,用茶叶之美品味自然的意境,用平静的心境进行创作。纵观文人墨画,常见用梅兰竹菊表达心境与气节,展现出不俗的人生境界,将情感与自然结合,借自然之物的品质展现创作者的品质,展现其思想情感。借助茶叶表现自然情感的美术创作,使欣赏者更能感受其中之美好,感受作者的广阔胸怀,品味其中的淡泊与静雅。

2茶文化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原则

在现阶段,我国正在推崇丝绸之路,而茶文化更是丝绸之路的主要传递内容,因此是重点的文化培养发力点。在茶文化其自身特点观察,结合不同文化中对茶文化的表现,与茶文化结合就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在美术绘画中也可以结合茶文化,但应当遵循几点主要的原则。

2.1和谐原则

自茶文化发展来看,其各个环节中都彰显着和谐的因素,和谐也是中国文化从古至今的精神思想。美术创作的过程,强调整体和谐的重要性,更强调内容与思想的和谐性。例如,绘画中常用古老物件、安静景物进行和谐主题的彰显,通过景色之间的布局实行和谐的主题。在进行人物绘画时,也常常对人物布局进行排列与预想,使画中之物彰显出线条美、结构美、布景美等,更通过动静相称,实现和谐的画面布局。

2.2真实性原则

我国绘画作品的主要遵循原则是以写实为基础,而以茶为主要的表达思想,以茶为主要的内容。通过茶事记载,体现时代特点,彰显思想主题,而对茶活动记载类的创作,一般都属于纪实类,必须要表现真实性的原则,对茶具、人物等内容展示必须要真实为基础。例如名画《茗园赌市图》里,描绘了一幅民间饮茶的真实情景,对于当时群众斗茶等情景都有深刻的描绘,由此可见,在进行对茶文化的绘画创作时,必须要尊重作品的真实性。

2.3理性原则

在进行茶文化创作的绘画中,必须要按照原有真实性故事,进行理性的创作保证主题突出、结构布局、线条勾勒、细节处理都是理性的。创作过程的处理方式必须是理性的,符合欣赏者的审美需求,对于动态活动与静态人物的描写也必须是理性的。使得情感表现的准确,故事生动灵活。不仅如此,在进行创作的时,即使借鉴其他人的经验,但是也必须尊重文化传承的理性,将茶文化与绘画进行和谐的融合,保证创新在理性的范围内。

3茶文化在美术绘画中的应用体现

3.1唐朝时期茶元素在美术绘画中的应用

在唐朝时期,绘画技术与茶文化都是较为鼎盛的时期,在此之前,两种文化结合的形式较少。在唐朝,绘画作品中对茶技术应用较为显著的作品就是《调琴啜饮图》。通过手绘宫廷之风,表现女子与仆人之间的动态故事。其中一名女子就是在抚琴吟唱,另外两名女子似倾听,似交谈,手捧茶杯侃侃而谈。通过作品的展现,突出品茶与调琴之间的和谐画面。在此画作中,重点突出了饮茶与绘画的结合,为其时代的艺术发展进行了情感奠基,是茶元素与绘画结合的典型代表,随后发展在其基础之上,运用茶元素进行创作的作品越来越多,绘画与茶文化的结合效果也越来越突出。

3.2宋代时期茶元素在美术绘画中的应用

在宋代时期,在以前作品的基础上,绘画者更突出将美术与茶艺术相结合。如较为著名的《妇女烹茶画像砖》,此作品主要是对某次饮茶活动进行描绘,表现得真实而又细腻,对饮茶、茶具、茶碗等内容进行展示,使此作品的茶文化艺术价值极高。因此,到宋朝文人更注重用茶元素对自己的作品加以修饰,饮茶也逐渐兴起,以茶会友、以茶见智成为生活的趣事。随着饮茶活动的增加,创作素材也逐渐变多,因此宋朝时代,茶文化普及更为显著,结合的也更加融洽。

3.3清朝时期茶元素在美术绘画中的体现

在清朝时期,社会文化主流发生了变化,样式复杂多样,绘画与茶文化的结合也变得多样化,并且随着作品创作技艺的不断提升,茶文化在绘画作品中有不同的意义。随着人们审美情趣的增加,绘画在继承前朝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时代的更新。并且此时新生了诸多的“自命清高、淡泊名利”的画家,其人生追求与茶叶文化相似,因此在其作品中,大量的应用茶元素。不仅如此,在绘画的各个方面如表现方式、技巧表达、主题思想上等与茶元素结合的更加契合。在清朝时代,茶文化在民间盛行,更成为身份的象征,因此绘画中融入茶元素成为了基本创作模式。

3.4现代时期茶元素在美术绘画中的应用

在现阶段,我国的艺术创作经历了诸多时期,如文化动荡、经济改革等,人们的思想认识有所转变,并且改革开放之后,更受到外国诸多文化的影响,因此文化思潮进行了全新的洗礼。在绘画艺术界,一代新晋作家兴起,其笔墨大胆、风格新颖、创作独特,将茶元素与绘画结合的更加紧密。通过茶大胆展现出自己对社会的感悟,将自身理想与茶文化结合,在理想和现实中,寻找自己,表达气节,处处彰显茶文化的精神。

结束语

研究茶元素在广西美术教育中的应用,对当地美术教育发展,以及茶文化的传承,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研究,旨在促进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广西地区美术教育发展,真正发挥茶文化的融合性与文化引领作用,将我国民族教育与民族文化有机整合,实现民族之间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高艳慧,张建敏.美术教育中茶文化素养的思考[J].福建茶叶,2017,39(07):279-280.

[2]刘洋,黄伟凡.美术教育对茶叶包装发展的影响[J].福建茶叶,2017,39(04):138-139.

[3]王丽志.茶文化融入美术教育研究[J].福建茶叶,2017,39(04):254-255.

[4]徐志勇.论茶艺美学影响下美术教育的审美意韵[J].福建茶叶,2016,38(12):287-288.

王琳琳 胡毅 广西大学艺术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