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艺术在美术教育中的价值
[摘要]民族艺术是艺术的母体,在艺术教育中发展民族艺术是文化继承与发展的需要,是审美与情感的需要,是教学创新的需要。民族艺术在美术教学内容中体现为国画、剪纸、皮影等,而在美术教学形式上则体现为欣赏课和参观考察当地民俗文化。
[关键词]民族民间艺术;美术教育;价值
民族民间艺术是艺术的母体,在美术教育中挖掘民族艺术,有助于促进民族艺术持续发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艺术是我们美术教育永不枯竭的艺术源泉,只有充分意识到民族艺术在美术教育中的价值,才能更好地弘扬我国的民族文化。
一、在艺术教育中发展民族艺术的必要性
1.发展民族艺术是文化继承与发展的需要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文化经过长期沉淀,生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艺术。艺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才,使文化与艺术得到传承和发展。在美术教育中发展民族民间艺术将会丰富课堂,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学生只有深刻了解、应用自己的民族文化后,才能对外来文化批判地吸收,才会有合理、正确的文化价值取向,才能更广泛、更深刻地弘扬民族文化。
2.发展民族艺术是审美与情感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人们对精神文明的需求越来越大,而艺术则滋养了人们的心灵,陶冶了人们的情操。艺术带来的精神体验可以引起美好的情感,而中国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对民族艺术的学习与探索,可引发学生对民族、对祖国的积极情感。
3.发展民族艺术是教学创新的需要
创新是教育进步的灵魂,创新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点,现实中我们一方面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一方面又不得不面对效果不理想的客观事实。民族艺术题材丰富,能带给人独特的视角,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民族艺术与艺术教育的融合一定会使艺术教育的诸多功能被发挥出来。
二、民族艺术在美术教学内容中的体现
1.国画课程教学
国画是我国传统的文化艺术,历史悠久、风韵独特,在世界美术领域中独树一帜。在国画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应尽量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依靠感觉,从不同的视角来抓住事物特征,尽可能地让他们自由地发表看法和观点。如果学生的观点得到肯定和鼓励,他们就会更努力学习。应让学生反复欣赏大师级别的作品,深入摸索感受大师们的作画风格。然后让学生选出自己偏爱的作品反复临摹,这有助于他们水平的提高。
2.剪纸课程教学
剪纸以剪刀为工具,纸为材料,通过不同的手法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这种艺术历史悠久,是我国民间非常普及的艺术形式之一。它融合了剪纸技艺、绘画造型、想象创造和多种审美意识。学生通过了解学习剪纸艺术,可以感受剪纸艺术的吸引力,促进艺术审美情趣的养成。所以在剪纸课程教学中应尽量引入我国传统民俗文化,否则教学就容易变成无源之水,容易失去内涵而变得枯燥无味。
3.皮影课程教学
皮影是我国民间艺人通过手工、刀雕等手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通常是包括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制品的通用称谓。皮影艺术历史悠久,颇具民族特色,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课堂上向学生讲解皮影技艺,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这种艺术形式的了解,更能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三、民族艺术在美术教学形式上的体现
1.以欣赏课的形式了解民族艺术
通过开设民俗欣赏课可以让学生学习和认识民族艺术,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如讲座、幻灯片、电视录像、多媒体课件等向学生讲解民族艺术。民俗欣赏课还应该因材施教,层次分明。比如初等的内容以民俗化的文本诵读为主,中等的内容则以民俗文化欣赏为主,高等的内容则以民俗文化艺术的表演和再现为主。
2.对当地民俗文化参观考察
教学工作者应组织学生对当地民间民俗文化进行参观学习,让学生从自己的亲身感受中体味文化韵味。如南京文化部门曾组织过一次“南京民俗文化”夏令营活动,组织者带领学生观看当地特色的民俗、民艺系列展演;欣赏当地传统的皮影戏;现场向当地民间老艺术家们观摩学习剪纸、折纸、葫芦画等民间传统技艺。这样的民俗文化夏令营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热情。总之,我们的美术教育既要顺应社会的发展,同时又应该提倡运用民族艺术。既要让学生学习外来文化,更要让他们接受本土文化的熏陶。学校要注意在美术教育中发展民族艺术,使美术教育更具民族特色。
作者:黄永成 单位:江苏启东市第一中学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