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及教学方法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成为人们所熟知重视的学习领域,美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具有不可替代性。幼儿阶段是美术学习的重要阶段,良好的艺术识别力的养成,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正确客观地理解儿童画,给儿童绘画以正确的指导,为学前儿童创设良好的绘画环境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应当把握的关键。教师掌握合理有用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前儿童美术素质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学前儿童美术;美术教育;教学方法
人们对艺术教育的认识日益加强,很多家庭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着重培养其艺术素养,熏陶艺术气质。根据学前儿童年龄段的特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具有其独特的教学模式。如何更好地培养学前儿童的艺术兴趣,激发其艺术潜能,促进其艺术涵养的形成,已经成为我们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现状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一种启蒙式的学习教育,着重对幼儿艺术天分的发掘,引导幼儿对美术的兴趣,激发其对艺术的探索力与实践的动手能力。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培养良好的美术素养十分重要。
1.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标
2001年,我国教育部制定并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把幼儿园艺术教育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纲要》中明确规定了幼儿园艺术教育的目标。结合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艺术教育目标的设定,以及我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实践,我们把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和创造目标。合理地规划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标,可以使教师有效地掌握课堂,避免狭隘地指导幼儿,禁锢其天生的艺术素养。
1.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
根据我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实践,我们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可分为:学前儿童绘画教育内容、学前儿童手工制作教育内容和学前儿童欣赏教育内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是服务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使幼儿潜在的艺术特质得以发挥,幼儿的天性是玩,教师在制定美术教育内容的时候要考虑到幼儿的天性,合理地设计课程内容,积极地引导其艺术潜质的发挥。在儿童的绘画中,我们看到的是在儿童纯净的内心世界,是儿童对客观事物毫无修饰的真实再现。所以,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一定要符合学前儿童年龄的阶段性特点。盲目地指导幼儿对所绘事物进行机械地刻画,是不可取的。
1.3当今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也逐步得到了重视。改革开放后,西方教育思想在幼教界得到传播,掀起了皮亚杰思想的热潮。为了适应现代化的建设,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人才,我们总结从教经验,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思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幼儿教育理念和实践的水准,幼儿教育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幼儿美术教育中,儿童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一大批优秀的幼教工作者对我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研究,取得了成果。例如屠美如教授对儿童绘画心理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学前中期儿童概念画的形成,意味着儿童抽象思维的萌芽,是儿童绘画发展中不可逾越的阶段。同时我们也开始注意在从教方面的一些问题并逐步加以改正:(1)在美术教育中,既注重学科本身的教育特点,也注意学科相互之间的联系,以及美术活动同其他活动之间的联系、与整个教育体系的关系。(2)在美术教育中不仅要注意美术造型方面的传授,还要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激发其潜在的艺术素养。(3)注重幼儿的个性发展,不要用传统的思想禁锢其天性的发挥。(4)在注重集体美术活动的时候不要忽视个别化的美术活动,积极引导儿童的兴趣。
2开展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意义
2.1培养幼儿对美的审读
作为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美术教育承担着启发幼儿独特的审美观的重要角色。幼儿由其年龄特点决定着在幼年时期对美的独特认识。他们喜欢色彩鲜艳,造型夸张的事物,对美的视角具有独特的审美意义。合理启发幼儿对美的审读,培养其对美的认识,有益于学前儿童早期的艺术思维的有效形成。采取利用自然中的美来启发感化学前儿童,然后指导他们用画笔勾勒出来,体会艺术给他们带来的美,学会体味生活中对美的审读。
2.2开发幼儿的创新能力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要把每一个孩子培养成艺术家,而是要培养其艺术底蕴,启发其艺术才能。每一个儿童也都是有独特的艺术造诣的,我们不能用传统的思维禁锢其艺术天赋。美术教育的过程是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是幼儿通过教师合理的指引,启发绘画思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新颖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例如,通过平时的课程训练,培养孩子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积累素材,将其主动整理到画面中来,在画花卉的时候可以引导幼儿描述花卉的形态样子来进行勾勒,从而使画面更加形象生动;创设合理的绘画环境,鼓励幼儿积极地将平时能观察到的事物运用绘画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为了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可以鼓励幼儿多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相互借鉴,共同创作出好的作品,在相互合作中,激发其潜在的创新意识,同时积极培养幼儿的独立创新的能力。教师不要过多地干预幼儿的自主意识的发挥。比如幼儿有其天生的艺术色彩感,教师不要以成人的角度来审视儿童的绘画作品,扼杀其创造性的天赋。而是应该合理启发,鼓励幼儿在合理的角度进行艺术的创作与探索。
2.3发挥幼儿独特的自我个性
儿童的天性是纯洁,没有任何的复杂心态。所表现的绘画作品也是反映其内心世界的,有的时候会天马行空,没有规则可言。但是正是这种独特的自我个性,使得幼儿的艺术思维得以存在。毕加索曾经说过“我完全可以轻松地像拉斐尔那样做画,但我却花了毕生时间去学习怎样像儿童那样作画”。可见,儿童时期绘画作品的自我个性的展现是多么的珍贵。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可以使儿童们很好地展示其内心世界,促进儿童的心理个性发展。教师对课程的合理设计,鼓励孩子们发挥其内心深处的艺术激情,勾勒出美丽的世界。他们绘制的线条也许凌乱,他们的描绘的造型或许夸张,他们绘画的色彩也许过于艳丽,但是这些都能够准确地表示出他们宝贵的内心世界。所以我们教师应该合理地知道启迪,培养学前儿童发挥其独特的自我个性,而不是千篇一律地让他们去复制绘画,扼杀他们宝贵德艺术个性。
2.4健全完善幼儿的人格
艺术教育的过程是健全人的素质的过程,幼儿处于人生的开始阶段,对于其人格还没有完整的健全。通过绘画这一形式可以使幼儿体会绘画成功带来的喜悦,以及绘画失败带来的失望与伤心,他们可以通过绘画这一形式表现出来,使内心的情绪得到很好的宣泄释放,调整自己的心态,促进其健康积极向上的发展。合理地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有益于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
3探索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教学方法
美术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幼儿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师生相互作用的一系列活动方式的总和。教学方法与实现美术教育课程的目标有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教育方法能够使幼儿的美术课堂更加具有吸引力,可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还会影响幼儿的人格的成长。和培养专业的艺术家不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对象是学龄前的儿童,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与艺术家的绘画出发点不同,观察事物的视角也有所差异。因此我们在课程的设计上就要有所侧重,同时要掌握良好的教学方法。
3.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授课方式
和其他的教学方式一样,语言是承接着教师与学生的媒介,是我们上课时必须用到的教育手段。讲授法是我们常用到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幼儿传递知识信息。其主要包括讲述、讲解等教学方式。讲述是教师在上课的时候通过语言传递知识,向幼儿描述学习的对象。例如在画水果的时候,描述写生对象的特点,引导幼儿进行绘画创作。讲解是对某一概念进行讲述解释。将不易于幼儿理解的概念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幼儿。例如在制作手工艺品的时候讲解其制作过程;如何欣赏绘画的美的原理。讲授的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易于幼儿接受,具有科学性、艺术性以及实践可操作性。同时遵循引导启发式教学原则,不可以用教师的思想来主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要合理引导教学,发挥幼儿的绘画天性。其外还有以互动教学为主要形式的谈话法和讨论法。谈话法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教师在提问的时候要注意问题的艺术性,积极鼓励幼儿发问,培养幼儿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讨论法由于其学前教育专业的儿童的年龄特点,比较适用于大班的教学。形式可采用集体讨论也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由于美术的学科特点,讨论的答案具有不固定性,教师在讨论后要积极进行课堂总结,概括讨论内容。
3.2以指导练习为主的教学方法
幼儿要获得美术知识,必须要通过反复的练习操作,获得美术知识的熏陶。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幼儿的练习通常是模仿练习和创作练习。模仿练习就是幼儿通过教师的演示,模仿教师的绘画进行艺术素质的培养。幼儿有天生的模仿能力,在进行模仿练习的时候,教师应该把握住幼儿的天性特点,不要进行机械的课程讲述,禁锢儿童的思想。创作练习,是幼儿利用已知的绘画技巧,独立地创作绘画的过程。创作练习的目的是加深幼儿对美术的理解和提高他们的表现能力。积极鼓励幼儿进行创作练习,有益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性思维的形成,开发其潜在的艺术潜质,同时能够寓教于乐,达到教学的目的。
3.3以幼儿的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美术的特点是直观形象性,幼儿主要通过视觉来感知。通过教师的直观演示和引导幼儿对事物进行有效的观察来描绘事物。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儿童,首先引起幼儿的兴趣,然后再了解过程,让幼儿获得直观的感受。同时为了培养幼儿的观察兴趣,训练其拥有敏锐的观察视觉,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教师在进行美术课程的时候应当运用灵活的观察方法。确定合理的观察对象,引导儿童进行有意识的观察,同时选用恰当的观察方法,达到教学的目的。
3.4以欣赏和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培养幼儿善于观察的眼睛,对于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实施很重要,通过对自然界,人文社会中美好事物的观察,提炼出美,感受到美,对美的升华。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从小培养孩子善于观察艺术的美,体味生活中美的事物,尊重幼儿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引导其拥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同时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对美的认识,探究生活中美的存在。教师可以积极创设适合幼儿的艺术情景,使之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特定的艺术环境中,探索艺术之美,引发幼儿相应的情感态度,培养幼儿感受美、理解美、发现美、探索美。美术教育活动作为幼儿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不仅仅是强调德育方面,更应该从幼儿的天性角度出发,合理地引导幼儿,积极地探索适合幼儿的从教方法和教育理念。我们要做到的不仅是传授给学前儿童艺术技能,更应该培养其艺术天分和艺术创新能力,帮助幼儿建立自信。法国雕塑大师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马克思曾经说过:“如果愿意欣赏艺术,你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我们要从孩子的儿童时期培养其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激发其潜在的艺术底蕴、鼓励其绘画的兴趣,让他们成为美术教育课堂上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填鸭式的教育。教会学前儿童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美和创造美,形成健全人格,是学前儿童美术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在进行艺术教育的同时引导幼儿进行艺术品质的培养,使幼儿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才利.多远智能视域下的少儿美术教育[J].美术观察,2013(6).
[2]高卫红.浅谈幼儿美术活动中创造性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1(20).
[3]林琳.朱家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J].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马倩雯 通化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