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美术教育论文 > 油画创作对各年龄阶段美术教育的启发

油画创作对各年龄阶段美术教育的启发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2-04-26 17:36:00人气:507

油画创作具有对思想启发、开启创造力的能力,能够帮助人在成长及发育阶段形成良好的思维感官,德国学家冯.柯思乐在《油画教育》艺术当中提到:“油画不仅能够带来美感的传递,同时是帮助人获得创造力的源泉之一”,无独有偶我国教育学家付昭祥先生在接受访问的时候也提到了加油画创作对于各个年龄段孩子思维塑造的影响,随着第三次课改的来临“教育结合实质性教育从而锻炼学生的能力”这一课题已经成为重点研究方向,因此本文结合油画创作,具体的分析其结合美术教育对各个年龄段人群的教学启发。

1幼儿期―――思维培养

油画创作能够促进思维模式的锻炼,美术教育中的重点也是对于创作能力思维模式的锻炼,因此二者的结合有共通之处,将其引入到对幼儿时期的教育当中,可以快速的促进幼儿的思维模式成型,加强对其的思维培养。幼儿的智力只相当于成年人的五分之一,但是其创造能力以及模仿能力却是成年人的六倍左右,根据英国学家霍格斯在1996年发表的《创造模式》当中的分析,不同事物带来的创造启发具有不同的效果,根据他的调查研究,视觉上的冲击是人类产生模仿与创造能力的第一源泉,其中视觉上的冲击囊括了符号、色彩、明暗光等等方面,将这一理论引入到油画当中,不禁发现油画正是囊括了所有视觉冲击当中的特性。幼儿时期的创造思维能能力配合油画的视觉冲击影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促使其快速成型,加强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帮助幼儿获得最佳的培养空间,同时油画创作结合美术教育共同推行,不仅为美术教育提供了扎实的科目选择,同时成为了美术教育作用于幼儿的催化剂,进一步提升了美术教育对于幼儿的影响。

2童年期―――兴趣塑造

油画的创作风格千变万化,油画的思维形式也不一而终,正是由于这样不同的创造风格才能够最大程度提升人对其的兴趣爱好,在霍格斯的《创造模式》当中提到,最能激发人类创造能力的培养方式为“与不同事物的不同接触”,由于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事物不同,人的创造能力也不同,油画的创作正好符合了这样的特性,而创作思路能够最大程度的激发人的兴趣爱好,因为不同事物导致的不同思路绝大程度上提升了人未知事物的探索,在探索的过程当中完成兴趣激发,可以说创作时兴趣生成的来源之一,孩子在童年时期对任何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如何固定保留、如何激发培养就成为了重要的研究课题,第三次课改当中提到,用艺术形式塑造孩子正确的认知能力,配合传统教育对孩子形成全方位的塑造,因此美术教育等艺术教育形式成为培养孩子兴趣的关键所在,而加入了油画创作的美术教育,无疑用油画的特性促进了整个教育形式的提升,同时用成熟的艺术形式保障了孩子的兴趣思维的散发,让其有了可控性,帮助孩子在短时间内形成了正确兴趣塑造方向。

3少年期―――引导心理发展

这个时期的儿童正是处在惜惜懂懂的少年期大多数的孩子已经开始上中学了这段时期是他们身心发展最为重要的时期,一般老师的教学方法已经对他们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他们很容易受到外界社会不良作风的影响进而影响到他们日后的发展。又由于此时的美术课不受学校、家长还有学生的重视还有其他学科压力过大导致他们在心理上的发展极其不稳定。此时掌校和家长无法给予他们正确的心理指导致使他们盲目去学习他们不喜欢的东西压抑了他们身心的发展。在这个重要的阶美术老师可以通过利用油画创作上的一些内容去引导他们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告诉他们这个世界还有很多美好的东西可以去追求告诉他们不要盲目地随波逐流焙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4青年期―――素质养成

不同时期针对不同的人群,素质教育的培是对青年期人的重点培养课题,从油画创作方面来看,油画创作不仅能够增强人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同时能够提升人的审美意识以及鉴赏眼光,锻造人们对于美丑的辨别能力,这些能力能最大程度的让人意识到真善美的真谛,从积极的方向引导人对于美的认知。而美术教育的作用正是在于加强人们对美的认知,只不过美术教育包含的方向过于广阔,没有油画创作单一而富有针对性,因此在对青年期素质锻造的过程中美术教育是基础,油画创作是手段,当然这其中的手段也包含了人其他美术形式,但从作者的角度看油画创作综合性较强,更适素质的锻造,因此将油画创作引入到美术教育当中结合素质教育的课程改革进行课改,无疑是对年轻人加强思想品德锻造的最佳效果。美术教育的过程是结合各种艺术形式发挥艺术当中优点从而塑造对各个年龄阶段不同影响的过程,是一项基础而又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把握住三方结合的关系节点,如何控制好融合的度就成为关键所在,因此在正确认知美术教育与油画创作的结合过程中,应当针对不同时期的人进行具体的分化,不能笼统的采用一种形式,防止以偏概全的现象产生。

作者:李颖晖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