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美术教育论文 > 小学美术教育中民间剪纸艺术的重要性

小学美术教育中民间剪纸艺术的重要性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12-11 04:02:00人气:409

摘要:

民间剪纸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相互交融。但随着工业化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民间剪纸艺术深受影响开始走向衰退。在小学教育中开展民间剪纸艺术教学,不仅仅是作为一种普通美术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使学生对中华文明有更为深刻的认知,更有利于民间美术的传承。

关键词:民间剪纸艺术;小学教育;审美;传承

1中国民间剪纸

1.1民间剪纸的概述

剪纸,在古代被称之为“剪彩”,民间称之为“剪纸”“绞纸”“窗花”“花儿”“窗染花”等。从材料与技艺来看,剪纸通常是指以剪刀或刻刀为工具,以纸为主要材料,通过剪、刻等技法进行镂空雕刻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品。追随纸在中华大地运用普及,剪纸艺术也随之兴起。我国现存的最早的剪纸作品是北朝时期的一幅团花剪纸,出土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88号的北朝墓葬中。剪纸艺术作品最初是被运用在宗教与祭祀方面,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剪纸艺术用途愈加宽广,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愈加密切,品类也愈加繁多。民间剪纸的用途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作为美化居室的装饰类剪纸,主要包括:窗花、墙花、顶棚花与门彩等。二是作为礼仪习俗中需用的剪纸,主要包括:喜庆花、寿花、礼品花、灯笼花与丧葬祭祀花等。三是作为装饰工艺美术作品的精美剪纸,主要包括:扇花、灯花与走马灯人儿等。四是生活民俗剪纸,它在民间生活中用途广泛,包括运用在刺绣、蜡染、陶瓷制作中的贴花,运用在工匠在家具上的施艺雕刻中的图案,同时它亦运用于一些食品的制作中等。

1.2民间剪纸的现状

民间剪纸脱胎于古代精湛的“剪影镂空”的艺术形式,自魏晋时期开始,就广泛流传,融入到人们生活的各方各面。至明清时期,我国民间剪纸无论是从它的题材内容、形式种类,还是从它的运用范围、技艺手法来看,都已达到鼎盛时期。一代文学巨匠曹雪芹在《红楼梦》四十一回中,对剪纸绣谱普及性进行了这样的描述:“刘姥姥因见那小面果子都玲珑剔透,便拣了一个牡丹花样的笑道:‘我们这里最巧的姐儿们,也不能铰出这么个纸的来!我又爱吃,又舍不得吃,包些家去给她们做花样子去倒好。’”鸦片战争后,我国民间美术逐步走向衰落。作为民间美术之一的民间剪纸亦是如此,一些地方尤其是沿海的商业城镇,它的式样为了迎合市场,出现了外国人需要的洋化图案和低俗的商业化图案。2003年,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启动,经过大量的调查与研究,将民间剪纸作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第二个重点项目。自此,民间剪纸这一伴随中华民族千年之久的民俗文化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拉开了距离。

2小学民间美术剪纸教学的重要性

为了适应时展与全球化进程,使国民素质与时代的发展要求相一致,自1994年美国公布了《艺术教育国家标准》开始,各国先后颁布了新的课程标准,并深刻地意识到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即没有美术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且美术教育应从小就开始进行。一般而言,小学美术教育是最为基础的美术教育,它对后续的美术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民间剪纸艺术的教学,不单单是作为一种普通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与创造能力,它还以直观生动的形象将中国民间美术制作工艺与中华传统道德对学生进行展示,有利于对学生民族自信心的培养。

2.1民间剪纸艺术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社会学三巨头之一卡尔•马克思曾经指出:社会的进步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在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美的需求越来越高,美术教育的审美教育功能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美术教育的审美教育作用,主要是指人们通过美术教育活动,受到真、善、美的感染与熏陶,思想上深受其影响,道德与智慧得到提升,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引导人们正确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同时,美术教育又不同于其类型的教育形式,它是以审美价值为基础的教育形式,它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美术教育的教育作用绝不是干巴巴的道德说教,而是通过美术教育强烈的感染性吸引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例如,民间剪纸艺术的教学中教师展示作品《卧冰求鲤》,然后对《卧冰求鲤》的内容、技巧、大小等进行深层解析,引导学生构思出场景―――雪花纷飞的寒冷时节晋人王祥卧在寒冰之上为继母捕鱼,使学生感受到“孝”之道的重要魅力,生动的述说或是音频的放映,加深学生多大红色《卧冰求鲤》作品的映象,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孝”的影响,并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与发扬。

2.2民间剪纸艺术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造与发展取向的教学设计理论一直是小学美术教育的核心内容。不仅仅只是重视学生对美术的基本知识与基础技能掌握,更注重培养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自主性、能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民间剪纸艺术作品大多是由普通群众所创造,他们没有对艺术进行过系统的学习探究,所以他们的作品并没有严谨的规范性,且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这使得学生思维空间留下大片的空白,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民间剪纸艺术的创作并非是对传统艺术的复制,它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与动脑能力。教师教授学生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民间剪纸艺术创作方法并能进行自我剪创练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主题,从中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内容,使学生自己动手去创造美,感受民间剪纸艺术所带来的乐趣。之后,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及时的反馈,指出优点以及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方法。这样的训练使学生的创作能力得到提高,且创作的成品在日常生活中可进行运用,这种形式以一种实体化的方式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行了鼓舞,有利于从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3民间剪纸艺术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传统道德

王国维先生曾指明,“美育者一面使人情感发达,以达到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蔡元培先生则在《美育》中强调,“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中德育的发展尤为重要。在义务教育开始之前,我国民间剪纸艺术作品的作者大多是普通群众,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他们剪纸艺术作品的创作主题大多是来源于生活与神话传说,所以我国民间剪纸艺术作品在构思与制作的过程中深受中华文明与传统道德的影响,其剪纸艺术作品亦大多是与中华文明与传统道德相关。我国民间剪纸艺术作品的作者通过心灵手巧的剪裁,将中华文明与传统道德的精粹融入剪纸艺术作品的制作中,如《卧冰求鲤》与《慈乌反哺》象征“孝”,《孔融让梨》象征“悌”,《曾子杀猪》象征“信”,《程门立雪》象征“敬”等等。民间剪纸艺术形象生动地向学生传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具有教化作用,使学生从小在欣赏、娱乐的同时受到中华文明与传统道德的熏陶,且能够更直观地了解中华文明。

2.4民间剪纸艺术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归属感

在全球化的社会中,为适应当今经济、科技与教育发展的需要,顺应我国小学美术课程改革的潮流,民间美术课程资源得到开发。民间剪纸艺术是我国农耕社会中诞生的一种艺术形式,大部分以民俗为基础,与民俗活动有紧密的联系。它与其他民间艺术、民间游艺,特别是民间习俗,都密切地交织在一起。可以说,它是一个立体的存在。同时,民间剪纸艺术作为中华文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流传之广、影响之深、功能之多、作者之多是其他艺术种类难以比拟的。民间剪纸艺术来自民间,它的创作主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它的创作成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婚礼中必然用到的大红“喜”字、丧礼中必然用到的白底黑字的“奠”字、最能表达中华民族传统节庆文化中必然用到的大红色要倒贴的“福”字,等等。在中国,在众多艺术作品中,只有民间剪纸艺术,才如此贴近并传承传统文化。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不是建立在西方教育体系的基础之上的,它富有我国浓郁的乡土气息,与我国文化、历史、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在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学习过程中,无疑能使国人的民族自信心大大增强。在小学教育中开展民间剪纸艺术的教学,有利于从小开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更有利于对中华文明进行传承与发扬。

参考文献:

[1]张卉.中国民间美术教程[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2]崔锦,王鹤.民间艺术教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3]陈竟.中国民俗剪纸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张道森.美术教育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2.

作者:李文贞 单位: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