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少儿美术教育论文
一正确认识少儿美术教育的意义
美术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正确审美观,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美术教育是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能促进少儿感知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更能促进他们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美术教育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训练,还是一种文化的熏陶,只有在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感悟美术、接受美术,才能真正感受到美术的魅力和精髓。美术学习对于少儿审美力、鉴赏力、创造力、想象力、感受力的提高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创造美术作品的过程会使少儿掌握表达情绪、诠释事物的另外一种方法,美术教育能影响少儿一生。
二理性分析课外少儿美术教育中的问题
在少儿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教育机构和家长在认识上的误区、美术教学选择内容的偏差,都会导致少儿的美术学习道路越来越窄,对美术的兴趣越来越淡。第一,教育机构存在的危机。当前很多课外少儿美术教育机构因为不是公立学校计划招生,在保证教学环境、师资、课程内容的基础上,要面临招生的巨大压力,存在危机感和效益的直接压力令很多教育机构不能坚持办学,办学大环境的混乱给少儿美术教育带来不好的影响。第二,教育机构自身师资、课程内容等软实力欠缺。课外儿童美术教育机构在近几年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却没有稳定的师资队伍、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日益完善的教学环境做支撑,往往没多久就因经营惨淡直至倒闭,给家长在教育机构的选择上带来困惑,令社会对课外少儿美术教育失去信心。第三,家长盲目跟风的不坚定性。一句“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将年轻的父母们推向儿童教育的误区,很多家长为了孩子未来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拥有一技之长,并不重视孩子的自身特点与愿望,在选择课外教育机构的过程中盲目草率,这样的学习往往虎头蛇尾,没有计划性和持续性。第四,双方急于求成的功利性。在少儿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往往追求速成,而评价少儿是否获益往往是孤立地、单纯地看他们画得像不像,而不是美不美,更不是儿童是否快乐,这就把妙趣横生、激发孩子灵感的美术课上得死板、枯燥,令人生烦。
三深入探究课外少儿美术教学对策
第一,学习初期的兴趣培养。“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知倾向”,对美的追求与创造是人的天性,我们人人都是美的追求者,人人都可以成为美的创造者。新《美术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的“基本理念”中就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进行了说明,“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利用美术学科的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第二,启蒙阶段的自由引导。孩子开始学画最好的年龄为4~6岁,这个年龄的孩子对点、线非常敏感,他们的画面里也主要以这两种方式来表达。这个时候学习美术的需求是更多地接触画面、形象、颜色,简单地表现自己的想法,开发少儿的想象力、专注力;要从少儿心理的角度出发,通过他们对颜色、画面的选择与构建来发掘他们的潜力。
第三,进阶期间的“像与不像”。我们发现,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家长和孩子都认为该“见到成效了”,该“画得像了”,他们在一张画面中更专注的是对“形”的要求。从少儿生理与心理发育方面来看,这个要求是正常的,7~10岁的少儿,不仅有了完整的思维方式,而且手脑的配合已经完全协调了,他们已经可以理解并把形状画得相对准确了。但是,单纯将这一阶段的问题围绕像与不像展开,则是得不偿失的。很多孩子拿着范画一笔一笔地照着画,挣扎于像与不像之间,非常焦灼痛苦。教师应鼓励孩子在画画的时候加入自己的主观想象,只要能抓住所画对象的主要特征就完全可以了。这一阶段最好的课程内容应以他们喜爱的卡通画、线描画为主,通过对点、线、面、体的全面认识与运用,完成对美术进阶阶段的培训目标。
第四,学会欣赏。家长是孩子作品的第一欣赏者,学会欣赏孩子的作品是每个家长的必修课。正如前文所述,如果单纯以相似度来评价少儿的画,我们就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孩子的手脑局限起来,将孩子的思维禁锢起来,他们无法完全掌握教师要求的“技巧”,不明白教师为何而生气,在不断地否定与自我否定之后,慢慢开始排斥、厌烦美术。所以说,家长和教师对孩子画面的尝试性理解和发自内心的赞赏要比告诉他们像与不像更令他们兴奋,更能激发和推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主动性。“孩子是最伟大的艺术家”,如何将孩子与生俱来的对美的感受和创造美的天赋通过美术教育得到更好的延伸与发展,是美术教育工作者应思考的重要问题。
作者:徐秋实 单位:北华大学美术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