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美术教育论文 > 中国画设色在美术教育中的意义

中国画设色在美术教育中的意义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2-02-20 19:13:00人气:412

一、中国画的色彩构成及艺术情感

当代中国画的设色革新在传统笔墨与色彩表现上是十分独到的,色彩对形体的超越产生的意境写意性与水墨实现了完美的融合,画面体现了传统文人的高尚文雅,又表达了现代色彩的精神情感与意蕴。于是,当我们用这样的观点去关照龙瑞先生作品《去延吉路上的景色》,画作中山石皴擦之处,用汁绿淡淡加染一层,皴染之后再以赭石加淡墨渲染山石。由于这两种颜色具有温暖与沉静的视觉色感,很适宜表现清丽明洁的山光树色,如此娴熟的设色技巧表现出龙瑞先生对乡村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色彩。还有作品《永远的香格里拉》,这幅山水作品似乎没有固定光源和合乎比例的明暗亮度层次梯度,而是采用垂直光分布、正面光来表现光亮,背面、侧面用密集的皴擦来表现,色彩的渲染对山石皴擦光影的分布也起到了主导作用。莽莽无垠的雪岭极具气势,在一片绝世之净域、旷古之境界,形成了画面的亮色,而前景雄浑的山岩和苍劲的青松则为庄严壮观的画面增添了动感。这种境界的设色观念、审美取向和思想情感是多种因素所形成的,画面中既有中国水墨的传统韵味,又融入了西方色彩的外在形式美,从而完善了这幅作品主题的塑造与亮点。

二、美术史教学是中国画设色观念转向的重要基础

在西方绘画色彩中,比较注重在绘画中光的表现效果,强调画家对光色关系的视觉感受。十九世纪后期的印象派推崇现代光学和色彩学的结合运用,这也是西方绘画色彩在“固有色”的基础上的一次重要革新,以至于对现代绘画设色思潮和绘画流派都产生了影响。其实在相当的程度上,传统设色与现代色彩的衔接与取材还是需要一个与其相适应的平台,还要将传统文化内涵转向现代艺术价值观。此时,我们通过美术教育课程,教授学生运用色彩的明暗关系、了解色彩空间结构、掌握色彩形体等艺术表现能力,在保持传统水墨气韵的前提下,追求光色变化的细节,运用临摹、写生在创作中发挥出现代绘画色彩之美。课程中,我们欣赏了龙瑞先生的写生作品《夏日海边的风光》和《日内瓦湖畔古城堡》,这两幅作品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充分显示了山水画设色取材的革新,龙瑞先生把塞尚的技法语言兑入黄宾虹的写意手法,用色彩和光影建立空间关系,以饱和度不相同的点光来取代平面光,打破了传统重彩画的平面光画法,使画面显现出强烈的节奏感。这种“引西润中”气韵审美的艺术状态,显然是基于“随类赋彩”理论之上又一新的拓展与发展,画面创造出了一种观念性和形体感,让色彩充满了精神情感的新境界。

三、中国画设色取材在美术教育中的作用

中国画十分注重色彩的主观性表现,色彩在画面上最能集中代表民族精神,设色的取材是与审美取向和思想情感等多种因素综合而形成的,由此所产生的意境艺术效果和色彩魅力正是课程教学的重点所在,这也是中国画的设色取材在艺术创作中进一步追求完美的轨迹。南朝宗炳曾在《画山水序》中提出“以色貌色”的设色理念,意思是以施于色彩来表现五项的固有色,其中当然也含有主观运用色彩的意思。历来中国画对于色彩的应用,主要是考虑画面本身的艺术效果,而不是拘泥于对象实际的色彩。传统的中国画设色因色彩的性质和材料的特点,对自然界中的色彩进行归纳演绎时,则变得更加单纯与概括,这种概括的主观性使得画面拥有了超强的装饰性。而当代画家在继承这种色彩的装饰性同时,便把它与笔墨相结合,实现了色彩的当代转换,它不仅表现了空间和自然界的光影变化,还营造画面的意境与情致,从而创新了中国画色彩的形式美。

四、结语

中国画设色的多元结构形成反映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其作用力在中国画设色领域所引起的深层变化,反映着美术教育也应随当代艺术的发展而更新观念,从理论到实践以哲学思想来认识,扩大艺术创新的广度与深度。因此,在这个多元结构长期共存的时代,美术教育还要与多元的绘画艺术在相互的作用中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此消彼长地向前发展。

作者:安尊志 单位:攀枝花学院艺术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