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实践问题分析
事业单位会计是以事业单位实际发生的各项业务活动为对象,记录、反映和监督事业单位预算执行过程和结果的专业会计,是预算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作为公益性的社会机构,其资金的使用和配置不仅关系着自身的发展,也关系着其承载的社会职能的执行。所以,事业单位的会计作为管理资金运行和统计的重要工作部门,要引起相关的管理人员和部门的重视。
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重要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我国的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事业单位会计是以事业单位实际发生的各项业务活动为对象,记录、反映和监督事业单位预算执行过程和结果的专业会计,是预算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的经济实力明显增长,公共财政体系也在逐步的完善,但原有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已经不再适应新时期下的发展需要,为进一步加强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财政部门颁布了新形势下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宣布在2013年1月1日全面实施。以下就是实施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意义:首先,新形势下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完全适应了政府的财政改革需要,自从我国进入了21世纪之后,我国的财政管理系统都是围绕着管理体制建设进行的,但由于我国颁布了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所以财政系统改革的重点放在了国库的集中支付、部门的预算、资产的管理以及政府的收支分类等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会计核算方式,充分体现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要,对建设小康社会起到了决定性的意义。其次,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满足了事业单位的发展需要,同时也加强了文化教育、促进了科学发展。在当下这一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事业单位为顺应时代的发展和新的会计实务工作,一定要与时俱进,并不断创新,面对当前的挑战,事业单位要激发自身的活力,在满足市场经济改革需要的前提下不断发展,从而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服务,并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最后,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建立对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行为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在新的经营环境下,就一定会产生新的会计实务,伴随而来的就是新的会计制度,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内容会进一步的对会计行为作出规范,这种行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质量,与此同时,还可以加强财务管理,为事业单位的整体管理方式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大大提高了财务管理效率。
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施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过程中,有积极的作用也会有消极的影响,所以,或多或少的会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以下就是对实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分析:
(一)未明确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和修购基金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没有明确规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和修购基金二者的关系,这种情况使得大部分的事业单位在提取固定资产后已经不在计提修购基金了。事实上,固定资产折旧的提取和计提修购基金二者既不冲突也不重复,相反,二者的共同进步会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实际上,事业单位开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和修购基金的目的是:为更好地按照资产管理的原则和理念实施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因为只有这样,才会为事业单位内部提供会计依据。所以,不论是从核算内容还是从核算目的上看,固定资产折旧的提取和计提修购基金二者都是相辅相成的。
(二)量化概念混淆
在新的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中明确规定:“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的范畴是当单位价值未达到规定标准的时候,其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大批的同类物资,才能称为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在这一规定中,“大批”的意思过于笼统,它对数量没有明确地规范,不便于单位的操作。如果单位在采购物品的时候是按照零星的方式购买,但同时买了很多次,这样的购买是否符合国家的规定呢?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并没有说过这样的购买方式不符合新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所以,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实施下,量化概念的不明确严重影响了我国会计的发展。
(三)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核销不能有效地处理
新制度下,当固定资产在报废的时候,要按照相关规定对其进行审批,在这之后,才能处理财产损益的情况。通常情况下,固定资产的账面都是零,所以固定资产账面为零的情况成为了处理财产损益情况的严重问题,无形资产的情况也同固定资产一样。
(四)未解决基建支出并账的问题
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明确规定:“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投资必须单独建账,单独核算。”要知道,在当下的事业单位基本建设投资的核算中仍旧是两套账目,《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颁布和实施并没有解决基建会计和事业会计合并预算的问题,反而增加了会计核算的工作量,在一定程度上给基本建设投资工作带来了困扰。
(五)对收支类科目结算内容的规定不完整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颁布和实施严重使得收支类科目的核算内容不够完整、全面,这主要是因为《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规定:“科目的核算内容要在国库集中支付的方式下,将退回的账务分为本年度和以前年度两大部分。”这种规定严重阻碍了收支类科目的核算,使其在工作中没有规矩可循。
(六)造成了资源浪费
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颁布的同时,也颁布了《新会计准则》和《新所得税法》,面对以上这三种法律法规,事业单位不再对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有所界定,这种情况就导致了事业单位之间在进行核算的时候产生较大的差入。同时,财政管理部门在计提固定资产时,仍旧按照以往的固定资产价值进行核算,使得事业单位不得不再次进行核算,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重复和浪费。
(七)“货币资金”项目方面的失误
由于《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规定:“货币资金”项目要按照库存现金、和零余额账户的用款额度进行填列。这种情况与个人使用信用卡是一样的,银行会根据你的申请以及你是否具备还款能力给你的账户拨一个用款额度,这样的情况多数下都会给决策者一种错觉,以为自己有资金,但实际上只是一个额度,它要在你申请拨款之后才会给你资金,这种情况造成了决策者的判断失误。
(八)无法准确地反映出年度亏损的资产情况
一般情况下,事业单位在进行收支类科目核算的时候,其编制月报表都不会存在问题,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颁布和实施后,“事业结余”科目出现了,由于这一核算科目的出现,使得事业单位在年末支出的时候时常发生亏损的现象,在新的资产负债中“非财政补助结余”科目下,没有明确的指出应对此数据的项目,所以导致其无法准确地反映年度亏损的资产情况。
三、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实施的应对措施
解决我国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要分以下几点进行。
第一,要实现多渠道的筹资模式,与此同时,应充分利用事业单位中的预算资金,发挥财政资金的效能,树立新的核算理念,并在实施《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修改,以此来完善事业单位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建立。
第二,在实施《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初期,为避免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出现失误,要杜绝事业单位应用旧的会计制度,同时,还要制定具体的措施,要注意的是,制定的措施既要满足事业单位的要求,还要满足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使新制度得到检验。
第三,为确保新会计制度得到全面的实施,事业单位还要提高新会计制度的执行力度,加强新会计制度的监督,以此来确保会计制度得到真正的落实。
第四,为促进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实施,要妥善处理好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工作,在处理该工作时,要严格按照财政部门的规定进行,以此来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
第五,在实施《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过程中,要加强会计人员的队伍建设,增强会计工作人员对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了解,同时,要定期的制定教育培训计划,除此之外,还可以引进高素质的人才来提高财务管理力量,为促进财务管理队伍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达到提高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质量的目的。
总而言之,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实施过程中,要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的进行分析并制定解决的措施,同时,要确保事业单位与财政部门之间的沟通,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新制度下的问题,从而推进事业单位的发展。
作者:高卫卫 单位:故宫博物院
会计制度论文 会计毕业论文 会计实习论文 会计电算化论文 管理会计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论文 成本会计论文 法务会计论文 银行会计论文 基础会计论文 商业会计论文 会计审计论文 税务管理论文 网络会计论文 金融会计论文 企业会计论文 会计核算论文 部门会计论文 林业会计论文 会计信息论文 会计监管论文 成本核算论文 会计控制论文 会计基础论文 会计教育论文 人力资源会计论文 会计实践论文 职业道德论文 内部审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