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美术教育改革思考探究
一、目前高师美术教育的现状
1、过分重视技能的培养,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要求不高
美术教育实际上是一种审美文化教育,有三个层面组成,即审美形态教育、美感教育、情感教育,这三个层面实际上已经概括了整个美术功效,并且呈现出从高到低的递进关系。但是我们的美术教育在实践上却侧重甚至一直停留在第一层面,在教学中直接表现在具体技能、技巧的传授,很少有人文教育的培养,更没有进行系统理论的学习。这不利于培养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完善的人格,并能以自己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情感的真正美术人才。
2、教学理念相对滞后,教学方法不够多元化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师是美术学院毕业的,因此他们在教学观念上依然保持的是美术专业院校的教育观念和教学理念。而且他们对多年形成的学院规范定式已经内化为习惯,对目前现代形成的美术教育观念、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缺少必要的认知和研究。从而呈现出课程脱离学生主体,用接受式甚至直接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变得狭窄,甚至禁锢了学生的想象力。另外,美术教学方法不够多元化,还是一直沿用着传统的教授法,以灌输式教育为主,教学效果不理想。
3、美术教学内容陈旧,不符合时展的要求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高师美术教育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也有过几次改革,但是从某种意义上看,我们的美术教育的总体框架并没有真正的改变。在教学内容、教学要求、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上盲目的去模仿甚至照搬照套专业美术院校,美术教学内容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求,不符合美术教育的自身发展规律。教育内容过于陈旧和单一,理论和实践结合少,不够多元化。这些都在影响甚至阻碍了美术人才的培养和美术教育的发展。
二、新课改下高师美术教育的改革措施
1、顺应时展的要求,以人为本
美术教育本身就是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与生俱来的人文性质,所以我们要顺应时展的要求,让人文精神回归到美术课堂,人类的教育最终目的是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理想、拓展人的心灵,而美术教育在这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高师美术教育要回归到人文精神的轨道上来,不但要重视美术的技能性教育更要重视其人文教育,要真正的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培养合格的美术教育者,从而也更好地培养优秀的美术爱好者和从业者。
2、改革课程体系、内容和教学方法
美术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课程体系上更加注重美术教育与文化的结合,把美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融入到真正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情境中去。在内容上要把生活经验设计到内容中,美术教育实际上是一种抒发情感的教育,与音乐、舞蹈、写作、表演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可以使人表达自我。因此要加强老师和学生的互动,增加趣味性,从而使学生不仅能学到美术技能知识更能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审美情操。此外,除了采用以往的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外,还可以采用直接感知、实践、陶冶情操和指导研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如参观法、欣赏法、情景法、实践写生等途径,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工作。
3、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美术有着天然的创新属性,因此我们的美术教育应该特别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只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的教育事业才能战无往而不胜。要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的思维有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开阔学生的视野,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激发创造潜能,从而把这种意识和理念转变为实际能力。
4、加强美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美术学科实际上是所有学科中素质要求最全面的,他不但要求掌握成熟的美术技能,而且要求具备广博深厚的人文知识,因此要让美术教育者加强中外文学、美学、民俗学、哲学、地理学、物理学、心理学的学习,夯实理论基础,提升人文素质,从而真正成为合格的美术专业教师,要提高美术老师在学校的地位和待遇。要让美术老师有用武之地,不能仅仅把美术当做一种其他课程的补充,在其他方面不让美术老师有后顾之忧,要让他们真正的投入到美术教学中去。
三、结束语
为了更好地满足新课改下高师美术的教育改革,可以通过顺应时展的要求,以人为本;改革课程体系、内容和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加强美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最终推动高师美术教育的创新式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艺术领域人才。
作者:宋俊辰 单位: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