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德育教育论文 > 大学生德育教育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

大学生德育教育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2-03-30 10:01:00人气:401

【提要】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不同文化层次的冲击,特别是一些网络不良文化一定程度影响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因此,高校应站在育人的高度,采取必要的措施为大学生传递和输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引入到大学生德育教育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得到更好地践行,以避免受到网络不良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德育教育融合

一、引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五千年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同时也是保证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社会竞争中稳步向前的重要文化支撑。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生德育教育中,对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和人生观念,以及对引导学生做人处事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这也是本文所要探讨和分析的重点内容。

二、中华优秀统文化融入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认知不足的问题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是高校的重要任务。对于一些高校而言,重智育、轻德育的问题存在。为了提高本校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水平,一些高校更多地侧重专业课程教学,而在德育教育方面缺乏重视。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在于学校和学生都缺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没有领悟到几千年中华智慧的精髓,更加没有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未来人生和职业生涯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所以高校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和融入,使得学生的内心得不到良好的熏陶,容易受到外界不良文化的干扰,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实践性缺乏的问题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和发展,一些高校也逐渐开始注重传统文化与教育教学的结合。但许多高校只是强调优秀文化的理论教育,即将优秀传统文化和学生的德育课程进行结合讲述,并没有进行实践性的引导。学生在实际的德育课程中,无法做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真正了解和掌握,没能真正体悟和吸收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和精髓。

(三)内涵挖掘不够的问题一些高校虽然引入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并开设了专门课程,但更多地作为文学课程进行教育教学,而没有对其中的文化结晶、精神力量、价值观念进行全面的讲解和阐述,使得中华传统文化的德育功能没能充分发挥作用,也容易让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误解,从而不利于传统文化和学生德育的融合。再者,将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到课程讲解,也缺乏一定的制度和标准,容易造成学生理解不深刻、授课效果不突出等现象。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教育的意义

(一)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自身价值的有效体现。对于我国来说,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是我国民族精神和中华文化生命力的重要体现。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与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深入融合,能够让大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到我国优秀文化的内涵和意义,也有助于大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以及与外国文化进行对比过程中,更加深刻的体现中华文化的智慧与博大。比如在这次疫情中,我们的应对理念、防疫措施、管理方式等,都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体现。所以,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在德育教育中的融入,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它、认识它、运用它,不仅有助于建设完整的自身价值观念,也有助于学生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在我国优秀文化传统中,责任意识的培养一直都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是自古以来我国人民所崇尚的高尚品格,同时也是我国取得各项辉煌成就的重要保障。引导大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促使其深刻了解民族责任意识的重要作用,从而让他们肩负起新时代的使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这是高校的目标与责任。高校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的融合,要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民族责任在未来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要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承担起民族责任,为国家发展尽出自己的力量。

(三)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豪感主要体现于人们对国家的爱护和忠诚的心理,从而使人们发自内心地为国家发展做贡献。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也有很多仁人志士,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保护国人不受外界欺侮,不惜以生命为代价来维护我国的权益。如谭嗣同,为了挽救中华民族不受外来侵略,积极参与,试图通过改变国家制度的方法,来重新规划国家发展,让祖国变得更加强大,并且以身犯险,甘愿做流血牺牲的第一人。这些壮烈的民族精神,能够让大学生深刻地思考自己,让他们在感慨这些伟大精神和情怀的同时,不禁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身国家建设当中,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教育的策略

(一)加强与课程教学建设的融入课堂教育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高校要想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到大学生的德育培养过程中,最直接有效的途径便是在课堂中引入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讲授,通过主渠道将优秀传统文化以更加体系、更加深刻的方式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可以从课程内容进行改革,引入一些有关传统文化的教学资料,与现有的教材进行辅助教学,也可以根据学校的发展特色,组织教师自主编制一套适合学生和自身发展的教学教材,以利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到学校的教学中。另外,高校要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如引入讲座教学、互动教学等方式,让学生以更加具有吸引力、感染力的学习方式去了解中华优秀文化,同时这种方式还有助于建设更好的传统文化氛围,让学生投入其中,从而加深自己的理解。除此以外,高校更需要注重的是思政课程教学,在新的课程改革体制下,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思政课程体系,特别是要将更多优秀的、学生感兴趣的传统文化引入到思政课程的教学中,从而促进大学生德育水平的提升。

(二)加强与日常教育管理的融入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加深入地融入到大学生学习生活,不仅要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和管理,同时也要做好课堂以外的宣传和教育。首先,高校应充分发挥新媒体作用,利用网站、微信、微博、抖音等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传统文化的网络宣传,可以将一些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活动等以网络的形式发送到学生群体中,让学生在了解传统文化时,能够带有更多的兴趣性和感情性,从而有效提高传统文化的学习效率和育人效果。其次,高校还可以根据实际对学生日常活动和操行表现进行分析研究,将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到日常行为管理工作中。例如,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生入学教育相融入、与日常文明行为管理相融入、与学生的审美情操培养相融入、与学生德育考核相融入,让优秀传统文化逐渐融入学生思想、意识、行为、修养、审美等各个方面。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实际应用,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感受。这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也更有助于约束和规范学生自身的行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三)加强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入高校良好的校园文化和浓厚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身心修养、价值观确立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能够推动高校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一是注重校园环境建设,在教学楼、实验楼以及文化景观设计、布置和命名中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与感染作用,激励学生成长成才。二是开展班级和宿舍文化建设,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文明班级、文明宿舍创建之中,开展广泛的文化创意和文化建设活动,凸显专业特色和传统美德,形成“一系一景、一班一情、一室一色、一人一味”的文化建设格局,营造了百花齐放的文化氛围。三是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生机勃勃地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师生书画展、大学生艺术节、汉字书写大赛、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用传统文化去感染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热情,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得到陶冶,艺术素质和审美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加强与德育实践活动的融入实践育人活动是学生将所学内容得到灵活掌握和充分运用的重要检验,同时也是学生加强知识积累和深度理解的重要方式。《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高校要将教育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向实践学习是高校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因此,学校应该采取措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中,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对实践活动的指导和帮助,促使学生能够自主发现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高校可以在校内外打造中华传统文化实践育人基地,可以组织学生利用专业和特长在博物馆、图书馆、历史文化古迹开展传统文化宣传教育,可以组织开展养老院敬老孝亲活动,可以通过校内外志愿服务发扬奉献精神,可以在重大历史事件、重要传统节日、重大纪念纪念活动中展示爱国主义情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德育实践活动,不仅能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更加坚定了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五、结束语

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将其融入到学生德育教育中,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和道德修养,对学生实现人生价值有着重要意义。高校应结合实际,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融入这一课题的分析研究,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中的传播和实践。

作者:田媛媛 单位: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