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德育教育的有效组织策略
【摘要】德育教育的根本是要促使中职生及时扭转不良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保证中职生的身心健康。本文将从以学生发展需求确定德育教育内容、以学生行为表现适时切入德育教育、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确定德育教育形式三个角度分析中职教师应如何实施以学生为本的德育教育。
【关键词】中职德育教育以生为本组织策略
一、以学生发展需求确定德育教育内容
传统的中职德育教育之所以不能产生良好的道德辐射与行为约束作用,根本原因在于教师所选择的德育教育内容并不能对学生产生深层刺激,而且还以理论传递方式单向解释德育概念,导致学生左耳进、右耳出,根本没有在心里反复思忖德育知识。对此,中职教师应该以学生的成长需求确定德育教育主题,由此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觉展开行为规范与约束活动。中职生早早便要进入相应的社会工作,结束自己长达十几年的学校生活,这就让他们产生了心理恐慌,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社会生活。针对这一现实问题,我以“职业道德”为主题组织了德育主题班会,让学生们结合本专业的未来从业要求以及国家领导人对国民素质的道德要求展开班会辩论,希望可以帮助中职生们提前改善各种不良的行为习惯。大多数学生发现,从事社会工作的首要前提是敬业,而“敬业”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的敬业程度会影响这个人的未来职业走向。然后,我结合自己的教师从业经历为学生们讲述了“敬业”二字的真实含义,即并非庸庸碌碌,而是勤勉勤恳与自愿奉献。
二、以学生行为表现适时切入德育教育
中职生的年龄较小,并未完全走出青春叛逆期,很难掩藏自己的真实想法,经常会在学校生活中表露一些行为、思想问题。在德育教育中,最有效的教育活动是要针对学生们真正存在的不良问题展开及时指导,注意德育教育时机,强化德育教育的警醒作用。因此,中职教师应该根据中职生的行为表现适当切入德育指导,要求学生及时反思与纠正,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德育教育中实现人生进步,为学生未来一生长远的发展做好准备。我们班有少部分学生在交往活动中存在过于强势、自我的问题。每当他们与其他同学发生争执或者意见不统一的时候,他们都会强迫对方同意自己的想法,否则会不厌其烦地强调自己的观点。虽然坚守自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品质,但是这并不代表中职生要完全排斥他人的正确引导,过度的自我坚守便是固执、偏激与自我。因此,我针对这几个学生向其说明了认真聆听他人意见,接受他人友好帮助与人生指导的长远意义,希望学生可以更好地处理聆听与坚守自我的关系,避免学生走弯路。在我的积极引导下,这几个学生开始尝试聆听他人、尊重他人,如果确定他人意见对自己有益,则要虚心听从他人意见,不要强硬拒绝别人的一切好意。同样的,学生也不可完全听从他人意见,失去主见与自我决定权,否则将会变得唯唯诺诺,毫无自我决断能力。
三、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确定德育教育形式
在长期的学校教育活动中,中职生一直都是作为“接受者”与教师交流与互动的。但是,这种方式并不适用于德育教育,因为即便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牢固记忆了每一个德育观点,但是如果没有真正理解,那么德育教育便会流于形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毫无引导作用。对此,中职教师应该要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确定德育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尽量以体验、实践等直观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德育观点,强化德育教育的影响程度。在德育教育中,我通常会以实践性活动确定学生参与德育教育的形式,借助学生的实践行为引出德育观点。比如,在家国情怀思想教育中,我要求学生们到本地的博物馆、烈士陵园等了解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历史人物,根据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情况与国际地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让学生感叹于古人的智慧,为自己是炎黄子孙的后代感到骄傲与自豪。总而言之,德育教育是保护中职生身心健康的基本方式,中职教师应该以学生的现实情况、成长诉求作为组织德育教育的基础前提,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丰富的德育资源引导下优化自身的道德品质,优化中职学校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陈冠霖.浅析情感教育在中职德育课堂中的运用策略[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8(06):130-132.
[2]杨淑敬.新时代中职院校德育工作“心”探索[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36):65-67.
作者:哈能丽 侯爱国 单位:甘肃省古浪县裴家营中心小学 甘肃省古浪县大靖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