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德育教育中励志教育的应用
摘要:在立德树人理念提出后,班主任作为教书育人“主力军”期许从教学与生活两大维度出发给予学生良性引导,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不仅可以学习书本知识,还能塑造优良品格,确保学生成为合格公民。其中,德育教育作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重要教育形式,需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多做关注,通过德育教育践行立德树人,完成新时代教书育人任务。本文通过探析励志教育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方略,以期提高班主任德育教育质量。
关键词:励志教育;初中德育教育;应用
励志教育主要是指囊括教育管理学、教育心理学及激励学理论的综合性教育形式,用以赋予学生拼搏向上、努力奋进的内在动力,唤醒学生求知欲、自信心,点燃学生学习实践热情,在成长历程中萌生生命自觉,积蓄成长能量。励志教育是应试教育的有力补充,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及技能同时可升华思想观念,树立正确价值观,养成更优行为习惯,可以通过努力回馈社会、回报家国。初中学生处于身心成熟关键时期,给予其正确价值导向尤为重要,需要班主任关注学生及其思想操守,通过励志教育使学生可以奋勇争先、积极实践、努力学习,削减班主任教书育人阻力,学生可以不断提升核心素养。基于此,为使初中班主任育人能力得以提升,探析励志教育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原则、要点、阻力及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励志教育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1.提高德育教育感染力。励志教育多以事件、实践活动、现实人物为依托科学展开,相较于灌输式育人活动,励志教育更有代入感,学生可以将自身放在事件、人物情境中换位思考,通过参加励志活动磨练品格,调整价值观念,继而提高德育教育感染力,为给予学生正向引导奠定基础。
2.丰富德育教育内容。励志教育素材贯穿古今中外,例如我国神话传说精卫填海、夸父逐日、愚公移山等均可体现坚持不懈的励志精神,马克思图书馆的脚印、居里夫人发现镭的过程、科学考察团攀登喜马拉雅山等事件无不体现励志精神,励志教育素材丰富性可见一斑,为此将其应用在德育教育中可有效充实教育内容。
3.扩展德育教育范围。以往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仅围绕校园及教材展开,励志素材来源渠道较广,囊括真人真事、传统文化、实践经验、交流体悟,从形式上可拓展初中德育教育范围,同时班主任组织学生参加励活动,以实践为纽带回归社会并感受励志精神,跳脱固有德育教育思路,有效拓展德育教育范围[1]。
二.励志教育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应用原则
1.真实可信。励志教育内容之所以深刻是源于其可引发学生共鸣,这就需要班主任围绕初中生探寻励志教育素材,确保其真实可信,发生在学生身边,使学生相信有相关的人与事并树立德育榜样,引导学生予以学习,实现德育教育目标。
2.以人为本。学生个性喜好、理解能力、心理素质、学习需求不尽相同,班主任励志教育切忌千人一面,需在以人为本原则加持下多渠道输出励志教育内容,提高德育教育质量。例如,班主任在发现学生有“拜金主义”思想倾向时,可组织学生来到学校附近的乡村小学或幼儿园开展“一日小老师”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会发现许多家庭还不够富足,幸福与快乐并非源于物质,同时学生在帮助他人过程中亦可以实现个人价值,继而通过参加励志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价值观得以转变,达到德育教育目的。
3.教育性强。在德育教育中应用励志教育目的是给予学生启发,引发学生共鸣,输出正确思想,使学生提升综合素质,为此励志教育需契合德育教育需求,避免出现“励志性有余、教育性不足”消极现象,需班主任根据德育教育规划妥善运用励志教育[2]。
三.励志教育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应用要点
1.创编校本化德育教材,助力励志教育活动顺利展开。为突出本校教育优势,帮助班主任完成励志教育应用育人任务,学校应整合励志教育素材,根据学生特点、年龄、心理状态有计划的开展励志教育活动,达到德育教育预期,使德育教育更富成效。
2.丰富多元赋予励志教育参与性及趣味性。为引发学生共鸣,班主任应让学生参与到励志教育活动中,丰富励志教育模式,使其兼具教育意义及趣味性,突出学生励志教育主体地位,为班主任围绕学生群体持续创新励志教育活动奠定基础。
3.科学总结弥补初中德育教育中励志教育缺陷。一方面班主任应创新争优,以优化配置励志教育资源为先导丰富教育形式,完成德育教育任务,另一方面班主任应懂得自省反思,在完成阶段性德育教育任务后反观其励志教育规划及实践优势与劣势,以此为由科学规划持续升级教育体系,旨在发挥励志教育优势[3]。
四.励志教育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应用阻力
1.励志教育与德育教育融合性不强。部分班主任将励志教育视为可以体现道德观念、行为习惯的一个侧面,未能将其作为初中德育教育关键一环,使励志教育与德育教育缺乏融合性,励志教育以子课题形式体现出来,影响励志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
2.励志教育过于形式化。有些班主任为使学生可以在励志教育感染下端正思想观念,树立正确价值观,侧重增强励志教育煽动性,以励志故事主人公为依托要求学生向其学习。然而,学习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要学、与学生的关系是什么等问题均未得到有效解决,使班主任励志教育质量随之降低,部分叛逆心理强的学生还会盲目抵触励志教育,认为其与自身成长无关,徒增班主任德育教育阻力。
3.励志教育体系发展滞后。为使励志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更加科学高效,班主任应从自身教书育人工作目的角度出发持续升级励志教育体系,明晰励志教育目的、方向、需求及意义,同时做好教育研究、评价、总结、调查等工作,使励志教育更为有效,达到初中德育教育目的[4]。
五.励志教育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方略
1.增强励志教育与德育教育融合性。首先,班主任应根据校本化教材及学生心理状态、价值导向、理解能力、兴趣喜好等因素做好励志教育与德育教育融合发展规划工作,为优化配置励志教育资源奠定基础;其次,班主任应组织学生展开德育教育实践活动,赋予励志教育渗透性、参与性、趣味性、生本性;最后,班主任应从生活、学习、成长等角度出发根据学生发展实况灵活调整励志教育方向、目的及内容,继而将德育教育与励志教育融合在一起。例如,班主任可组织学生群体根据自身喜好成立兴趣小组或学生社团,如国学小组、街舞社团、诗文社、话剧团等,鼓励学生利用闲暇时间合作排练、学习探讨、共同进步,其中学生群体共同研讨、练习、配合、实践、探索的过程,就是学生磨练意志品质,树立合作意识,坚持不懈学习进步的过程,使励志教育与学生成长、个性喜好等因素关联在一切。为使学生参与度更高,班主任可组织学生以社团为单位进行汇报演出,开展竞赛活动,参加社会性比赛,使学生在拼搏进取精神指引下提升自身表现力、创造力、自信心等素养,并将励志种子埋在学生心中,以学生兴趣喜好、实践体悟、活动感受为养料,滋养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继而落实初中德育教育目标。
2.创新励志教育方法。创新是完成初中阶段励志教育应用任务重要渠道,班主任需具备创新意识及能力,可以根据教学实况灵活运用励志教育方法。例如,班主任在以传统文化为依托展开励志教育活动时,可鼓励学生以组为单位通过书籍、网络、电视节目等渠道网罗传统文化中的励志经典,以情境表演、演讲、小品、相声等形式输出自学体悟,从学生角度出发理解励志教育内容,同时观看小组可进行点评,通过“生生互动”加深励志教育内容在学生群体中的印象,鼓励学生群体质疑辩论,碰撞励志思维火花,点燃求知热情,班主任则通过总结、评价升华励志教育内容,消除学生困惑,在完成励志教育任务基础上给予学生正确指引。再如,班主任可组织学生开展“研学之旅”活动,如“重温革命历史”、“重走长征路”、“探寻自然界中的‘励志专家’”等,通过研学之旅带领学生走出学校,回归社会、回归自然,在本真状态下发现励志精神、励志行为、励志事件,在实践活动中汲取励志营养,感受励志魅力,习承励志品格,使学生成为励志教育主体,将自身思想观念与励志教育关联在一起,继而引发学生共鸣,提高初中德育教育质量。部分还没有条件展开研学之旅的院校可与当地博物馆、文化馆、展览馆、图书馆等公共教育机构合作育人,丰富励志教育情境,充实励志教育内容,多渠道输出励志教育内涵,使励志教育可以在初中德育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
3.发展励志教育育人体系。首先,班主任应明晰励志教育目标,在此基础上以完成德育教育任务为导向创设教案,整合励志教育资源,有计划的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其次,班主任应设立学生思想品行动态考核标准,建立德育教育档案,根据考核结果及时调整励志教育方案,赋予励志教育实效性、发展性;最后,班主任应树立自学意识,能够主动学习先进、科学、高效励志教育观念及模式,将其应用在初中德育教育实践活动中,旨在提升自身励志教育综合能力,同时在教学评价基础上开展教研工作,得出教研结果并应用在育人过程中,使其励志教育质量得以提高,励志教育方法、思想、内涵随之优化,达到助推初中励志教育育人体系良性发展目的[5]。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使初中德育教育水准得以提升,从行为习惯、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等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达成立德树人目标,班主任应在肩负教书育人新时代使命基础上增强励志教育与德育教育融合性,创新励志教育方法,发展励志教育育人体系,继而提高德育教育感染力,丰富德育教育内容,扩展德育教育范围,使励志教育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更加有效,达到高效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高俊.简述初中德育中励志教育的渗透[J].中文信息,2019(9):136.
[2]丁瑞军.初中德育中励志教育的渗透策略探析[J].新课程•下旬,2019(9):248.
[3]杨彩平.初中阶段德育中励志教育的渗透研究[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7):104.
[4]卢文浩.简析励志教育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应用[J].新智慧,2019(18):44,46.
[5]李奕文.励志教育在初中德育中的应用分析[J].新课程•中学,2019(7):232.
作者:文杰 单位:广州市增城区中新中学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