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制度对高校内部管理的影响
【内容摘要】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处于多重转型的时期,使得我国的高等教育步入了大众化的时代。旧高校会计制度已经不能适应高校的发展,并且在实施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新高校会计制度的出台与实施,进一步规范了高校的资金使用情况,提升了高校内部财务管理的水平,更有利高校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等学校;内部管理;新会计制度;财务管理
一、引言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使得人们对能够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更加强烈,正如培根所说,知识就是力量,在21世纪,拥有高科技创新人才,就是一个国家繁荣发展源源不熄的动力。如今,我国已经跨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阶段,高校的规模也急剧扩张,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很多的问题,高校的内部管理制度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实行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为旧制度,财务部于2009年8月颁布了《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标志着新会计制度的初步形成,并于2010年吸收各方意见后又发布了《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的修改版,并经过多次征询意见和反复修改,财政部于2013年12月30日修订印发了《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2014年1月开始正式施行财务部发布的新修订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新会计制度较旧会计制度更加适合高校发展的要求。
二、解析新旧会计制度的差异
(一)会计科目的设置。
新会计制度的会计科目设置较旧会计制度更为细化,更加合理,更加符合高校的实际情况。譬如在资产科目方面,增设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和“财政应返还额度”两个一级科目,以适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核算要求,保障对高校预算资金的付款控制。参考了《企业会计准则》的资产负债观,引入了“累计折旧”和“累计摊销”科目,使得资产的价值可以更好体现,还将一级科目“应收及暂付款”拆分为“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三个一级科目,区分了应收款项和预付款项,便于会计核算和分析。在负债类科目方面,将一级科目“借入款项”拆分为“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两个一级科目,使得高校对支出和还款可以作出合理的安排,也利于相关机构对学校作出有效的风险评估。为了更加符合高校人员收入的实际构成情况,增设了“应付职工薪酬”一级科目,其中包含了“住房公积金”、“社会保险费”和“地方(部门)津贴补助”等二级科目。在净资产科目方面,“固定基金”被“非流动资产基金”所取代,其下也设置了相应的二级科目,更加清晰地反映了净资产的结构。增设了用于核算滚存的财政补助项目支出结转结余资金“财政补助结转”和“财政补助结余”两个科目。在收入与支出科目类,新制度设置的科目几乎包含了所有高校收入的类型,支出类科目也按支出的类别进行了具体的划分,为数据的核算做好了准备。
(二)会计核算基础。
旧会计制度采用的会计核算基础是收付实现制(即以现金收到或付出为标准,来记录收入的实现和费用的发生),这就意味着高校只涉及了对收入和支出的管理,而未能进行收支分配管理和成本核算,这种会计核算方法对资金来源多样化的高校来说,并不能真实反映出当期的收支和结余情况。新会计制度的核算基础是权责发生制(是指以取得收到现金的权利或支付现金的责任权责的发生为标志来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及债权和债务)强调了实质重于形式,能够及时更新会计信息,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全面覆盖性,新会计制度下的会计处理更适合我国高校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三)会计报表。
旧会计制度下的财务报表相对简单,仅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和支出明细表,新制度则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现金流量表,财政拨款收支表,基建投资表,会计报表附注,可以看出新制度下的会计报表反映了更多的会计信息,对报表使用者更具有使用价值。
(四)会计核算主体。
会计报表的比较中可以看出,新会计制度将基建核算并入了高校核算之内,将过去财务会计和基建会计两类财务报表进行了统一,让整个高校的经济活动作为一个整体在同一层面上进行了全面的会计核算。
三、解读新会计制度对高校内部管理的影响
乔春华的《高校内部控制研究》一书中认为与企业内控建设相比,我国行政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明显相对滞后,从我国审计署的审计报告中,我们可以发现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中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譬如,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对决策权缺乏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有的主要负责人利用权力,干预重大决策或直接违规决策,为自己和相关方面牟取利益;还有的是内部监督协调机制不够健全和完善,内部监督信息不共享,渠道不畅通,监督不到位,甚至存在缺失。新会计制度的施行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高校的内部管理。一是新会计制度整合了过去一些类似的科目,新增了一些符合实际情况的核算项目,将所有筹集资金的内容都纳入了管理范围,有效地反映了高效财务的真实情况。二是预算方面也得到了有效控制管理,和以往可以随时追加预算不同,新会计制度下需要进行全面的统计和调研,结合以往的支出和学校的发展建设各个方面的情况,制定出最恰当的财务预算方案。与此同时,财务部门需要对自身内部风险进行有效控制,不能出现影响预算的情况。这反映了财务部门的改革,做到财务风险管理和财务核算两手抓。三是由于新会计制度采用了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高校对于收支情况和债权债务的确认和核算上有了较大改变,这就使得财务部门重视收入与支出的配比,从而加强了对收入和支出的管理。四是将基建纳入财务报表,这样有关基建的贷款,还贷情况都有了清楚的反映,给报表使用人提供了完整清晰的财务状况。五是“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和“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的设置和国家的财政制度相关,提高了学校有关政府拨款资金的透明度,直接反映了资金的使用和结余情况,有利于国家制度的施行,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制了学校内部某些与国家规定用处不符,滥用资金的行为。
四、提升自身能力配合新制度实施,加强高校内部管理
知识人才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社会的发展对高校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制度的实施,需要基层财会人员有良好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想要完成好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加强高校的内部控制,需要完善财务内部岗位的设定,明确岗位的职责划分,界定岗位权限,形成权力的互相制约,同时还需要明确内部审批流程,严格控制货币资金,建立健全的风险防范机制,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并加强对财务内部控制的监督。在世界快速发展融合的今天,我们也应该学习借鉴发达国家高校的内部管理模式。取其精髓,去其糟粕。以澳大利亚高校为例,澳大利亚高校有明晰的责权管理体制,健全的管理架构,在财务管理方面通过严格系统的财务预算来保证学校目标的实现。我国也应该学习这些学校成功的经验,让高校的内部管理更为可靠,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
五、结语
新会计制度下的实施,对高校的内部管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使得会计科目编制更加符合高校的发展情况,收支反映了高校实际业务的发生情况,高校的主体财务发展状况也得以统一的体现。还提高了高校对于自身风险的控制,预算的制定和对收支的管理。但新制度的实施还伴随着一些问题,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高校的格局变化,新制度将会不断完善,也需要财会人员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迪.新高校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积极性影响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3,3
[2]韦良蓉.浅谈高校会计制度的改革对财务管理的影响[J].现代商业,2013
[3]高烨.电子商务时代的会计信息化[J].财会天地,2013,8
[4]张金福,王维明,叶设玲,匡铭杰.我国近十年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与综合实力提升探析[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3,2
[5]马丽蓉.新旧高校会计制度差异与实施策略建议[J].乡镇企业会计,2013
[6]李爱平.高校新会计制度研究[J].财会研究,2013,4
[7]叶青松,赵娟.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新挑战及整体改进研究[J].会计之友,2013,9
[8]叶玉真.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改革探析[J].财务与金融,2013,5
[9]陈嘉如.澳大利亚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对我国的启示[J].企业导报,2013,12
[10]汪慧.新会计制度下高校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J].现代商业,2013
[11]乔春华.高校内部控制研究[J].会计之友,2014
作者:陈格格
会计制度论文 会计毕业论文 会计实习论文 会计电算化论文 管理会计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论文 成本会计论文 法务会计论文 银行会计论文 基础会计论文 商业会计论文 会计审计论文 税务管理论文 网络会计论文 金融会计论文 企业会计论文 会计核算论文 部门会计论文 林业会计论文 会计信息论文 会计监管论文 成本核算论文 会计控制论文 会计基础论文 会计教育论文 人力资源会计论文 会计实践论文 职业道德论文 内部审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