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教育的新路径解析
摘要:基础教学是课程教育的初级阶段,为学生的知识积累,逻辑思维的锻炼奠定良好基础。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之后,其人才培养目标让我们认识到在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认知能力的同时需要重视对其思想道德的教学,这一教学目标的修正更是开展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老师需要重视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
关键词:基础教学;德育教学;创新探究
思想道德教育是学生教育的主旨,也是社会教学的责任,需要在小学基础教学阶段加以充分重视。要将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接班人,不仅仅需要重视对其文化素质教育的培养,更需要重视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而这一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依托于老师开展具有创新性的解决措施,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学习以及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为成长为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奠定基础。
一、老师需要以身作则,建立标杆效应
小学基础教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生活习惯,形成道德品质与基本认知的关键时期,教学人员需要灵活运用这一时期,帮助学生奠定良好的思想品质与行为习惯。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就是建立良好的养成教育模式,而这一核心教育模式的实现需要依托于教学人员自身的言传身教。由于学生在小学阶段难以充分理解过于抽象的概念,所以,老师需要直接通过自身的行为让学生了解建立良好思想品质,行为模式的重要性。比如说,教育学生不乱丢乱扔,见到老师要问好,获得别人的帮助要表示感谢,让这些不起眼的小事逐步搭建起学生良好素质的大厦。为了加强学生对这些基础理论的理解,老师需要在对个人行为模式的约束中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当老师进入教室时,可以尝试主动向学生打招呼,见到地面上的垃圾,老师可以主动捡起来,看见学生的学习进步明显,真心地赞扬与鼓励。从每一件小事入手,让学生在老师的身体力行中培养良好的道德素养。
二、耐心教育,采用恰当方法
作为一名教学人员,需要老师出自真心的关爱自己的学生,尝试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他们的内心,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困难。为了更好地开展素质教育,老师需要对学生更有耐心,以更加博大的胸怀包容学生,尝试以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个人优点。当老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倘若学生大吵大闹,注意力不集中,不遵守课堂纪律,面对这种情况,假如老师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学生,不仅仅会让学生产生受挫心理,也不会让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时就需要老师采用创新性的方法,例如对在课堂中认真上课的学生进行表扬,在示范作用的引导下,其他学生为了获得相同的荣誉就纷纷效仿,遵守课堂纪律。所以,在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尝试采用表扬或者其他富有创造性的方法激励与影响学生,将教师鼓励,批评寓于创造性的教学之中,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模式与思想道德素养。
三、将德育寓于日常活动之中
在小学基础教学阶段开展德育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实施起来的难度却非常大,经过常年的实践教学,尝试将德育教学融入日常活动之中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方法。灵活应用每一年的节假日,开展与学生德育教学相关的课外活动,可以让德育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说,在国庆时期,老师可以统一组织学生,向周边的五保户家庭中的老人送温暖,主动打扫自己居住小区的卫生,给老人打扫房间,送去基本的食物,让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到德育教学的内涵。同时,日常的班级教学也可以成为开展小学德育教学的良好切入口,在开展“学校是我家”的主题班会中,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学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比如说,坚持每天做学校的保洁员,在教室,学校遇见果皮纸屑主动捡起来,遇见学校认识的老师同学要主动问好。在定期的主题班会的召开中,老师需要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向同学分享自己曾为集体做过的事情,让大家在畅所欲言中将学校真正当成是自己的家,并且将对学生的德育教学巧妙融入其中。这样,不仅仅可以让学生在活动的参与中获得启发,受到锻炼,还可以将小学德育教学落到实处,提升学生的自身素养与改善德育教学效果。
四、注重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爱国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采用多种形式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小学生的情感往往是和具体人物、事件相联系的。为帮助学生加强对祖国的了解可以尝试从多种方式作为切入点,比如说通过黑板报,广播,宣传栏等方式介绍祖国的历史光辉与伟大的成就,老师也可以指导学生收看新闻联播与电视节目,让他们了解到祖国的迅速发展,为祖国的日益强大产生自豪感;或者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今昔对比,激励学生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还可以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广受他们追捧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真心关爱学校的一草一木,爱家乡,从点滴小事升华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总而言之,爱国主义是小学德育教学阶段的关键内容,需要教学人员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加以重视,并且采用富有创造性方法实现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德育教学是基础教学阶段的关键课程内容,需要小学教学人员的重视。同时,需要深刻认识到,德育教学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教学工程,需要学生,老师,家长的共同参与,在一个良性教学空间的营造中为小学德育教学的开展添砖加瓦。同时,创新教育呼唤德育创新,尤其是德育方法的创新,社会在不断进步与发展,学校德育工作应与时代同步发展,及时学习新型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并且进行本土化的教学创新。我们应该继承那些已有的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和手段,同时借鉴先进理念,为德育补充新的营养。“德育创新”的着眼点在于为国家培养心理健康、人格健全、道德高尚的人才,为此,我们也要以创新精神来对待今天的小学德育教学,为改善小学德育教学的课程质量,教学效果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颖慧,王有军,陈明霞.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4(04).
[2]聂茂婷.北京市海淀区部分小学跆拳道运动开展现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4(06).
[3]王连福.小学道德课程校本教材内容体系构建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05).
[4]李殿卿.案例教学在六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04).
张雪华 永泰县樟城小学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