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整体观念在德育教育中的应用
[摘要]中医整体观念是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统一性的认识。中职德育工作是学校长期性和基础性的工作,也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一名一直担任中医药教学及班主任工作的专业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结合中医整体观念,提出中职德育教育的人本观和环境观,丰富了中职德育教育的内涵。
[关键词]中医整体观念;德育教育
中医非常重视人体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包括内在的脏腑器官之间,心理活动与生理机能之间以及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按照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特点,结合中医理论,笔者提出“中职德育教育的整体观念”,包括:一是中职德育教育的人本整体观,即“人本观”;二是中职德育教育中的环境整体观,即“环境观”。
1中职德育教育的人本观
“人本观”主要体现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它包含学生品德的发展,智力的发展,能力的发展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等诸多内容。但其中最重要的是学生品德的发展。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完整,构成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在结构上相互沟通,在功能上相护协调互相为用。中职德育教育的人本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1.1情志与人体五脏有着特定的联系不可以点概面
志,即情志、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刺激所表现的情绪反映[1]。中医是以“有诸内必形诸外”(《孟子•告天下》)为理论依据进行临床察病的,认为人的情志往往与心肺脾肝肾有着特定的联系。将其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归纳为心在志为喜,肺在志为悲为忧,脾在志为思,肝在志为怒,肾在志为恐。如当人体肾精充足时,人体在接受外界相应刺激时,能产生相应的心理调节,而肾精不足时,稍受刺激则表现为恐惧不宁,再如肝火重的人脾气躁。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情绪容易不稳定,稍遇刺激随即勃发大怒气,不可制。情志是是容易变化的,也是多方面的。教师不可以点概面,将学生的某一情志视为其性格,甚至是对其贴上道德标签。
1.2注重教师对学生的正面影响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这句话的含义是: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如在教育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时,自身也要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充分备好每一节课,不迟到,不早退,及时认真批改作业。在保持环境卫生方面,坚持做到每次看到有废纸或其他垃圾就捡起来。每次大清洁要和学生一起参加劳动。教师的积极言行将会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一个开朗、积极向上的教师往往会给学生带来正能量。反之亦然。特别是在同时担任班主任工作时,这一点就尤为重要,必须时刻铭记自己是一名时刻会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教育工作者,要在各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2中职德育教育的环境观
2.1中职培养目标整体观
教育部明确指出,中等职业教育要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观念,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以及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中职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有所不同。专业教师应当清晰地认识到中职教育的对象毕业后大多直接走向劳动一线。对于他们而言,分数不再是生命线,专业技能虽然重要,但沟通和协作能力也很重要。不少人就是因为情商低,沟通不好,不善协作,不能赢得信赖而失去各种机会。因此要树立德、智并重的中职培养目标整体观,大胆对教学进行改革创新。
2.2中职德育教育的环境整体观
中医整体观念认为人与外界环境是一个整体,人与外界环境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人体在能动地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维持着自身稳定的机能活动。外界环境小到家庭环境、学习环境、工作环境,大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封闭式教育常忽略人的社会性概念,尤其是未成年人的德育教育,如果失去家长、社会的支持,恐怕就会成为无本之木之水源。主席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也就是古人说的“爱子,教之以义方”,“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一个人能否成功,家庭教育有着很大的影响。父母应把小孩教育放在首要位置。教师应加强同家长的联系,利用电话、家访等多形式与家长沟通。家长会、家委会等常规活动的开展,也进一步促进了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交流与沟通,更好地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同时,学校应坚持“德育为首”的教育理念,紧紧围绕学生的思想状况特点,坚持教育疏导、全员参与、贴近学生的原则,全面加强学生的德育建设。作为一名专业教师,在从事教学工作时,不仅仅要教会学生专业技能,而且还应在授课的过程中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中药药剂、中药鉴定技术、药事管理学等都是专业的主干课程。其中都蕴含了不少的德育内涵,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渗透。如近几年发生的刺五加注射液事件、糖脂宁胶囊事件等都是一些具有典型性、真实性和关联性强的教学案例,通过以上德育知识的渗透,使学生认识到药品的生产、使用等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同时意识到假劣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引导学生自觉抵制假药、劣药的生产与销售,在一定程度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3]。另外,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社会群体之中。社会环境的不同可造成人们身心机能上的某些差异。社会的进步无疑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益处。但我们也应清晰地认识到社会的进步同时也会给我们带来一些不利的因素,如愈加激烈的竞争会给我们带来较多的精神压力,各种不良的社会信息会考验着我们的抵御能力。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培养对压力的正确认识以适应今后各种复杂的环境变化。结合中医整体观念,重视中职德育教育中的人本观和环境观,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专业教师要调整思路,做好榜样作用,热心参与到德育教育中来。学校应将德育教育作为日常工作重点,家庭、社会等应注重对学生的关注和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个人素质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同时也能使学生今后参加社会职业活动中的矛盾得到有效调节,促进社会主义和谐建设。
参考文献
[1]张登本.中医学基础[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2]吴红华.每个教师都是学校的一张名片[J].江苏教育:教育管理版,2010,(3):54-55.
[3]喻翠云,贺冬秀,何小珍,等.德育在药学专业教学中的渗透[J].药学教育,2012,28(5):34-36.
谭银平 佛山市南海区卫生职业技术学校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