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理念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2-04-30 12:17:00人气:448
摘要:技工教育包括德、智、体、美、技能等几个方面,教育工作者最大的职责就是培养人、教育人,就是研究学生的各种需求和特点,生动有效地做好德育工作。德育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解决道德品质问题的必要手段,它影响并决定学生的言行,使学生成为企业需要的既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又有较高的业务素质的德才兼备的人才,是技工学校教育教学的宗旨所在。本文结合作者的工作实际阐述了对技工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体会和认识。关键词:技工学校;德育工作;教育理念一、突破传统教育理念,调整教育内容,与时代同步
我国传统的道德教育往往单纯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突出个体完美的人格塑造,传统的道德教育培养了人的向善、自强、耐力和从属感。但是,现代社会需要的是与现代生产和人类经济活动相适应的现代人才,现代人才除了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还必须具备现代社会、现代生产所需要的基本道德素质。我们现在培养的学生是科技高速发展时代建设的主力军,他们必须具备现代社会所需的基本道德素质,尤其要具备勇于开拓、勇于创造、团结协作的精神。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单靠强调完善个人修养、追求传统的思想人格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改革德育教育制度,推行德育系统化教育。学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要开设职业道德常识课,将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与日常学习生活中,拓宽德育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当今的学生,转变旧观念,树立新观念,努力使现代意识和传统教育一体化,既有远景目标,又有层次要求,二者互相贯通,彼此交融,这是当今德育的发展取向。
1.要实现培养目标,应开展多种形式、内容丰富的德育工作
(1)在新生入学时,把军训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纳入德育教育工作中,以提高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强化集体主义意识。组织新生看爱国电影、唱革命歌曲、接受现代国防教育,打破平面式单渠道的教育,实行渗透式立体化教育,在寓教于乐中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这也是德育工作的基础阶段。(2)坚持正面教育,开展多层次、内容丰富的形势与政策教育,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按照思想发展的客观规律,把真理导入学生的头脑中,启发学生的内在因素,让学生选择正确的志向和人生道路,耐心疏导,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理相济,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觉悟,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打开学生的心头锁解开学生的思想疙瘩,只要这样做,即使面对问题较多的学生,也能“精诚所至,金石为开”。(3)德育工作要同相关政策相结合,在评奖、评优、学习管理中,坚持品学兼优的标准,严格进行考核,扭转重才轻德的倾向。同时,还要树立典型,发挥典型的作用。(4)德育要同生产实际相结合。学生参加劳动,进行实践活动,可以接触社会、接触企业,可以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适应当前飞速发展的时代。
2.发挥德育课、政治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也是很重要的德育措施
这两课要做到常讲常新,要抓住学生的思想热点,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取得实效。要想做到两课常讲常新,就不能一个教案讲到底,即使功底再好的教师也要做到“两头抓”:一是“抓上头”,就是教师必须随时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了解国内外大事,关注社会动态,不断研究新问题,补充新知识。二是“抓下头”,就是随时了解学生在想什么、关心什么,他们的思想热点和疑点是什么,对这些问题,教师不但要了解,而且要关注,给予回答。只有抓住了这两头,德育课才能常讲常新,才能对学生有吸引力,也才能实现其有效性,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二、培养师生情感,言传身教,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
耐心疏导,言传身教,培养师生情感,也是德育教育的一种方法。当然,在耐心疏导的前提下,还必须严格要求,必须坚持以“导”为主,“导”“禁”结合,在“导”的过程中,培养师生感情。由于技校学生处在青少年时期,可能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在利用传统的说服教育、实际教育、陶冶教育、指导自我教育和品德评价等方法进行教育时,仍然有一部分学生总是很难愉快地接受教师传授的德育教育内容,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达不到自我规范的目的。假如能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找出一种“黏合剂”,使学生愉快地、积极主动地接受德育教育的内容,那么也可以说是找到了一条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的途径。在长期的实际工作中,笔者体会到,学生都在观察教师的一切行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重要的影响。教师的优良品质,表现在敬业克已、刻苦钻研、认真授课、循循善诱等方面。一线专业指导教师更要注意自己的示范作用,要认清自己处于为人师表的示范地位,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身体力行,率先做到。我国的教师历来就有良好的师德,布衣淡饭,诲人不倦,即使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许多教师依然以一颗赤诚之心,耕耘在教学第一线,这就给学生起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这就用身体力行指导学生向“善”的一面。除了言传身教,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深厚情感也是一种“黏合剂”,也是加强德育教育的一条途径。情感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对事物产生的具有特殊体验的心理现象,简单地说,就是对外界刺激的心理反应,表现为喜、怒、恶、惧、爱等情感,它来源于客观现实,建立于人的需要,在需要得到满足时便产生肯定的情绪情感。有效能的情感能鼓舞人积极地行动,肯定情感是心理上对外界刺激的肯定反应,例如喜爱等,肯定情感是一种有效能的情感。教师对学生的肯定情绪可以激发学生对教师的肯定情感,而学生对教师有肯定情感。第一,可以使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心境,从而激发起积极的认识、意志等,有利于学习任务的完成。第二,可以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赖,这种信赖赋予教师的教导一种魅力,它足以扫除各种障碍,使教师的教导深入学生的心灵,产生积极反应。第三,可以使学生产生与教师更多交往的愿望和行动,从而便于教师在学生的心理上施加更大、更强的影响,这样学生就会心服口服地接受教师的指导和教育。当然,在教师与学生建立深厚情感的同时,还应严格要求学生平时的行为,做到严格要求与耐心疏导相结合。俗话说:“严师出高徒。”这就告诉我们,教育要严格,只有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训练才能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学生,所有的严格要求,都是为了促使学生能在一个良好的学风和校风中更好地学习。要做好德育工作,就要在耐心疏导的同时做到严格要求;要让学生接受教师的耐心疏导及严格要求,就要培养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深厚情感,这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教师是主导,教师的表率作用尤为重要,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地加强自我修养,进行自我完善,做好学生的楷模。道德品质是一定的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的思想、行动中的具体体现。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养成,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多方面的教育和配合。总之,加强技校学生德育的途径有很多,只要我们在工作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学生自身的内在动力,使学生加强自我规范并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正面教育和引导,真正做到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就能达到加强德育教育的目的,学生就能真正成为德才兼备的新型人才。
作者:陈植 单位:江西工业技工学校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