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德育教育论文 > 小学德育教育有效性分析

小学德育教育有效性分析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2-02-27 20:14:00人气:391

【摘要】小学教育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开始,对学生以后的健康成长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思想品德教育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关键,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有力保障,因此,在日常的小学教育中融入德育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和深入,对课堂教学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改革教学方法,将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全能化人才是当前教育部门面临的迫切任务。本文就小学教学的特点讨论如何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教育;德育教育;有效性

1.当前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不足

1.1学校和教师对德育教育不重视。德育教育在教学工作中不受重视的现象由来已久,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和加强,德育教育已逐渐普及开来,但是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仍有很多学校不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仍持“重智育,轻德育”的陈旧思想。抱着这样的想法和态度,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进行情况可想而知,这种教学思想严重的影响了小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非常不利。

1.2学校对德育教育没有详尽规划。有些学校对于德育教育的开展没有明确的计划,缺乏系统科学的德育教学方法,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开展缺乏使命感,只有在遇到特殊事件或是特殊节日时才开展一个主体德育课,而在完成任务之后便将德育教育置之不理。

1.3德育教育过度形式化。一部分学校对于德育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德育教育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展开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可是学校却往往本末倒置,不重视学生的德育教学,反而对于一些形式主义的东西十分重视:开会、评比、大搞德育主题活动。这些活动原本是好事,有利于德育教育在学校的开展和进行,但是学校的重点没有放在活动的具体进行情况和活动效果上,只关注活动举办与否,材料报告写的好不好这些表面的东西。这种现象不仅浪费了教育资源、破坏了校园风气,还极大的影响了德育教育的有效性,给教学工作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2.新时代下加强小学德育课堂有效性的重要性

现如今许多学生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家里受到众星捧月般的待遇,容易养成唯我独尊、为所欲为的不健康的性格,这些孩子往往缺少社会责任感和家庭责任感,是非观念也不清晰。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的希望,但是他们年龄小、阅历少,缺乏生活经验和与人相处的技巧,这是他们的缺点,同时也是他们的优势。对于他们这些正处于性格形成重要时期的学生,学校更应该加强德育教育,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让学生能够向着更加健康、积极的方向成长。所以小学教育不应该只是知识的教育、文化的教育,更应该是人的教育[1]。学校应该重视德育教育的地位,让小学生及时学习、了解思想道德的意义和重要性,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让小学生认识到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并为之努力。老话说的好:“三岁看到老”,从小就品行端正、道德观念良好的学生,长大以后很少会做违法犯罪的事情,而从小就养成偷鸡摸狗之类不良习惯的人,在长大后走上犯罪道路的几率要远远大于其他人。因此,德育教育不是简单地书本教育,德育教育对人的一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2]。

3.加强新时代下小学德育教育课堂有效性的措施

3.1树立师德典范,加强榜样力量。德育教育不仅是对学生的教育,对教师自身的道德素质也有很高的要求,小学生正处于道德观念的形成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往往习惯于模仿身边成年人做事的方法和原则。因此在小学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和教师不应该仅仅注重课堂上的说教式传统教育,更应该注意自身的一言一行,以较高的道德水准要求自己,在朝夕相处中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学生、引导学生,为学生们做一个好的榜样。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夸夸其谈,口若悬河,但却不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在课堂之外素质低下,那怎么能给学生做出榜样,又怎么能让学生们信服?这样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恐怕道德素养都不会太高。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做到以德治教,以德服人,充分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以身作则,要求学生的同时也以同样的标准要求自身,这样才能发挥教师的榜样力量,提高小学教育中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3.2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将新时代德育教育融入到全学科的教育之中。我国一位著名教育学家杜威曾经说过:“没有离开智育的德育,也没有离开德育的智育。”这句话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德育工作和其他学科的密切关系。每一位从事教育的人民教师都应该认清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处理好自身学科和德育教育的关系,在课堂上将德育教育和学科教育结合起来,给学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让学生明白德育教育对知识文化学习以及自身健康成长的积极作用[3]。新课程改革之后,我们大家都在讨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其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道德素养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事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科教学对于学生学习能力和专业素质的积极影响固然是不言而喻,但是我们在传统的眼光之外,更应该看到学科教育对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积极作用,学校和教师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研究和发掘各个学科的特点,在备课阶段将德育教育和学科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既能学到专业的知识技能,又能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充分利用好每一个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3.3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我们知道,课堂教育一直是小学教育中德育教育的主战场,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课外活动对于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因为德育教育的本质目的是提高学生们的思想道德素养,脱离了实际生活,德育教育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针对这一点,学校和教师可以积极开展校园活动,根据小学生活泼爱玩的特点设计一些团队游戏,把枯燥的思想道德知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参考文献:

[1]郭兴举.论存在主义教师观[J].教育学报,2006.

[2]崔录,王升平.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批判[J].

[3]浅谈新时代背景下的小学德育教育.新课程学习:上,2013.

作者:吴苏舒 单位:南通市港闸区五接桥小学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