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德育教育研究
德育教育不论在文化课中还是在体育课中,都是必须要贯穿始终的,是一个人成才的前提。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不仅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去追求、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加入一些德育教育内容,将有助于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一代社会主义公民。下面本人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贯穿德育教育。
一、在教材中贯穿德育教育
课堂教学中,教材内容是重要载体,根据教材内容进行灵活教学是一名教师教学能力的具体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1.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和失败,敢于挑战的精神。在一些比如山羊、鞍马等跳跃性项目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项目特点,及时抓住德育教育的契机,培养敢于挑战的精神。这些项目从学生身体本身来分析,他们不论身体素质还是完成动作的一些情况,都是没有问题的。随着项目难度的逐步加大,就会有一部分学生要么动作不得要领,要么犯一些技术性错误。每次遇到这些情况,我都会让同组优秀的学生做示范,以调动起其他学生的积极性。由此可见,充分利用一些体育项目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培养他们敢于挑战的精神是很重要的。
2.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活泼、顽强拼搏的精神。在以跳短绳为主要内容的体育课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安排一些使学生能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运动训练的环节。我们都知道韵律操现在非常普及,它的特点就是在欢快的音乐声中,让学生完成一系列运动项目,从而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我们就可以很好地借鉴这一点,在学生的跳绳训练中配以节奏和谐的音乐,来调动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活泼、愉悦的氛围中完成训练。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他们能够正确地对待成功,看待失败;正确对待个人和集体的关系,由此培养学生活泼、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心理素质。
二、结合课程特点进行德育教育
1.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场地和器材,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备场地和器材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前奏,是上好一节体育课的前提。这就要求教师要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吸引过来,使学生产生要参与训练的动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指导要有计划和针对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受到安全教育、公共财物教育。
2.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鼓励的手段,积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利用鼓励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体育教学的准备环节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可以规定他们在一定的时间内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准备,无需教师亲自带领。至于准备过程中选择怎样的方式可以由学生自己去决定,当然对于不足之处教师还应当及时补充和完善。这样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就会逐步得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就会逐渐树立起来。这种活动就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条不紊的工作方法。
3.体育教师要在体育训练中实时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体育本身就是一项竞技运动,在体育课上开展的队列练习、滚铁环练习、小接力比赛都是充满竞争的运动项目。在开展这些运动项目时,教师可以及时地对做得好的小组或者个人进行表扬,并细致分析他们做得好的原因和细节,这样就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遵守纪律、个人服从集体的意识。
三、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德育教育
教师要善于挖掘体育各个运动项目的内涵。体育教学的运动项目非常广泛,每个项目训练的效果也有所不同,只要教师能够充分发掘出每个运动项目的内涵,就能有效地开展德育教育。
1.在篮球战术配合训练中,教师可以灵活地开展战术训练。在防守训练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分工,也有自己的位置,所形成的比赛阵型会让学生有真切的感受。这些战术性的调整需要教师充分发掘出篮球运动的内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使他们在长期的训练中形成团结协作的品质,形成团队共同奋进的精神。
2.学生由于注意力容易分散,上课时往往会出现心不在焉的现象。这就要体育教师随时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改变教学方式方法,通过一些新颖、有趣的练习,或者做做韵律操,比如配上音乐或指挥学生做反口令练习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四、结合先进事例进行榜样教育
1.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臂力好的学生喜欢引体向上、单双杠,速度快的学生喜欢接力、赛跑,动作协调、身体韧性好的学生喜欢体操,弹跳力好的学生喜欢跳高和篮球等。对于这些运动项目学生在心目中都会记得一些相关的明星,这些名星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针对这一点,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自己心目中的明星为榜样,来开展一系列训练,使学生能够以这些体育健儿为榜样,积极投身体育锻炼,从小树立不怕苦不怕累精神。
2.为了避免学生产生厌烦和畏难情绪,在进行耐力跑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特点,给学生讲述“马家军”如何刻苦训练的故事,讲述他们连连打破世界女子长跑纪录的故事,激励学生刻苦、努力地锻炼,以培养他们顽强拼搏的精神。
3.作为教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最大可能来满足学生的要求,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教学中教师文明的谈吐、大方的举止、规范的示范、清楚的讲解,都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接受品德教育的目的。
总之,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奋进和遵守纪律的集体主义精神,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豁达开朗的性格和不服输的心理素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需要依靠教师长期辛勤的劳动才能奏效,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作者:董建旭 单位: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青岚山中心小学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