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家庭教育论文 > 家庭教育中父母和孩子沟通策略研究

家庭教育中父母和孩子沟通策略研究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2-06-19 15:01:00人气:730

【摘要】当前,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宽,家庭教育对父母来说越来越繁重。那么在当前家庭教育中,父母如何做好和孩子的沟通问题,增进与子女的情感交流,这一环节则是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家庭教育父母 子女沟通策略

一、家庭教育中沟通对孩子的必要性

1.沟通是家庭成员共同的生活需要

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每天都在进行。家是家庭成员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家庭成员心灵的港湾,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进行交流,受教育者可了解教育者的期望,受教育者之间进行交流,可形成一致的家庭观念,从而确保家庭生活的平稳运行,在此基础上才能顺利开展家庭教育。在子女接受学校教育之前,家长通过与子女沟通,可让其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并培养子女的道德观念。在这一时期,知识的教授主要通过沟通来实现。家庭教育是家长对子女开展的、促进其身心发生变化的教育总和,不论是父辈还是母辈其主要通过沟通来向子女传授他们的经验。

2.沟通是化解家庭成员矛盾的基础

家庭教育中往往包含两种矛盾,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之间的矛盾,以及各教育者之间的矛盾。前一矛盾发生的根本原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不论是生活观念、人生阅历还是成长经历都相差较大,双方之间的主观愿望存在分歧。后一矛盾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各个教育者在同一时期均为教育者的身份,但教育者之间的观念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开展教育时容易出现矛盾。不管是哪种类型的矛盾,都必须要做到互相理解,这样才能有效解决矛盾,找到双方之间的分歧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处理。此外,开展有效地沟通,可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让子女在日常生活中接受教育内容。

3.沟通是提升家庭凝聚力的有效途径

家庭关系一般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所有家庭成员通常具有相同的利益关系,所以,以有效地沟通为前提,家庭才能形成一种和谐、友爱的关系,从而增加了家庭的凝聚力。若成员之间出现了不同意见,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可激发每位成员对美好家庭的向往,受教育者认同教育者的教育理念,并会主动为了实现教育者的期望而付出行动,有助于家庭教育的有效开展。

二、家庭教育中忽视与孩子沟通带来的危害

1.缺乏沟通影响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

中国的大部分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长大后能够有一番成就,家长的这些美好愿望有时却会成为彼此关系中的一堵围墙。父母对子女的期望过高,在一定情况下可起到提升子女道德与学习水平的作用,但不切实际的期望则会让子女倍感压力,甚至让其产生逆反心理,结果适得其反。正所谓严师出高徒,但是如果在家庭教育中丧失了有效的沟通,再优秀的学生也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说面对父母的严厉要求不敢回应,缺乏个性,或者在受到家长长期的“压迫”后,子女不堪负重后选择了不归路。教育者之间若缺乏有效地沟通,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倘若教育者之间的沟通缺乏有效性,那么彼此很难形成一致的教育观念,在开展教育时必定会产生较多矛盾,当矛盾过多而演变成频繁的争吵时,反而会给子女心理造成负面影响,如今很多不和谐的家庭都导致孩子变成问题少年。父母间的关系不好会让子女缺乏安全感,从而紧闭自己的心门,拒绝与父母沟通。由此可得知,有效地沟通有助于孩子形成乐观的性格以及健康的心理。

2.缺乏沟通影响父母对子女的了解

家长与子女在同一个屋檐下会生活较长的时间,互相已经十分熟悉,不过各自仍有属于自我的私密空间,倘若父母不能与子女进行有效地沟通与交流,对方的内心活动便无从知晓。尽早发现子女出现的问题且提前预见这些问题所带来的后果,对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成长多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现如今大部分父母与子女之间地沟通并不太顺利,具体表现为父母不太关心子女,双方之间无法互相理解,导致家庭教育的效果不理想。

三、家庭教育中父母做好与子女沟通的策略

1.多措并举,有声沟通与无声沟通共存

在家庭教育当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通过有声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倘若不进行有形交流则无法达成共鸣,也无法发现问题。所以,家庭教育应该主要采取有声语言的沟通方式,父母对孩子开展必要的家庭教育之外,并配合无声语言的沟通方式。说当孩子成功做好了一件事情之后,家长语言表达之后,还可以对孩子竖起大拇指,充分表示对孩子的肯定,有时候无声语言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当父母发现子女想要沟通时,应立即予以回复,否则将会让子女沟通的积极性受到打击,不利于后期的沟通,并降低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

2.构建机制,形成制度化的沟通机制

对于家庭教育而言,沟通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这并不表示沟通的次数越多越好,有时过量沟通反而会适得其反,让子女对父母的喋喋不休产生逆反心理,所以,必须形成制度化的沟通机制。在日常的生活之中,适当开展一些有深度的谈话,教育者与受教育之间都彼此坦诚相待,说出自己的实际想法。当孩子呱呱坠地之后,父母就应持续对其开展家庭教育,形成制度化的沟通机制之后,可以让父母在第一时间掌握子女遇到的问题,并给予其及时的引导与帮助,此外,父母同时扮演抚养者与教育者的角色,能够让其更快获得子女的信服。因此,父母必须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和沟通。

3.相互理解,建立以理解为基础的沟通方式

子女犹如禾苗,家庭则是培养禾苗成长的土地,只有土地的营养足够肥沃,禾苗才可以茁壮的成长。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好比潺潺的泉水,可同时滋润土地与禾苗。双方之间的沟通应以理解为前提,家长必须具备足够的耐心,对子女的引导必须循序渐进。只有这样,家长的愿望才有机会实现。子女的教育任重而道远,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过于着急很可能引发不可预想的后果。作为家长必须站在子女的角度考虑问题,与孩子沟通时不预设任何立场。当父母真正的去理解孩子了,孩子才会用心去听取父母的意见,认真思考父母所提出的观点。家长需要去理解子女的所思所想,若沟通过程中遇到了阻碍,应该保持冷静,切勿因为一时冲动而做出伤害彼此感情的事情。总之,父母作为子女的启蒙老师,父母的教育将会对子女的性格以及行为造成深远的影响。在家庭教育当中,父母的教育必须确保科学性与合理性,父母不能仅仅在语言上表达,还要在心理方面做足功课,这样才能确保家庭教育的有效性。在《傲慢与偏见》中,班特纳先生作为一名父亲,却对家庭的关心甚少,当需要其发挥作用时他却选择呆在书房之中,从而导致小女儿变得极为任性,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类型的家长比比皆是,他们并未承担起自身的责任。作为父母,必须要和孩子之间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使用一种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来和他们沟通,切勿一味通过家长的权威来压迫子女。

参考文献:

[1]孙敏.论家庭教育在幼儿情感教育中的重要性[J].科教导刊,2017,(04).

[2]范艳梅.论家庭教育对幼儿个性发展的影响[J].科教导刊,2014,(02).

[3]林思佳.家庭教育中培养幼儿同情心的方法初探[J].读与写,2014,(03).

[4]杨静.浅谈家庭教育中幼儿规则养成的思考[J].科教导刊,2013,(07).

作者:王卫 单位:青岛艺术学校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