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家庭教育论文 > 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的问题探讨

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的问题探讨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9-20 23:03:00人气:381

摘要:随迁子女家庭教育存在亲子关系疏远、父母对子女的影响不良、家教方法不当、家校沟通不畅等问题。学校要加大宣传培训力度,转变进城务工人员家教理念,提高家教素养;要建立激励机制,让进城务工人员积极参与到家校合作中来。同时,整合社区资源,服务于家庭教育,促进学生成长。

关键词:家庭教育;学生发展;德育

伴随大量进城务工人员涌入城市,其随迁子女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面对这一群体人数突增,国家通过政策调控,大力发展义务教育,实现了随迁子女在城里“进得了学校、上得了学”。福安市实验小学南湖校区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不断扩容壮大的学校,目前学生2400人,其中约1300人为随迁子女。

一、进城务工人员对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的问题

随迁子女有小部分勤奋努力,成绩不错,但决大部分行为习惯不良,学习积极性不高,与城关的学生相比有一定差距。同样一所学校,同样的教师教学,为什么会产生差距?据调查发现,主要是随迁子女的家庭教育与城里孩子的家庭教育有差距,家庭教育的差距导致随迁子女学习成长的差距。因此,分析解决随迁子女家庭教育问题,对其健康成长有很大意义。

(一)父母之爱缺失,亲子关系疏远

进城务工人员忙于生计,早出晚归,没有多少精力关顾孩子。特别是近年,由于环保压力,许多工厂迁往郊区,工作路程变远,进城务工人员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如学生刘某的父母都在离城区20多公里远的工厂上班。每天清晨,刘某还没睡醒,父母已经出门了,中午父母在工厂吃饭,晚上回家也很晚。一天里刘某只能在吃晚饭时候见到父母。学生陈某的家长没时间照顾陈某兄妹,索性把陈某兄妹都寄在托管机构,三五个月没有见面一次。父母之爱、亲子沟通长期缺乏,孩子内心没有安全感,造成性格孤独内向,甚至还出现孤僻、自闭等心理问题。

(二)父母自身不良习惯影响孩子

有些进城务工人员个人习惯不良,潜移默化中孩子也染上坏习惯。如有的进城务工人员嗜爱抽烟喝酒,他们的子女也偷偷学习抽烟喝酒;有的进城务工人员不注意穿着,在公众场合穿着睡衣和拖鞋,他们的子女也经常衣冠不整;有的进城务工人员没有收拾家庭的习惯,他们子女的书包也长期不整理;还有的进城务工人员言语粗俗,随地扔果皮纸屑,他们的子女也学样,使得学校德育管理压力很大。

(三)家教观念落后,家教方法不当

有些进城务工人员信奉“棒头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看到子女不听话、成绩达不到的要求时,轻则辱骂斥责,重则棍棒交加,造成孩子心理伤害。如学生郑某活泼可爱,兴趣广泛,就是有点粗心。父母对他的考试成绩要求很高,成绩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回家轻则罚站着吃饭,重则挨皮带抽打。双休日父母经常不让郑某出去玩,逼他在家完成各种习题。慢慢地,郑某出现了厌学心理。也有些进城务工人员溺爱子女,造成子女任性,不善合作。还有些进城务工人员走向另一个极端,对孩子放任不管,这些孩子很容易受社会不良因素影响,与社会不良青年结伙,做出违法事情。

(四)家校沟通不畅,不尊重学校教师

进城务工人员与学校教师沟通不畅有多种情况,有的进城务工人员经过打拼小有成就,认为“我没有读多少书,照样很有钱”,产生傲慢态度。如学生李某,在课间活动时自己不慎摔跤,磕破牙齿。他父亲到校不问青红皂白,大发雷霆,还把轿车堵在校门口,校长出面调解,也不理睬。也有的进城务工人员经济状况不太好,内心很敏感,容易误解学校和教师的一些行为,孩子为班级多做几次卫生,就认为教师故意刁难。还有的进城务工人员从不主动与学校沟通,学校很难和他们达成共识。

二、改善进城务工人员对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的对策

客观分析进城务工人员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进城务工人员的生存状况,使得他们无法关顾家庭教育,另一方面是家庭教育的观念淡薄和素养缺乏。作为学校,强烈呼吁政府关注进城务工人员生存状况的同时,更要从管理层面进行研究探索,寻求可以帮助改善的对策。

(一)理念转变先行,提高进城务工人员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首先,学校加强政策宣传,印发了“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系列讲话,以及《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等国家方针政策,开展了《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软实力》等专题培训以及“上门讲政策”家访活动,全面宣传党的政策。其次,学校从家长、教师中挑选了20多位榜样家长进行现身说法:如邀请了被人称为“清华老爸”的郑富生,以及“最美少年”曾智勇的家长,讲述如何以身作则、如何营造温馨和谐家庭氛围、如何家校合作、促使孩子茁壮成长的故事。第三,学校围绕“心理健康、沉迷网络、孤僻不自信、青春期”等普遍问题,以研讨方式从正反两方面探讨问题背后的家庭教育原因,让进城务工人员更直接认识孩子的问题是父母问题的折射,家长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任教师,其教育功能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1]

(二)开启培训新模式,让进城务工人员有时间学、乐学、学有所得

学习培训是提高进城务工人员家教素养的重要办法,但进城务工人员往往出现时间忙、学习积极性不高等现象。为此,学校创新学习培训的方式和内容,让进城务工人员有时间学、乐学、学有所得。1.注重培训形式的多样性。采取了专题讲座、读书沙龙、案例分析、经验分享、情境小品等多种方式穿插进行,增加学习培训的新颖度和吸引力。专题讲座:优点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广大进城务工人员受益。如每学期初开展《教育的基石在家庭》《家庭是儿童健康成长的港湾》等通识培训,全体进城务工人员受益匪浅。读书沙龙:氛围自由宽松,时间不长,参与面广。近一年组织进城务工人员共读三卷《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他们与教师边读边聊,相互启发,收获不小。案例分析:以生活为实例,如利用学生沉迷“蓝鲸死亡游戏”的实例,开展“是谁害了他”的讨论分析,使进城务工人员认识到害孩子的实际是溺爱孩子的家长。经验分享:进城务工人员可以即学即用,容易产生共鸣。情境小品:形式活泼有趣,在观看中容易引发深思。多样的培训方式,让进城务工人员不感到培训是一种负担,而是主动积极参与。2.注重培训内容的系统性。为了使学习培训有系统性和针对性,学校开发了一套课程体系,包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自主课程三类。必修课程主要以小学阶段家庭教育面临的常见问题为导向,每个年级确定两个主题,六个年级共12个主题。如一年级根据年级特点,两个主题为《帮助学生适应学校生活》《促进孩子良好习惯养成》;而六年级根据年级特点,两个主题为《青春期的家庭教育》《初中生应知的事》。这类切合年级特点的课程主要通过专家讲座、经验分享等方式开展,每学期每个年级举行一次,全体家长参加。选修课程是通过广泛征集建议后,每个年级确立8个不同的主题,6个年级共48个主题,满足不同家长的不同需求。这类课程主要通过家长沙龙、情境小品、案例分析等方式开展,家长自愿参加。如每周一晚的《陪伴是最好的爱》,至今举办了20余期。自主课程是上述两类课程的补充,主要通过各种亲子互动活动的方式开展。目前,广大进城务工人员与学生走进廉村、楼下村等教育基地,接受传统教育;开展了多场“我是城市美容师”等公益活动,有效增进亲子间的沟通和感情。3.注重培训时间的灵活性。怎样解决进城务工人员“没时间”参加培训的问题,学校出了新招。一是视频转播。学校把每次的讲座培训都拍成视频,上传校园网,如果进城务工人员没时间到现场,就自行选择时间点播;二是提前预告,每次培训活动至少提前两周就通知,让进城务工人员有充分的时间准备,临近的前两天和活动当天,还会微信提醒。三是把所有课程内容制成菜单,挂在微信平台上,进城务工人员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主题、预约时间,学校组织开班培训,让想学习的进城务工人员都有机会学到。

(三)整合社区力量,服务进城务工人员家庭教育

充分发挥社区的力量,协调学校周边的南湖社区办起下午4点半学校,由社区志愿者担任教师,放学后无法按时接回家的随迁子女,可以在这里看书做作业,也可以参与社区教师组织的活动。学校协助南湖社区与文化馆、科协、体协取得联系,办起了面向青少年的图书室、科技创作中心、生命教育体验室、健身馆等,服务于随迁子女。学校还在南湖社区、官村社区成立家庭教育咨询中心,每天中午和晚上开放,方便进城务工人员需要。学校还把家长看作学校可以依赖的、独一无二的的教育资源[2],发动城关优秀家长组成家教帮帮团,指导进城务工人员家庭教育。如有些进城务工人员家庭不太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和穿着整洁,在城关家长的指导和督促下有了很大改观。

(四)宣扬表彰,让进城务工人员获得不断前行的力量

充分利用表扬这个神秘武器,大张旗鼓地表扬进城务工人员在家教方面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进步,哪怕就是一点点,都给予肯定表扬。1.单项表扬。只要家庭教育活动涉及到的项目,学校都会想尽办法制定相应的表扬机制。如学校设立了学习明星家长、优秀义工家长、智慧家长、爱心家长等20多个表扬项目。2.综合表彰。学校印制了《“真爱家长”教育活动评价手册》,以学年为单位,针对进城务工人员参与各种家庭教育学习活动情况进行考核与评估,通过家长自评、学校(班主任)考评的形式,评选出年度“真爱家长”,举办“真爱家庭”评选活动,其中包括文明家庭、励志家庭、和乐家庭和书香家庭等共10多类项目。3.大势宣扬。学校借助多种渠道进行宣扬,如制作精美的奖状、召开隆重的表彰会、在校园设立“家长风采栏”、在学校微信群、班级微信群报道等。经过学校、社区、家庭的通力协作,进城务工人员家庭教育水平有较大提升: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提高了,各种培训活动的出席率逐步攀高,特别是家教通识培训和家长会基本100%出席;多数进城务工人员慢慢改变简单粗暴的家教方法,学会赏识和鼓励孩子,也注意改正自身不良行为,以身作则,从正向影响孩子。亲子关系明显好转,亲子活动中进城务工人员家庭的积极性明显高涨;家校互动更加密切,“家长义工团”“家长帮帮团”中进城务工人员的数量快速增加。工作中发现,随着进城务工人员家庭教育的逐步提高,他们关注家庭教育问题的层面越来越广泛,如心理健康、沉迷网络、人生未来规划等,提出的问题也越来越难解决。这提醒教师要不断拓展延伸专业知识水平的深度和广度,切实具备解决当前教育面临问题的能力,才有底气进行专业指导。同时,当进城务工人员家教水平大幅提升以后,学校所做的是给他们提供实践舞台,引导他们不仅在家庭教育中履行父母的职责,而且积极参与到学校组织的各类教育活动中。[3]让进城务工人员家庭一起承担学生成长的责任,真正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肖惠玲.改变姿态才能改变结果[J].中小学德育.2017(3).

[2]刘蕃.中小学校运用家长资源之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3]黄蜀红.让家长成为教育的生力军[J].中国德育,2016(15).

吴炳莽 福安市实验小学南湖校区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