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家庭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一个新的时代―――信息时代大步朝我们走来。信息技术不断更新完善,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技术已被作为新型的教学手段引入到教育领域。然而对于新技术的到来,家长们却是怨声载道。孩子沉迷于电视、手机、网络等,严重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将信息技术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旨在充分利用技术的功能解决现存问题,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促进孩子发展。
关键词:信息时代;家庭教育;信息技术;整合
21世纪,“信息化”风靡整个世界。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信息观念转变。上古民族“结绳记事”,信息就是记录与再现;古代中国的“烽火狼烟”,信息就是求救与战争;20世纪末以至于现在的21世纪,信息就是知识、资本、武器[1]。其次,信息传播方式多样。广播、电视、手机、网络等工具帮助我们便捷地获取信息,信息的传播,无处不在。飞机的控制需要信息技术电子商务、数字化办公室也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教育信息化进程,理应齐头并进。笔者在本文中提出一个概念―――信息技术与家庭教育整合:即将信息技术合理地应用于家庭教育,充分培养孩子获取信息、筛选信息、评价信息并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解决生活实际问题、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信息技术与家庭教育整合,由家长充当教师的角色,利用信息技术的工具作用培养孩子获取、筛选、评估信息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的学伴作用陪同孩子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信息技术的桥梁作用,拉近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这既是情感沟通之桥,也是教学相长之桥。
1信息时代家庭教育新挑战
1.1信息技术应用普及―――孩子缺乏合理使用意识
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进入第5个阶段―――计算机广泛应用和普及阶段[2]。大批媒体设备以日新月异的速度涌现,充斥着人们的眼球。诚然,合理地利用技术可以缩短孩子解决问题的时间,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技术的不当使用也能将孩子的创造和想象扼杀在摇篮里。如何引导孩子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是信息时代给家庭教育带来的第一个难题。
1.2信息质量参差不齐―――孩子面临信息过载难题
信息过载,大众媒介中的信息量远远高于受众需要或所能消费、承受的量,以及大量无关的数据信息严重干扰了受众对所需信息的准确性选择[3]。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利用手边各种各样的媒体设备,主动地获取信息,很多时候也在被动接受。如何应对海量信息的不请自来?如何筛选自己想要的信息?这些问题的解决不能依赖于学校,更需来自于家庭的支持、监督和配合。
1.3信息技术介入家庭―――家庭成员之间少沟通交流
使用门槛越来越低的媒体设备为人们打造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互联网架构的巨大空间里,人人都可以是倾诉者或倾听者。然而,信息技术在拉近人们空间距离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面对面交流的影响力。手机、计算机、互联网世界里的人成了必不可少的朋友,现实生活中的亲人却形如陌生人,这是信息时代给家庭教育的当头棒喝。
1.4信息世界虚假难辨―――孩子身心安全受到威胁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4]。信息世界是个开放的空间,人们共享科技的成果,共同构建一个以集体智慧为特征的协同创作体,然而,近年来,因为孩子轻信网络交友信息、色情暴力信息等受到伤害的事件频频发生,其中典型的案例有为了获得网费,某市安乐镇某村20名孩子3年内抢劫16起;两个14岁的小女孩为寻找网友离家出走,结果被骗至广州[5]。如何避免伤害的再次发生?如何营造更以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环境?家庭教育责任重大。
2信息技术与家庭教育整合必要性和可行性
2.1信息技术与家庭教育整合必要性
信息时代的要求。信息时代已经到来,大批信息获取技术和电子设备的涌现,将我们置身于一个“信息膨胀”的拥挤空间。技术利用得当,它便是工具,是捷径;技术利用不当,它便是阻力,是障碍。信息技术与家庭教育整合,不仅需要教给孩子如何恰当选择技术以及如何使用技术有效地获取信息,也要使他们形成信息筛选、信息加工的意识,更要培养他们把获取的信息作用于现实生活的能力。孩子健康成长的要求。信息的急剧膨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子产品的迅速更新,无疑将孩子们过早地卷入了这场“信息战”。电视里夸大其实的广告信息、电脑桌面上弹出的不怀好意的交友信息、网络世界里血腥暴力的游戏信息,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信息技术与家庭教育整合,从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从发,家长与孩子一同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交流和学习,感受技术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将孩子融于一种人文关怀之中,其间,家长不仅起到引导作用、学伴作用更起到监督作用。
2.2信息技术与家庭教育整合可行性
在信息技术与家庭教育整合的过程中,家长能否较熟练地使用信息技术,是能否达到整合预期目标的重要因素。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智能程度越来越高,智能手机、智能笔记本、智能学习软件等大大简化了我们的生活,轻轻触摸显示屏,便可以完成一系列复杂的任务。对于忙于工作的家长来说,手机是不离身的通信工具,计算机是必备的办公和娱乐工具,互联网则是他们与世界沟通的桥梁。信息技术使用门槛低,家长和孩子便于掌握,这为信息技术与家庭教育整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孩子的接受能力,是整合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前提性因素。然而身处信息互联时代,孩子在接受新鲜事物方面有着惊人的天赋。他们可以在几分钟的时间内摸清一个学习软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操作,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全面地掌握智能手机的使用方法,这一点,让很多家长都望洋兴叹。笔者认为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家庭教育,孩子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3信息技术与家庭教育整合方案
3.1ITastools作为工具,这是说起“信息技术”,在人们脑海里浮现的第一个印象。它是信息获取的工具、信息传递的工具,也是人际交流的工具。在家庭教育中,又该如何发挥信息技术的工具作用呢?现以搜索引擎为例予以说明:3.1.1措施目标在家庭教育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工具作用,鼓励孩子利用技术获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3.1.2实施步骤(1)创设情境。围绕孩子兴趣点展开话题,创设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激起他们的求知欲。(2)确定问题。话题的末尾设置悬念,提出问题,给予孩子一定的思考空间。(3)自主学习。引导孩子利用搜索引擎自主查找问题的答案和解释。(4)形成性评价。观察孩子的学习表现,及时发现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问题。(5)成果展示。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语言、文字、绘图等)展示独立学习的成果,并听取他们对整个学习过程的认识和看法。(6)反思总结。对孩子的努力给予肯定和赞扬,对不足之处给予适当的指正,鼓励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利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解决问题。同时告诫孩子合理地利用网络,排除游戏、交友等不良信息的干扰,高效地获取信息。3.2ITaspartners作为伙伴,既是辅导家长组织、实施家庭教育的助手,也是孩子获取信息、独自学习时的学伴。现以计算机学习软件为例,作如下说明:3.2.1主要目标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忙于工作而无法时时刻刻陪伴孩子,这个时候就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协同伙伴作用,引导孩子在技术的陪同下进行有效学习。3.2.2实施步骤(1)确定学习内容。应控制在孩子可接受的范围内,它即可以是学校学习的补充,也可以是课外的拓展。(2)选择教学软件。根据孩子的喜好(例如颜色、动画、音乐等)选择适当的计算机教学软件,向他们介绍其中包含的大致内容和基本操作方法。(3)布置学习任务。在孩子熟悉软件的基本板块和操作之后,给孩子布置学习任务,并留给他们在计算机的陪同下独立学习的空间。(4)成果展示。认真倾听孩子对整个学习过程的描述,解答他们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提问或是小测试的方式,对孩子的学习成果进行验收。(5)仔细分析孩子利用计算机学习软件进行学习的优势和缺陷,寻找扬长避短的办法。(6)鼓励孩子与计算机建立学伴关系,充分利用其功能完成学习任务。进一步引导孩子树立合理使用技术的意识。3.3ITasbridges作为桥梁,即沟通之桥。家长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架构一座与孩子培养共同兴趣爱好、真正走进孩子心里的桥梁。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发挥信息技术的桥梁作用呢?现以手机QQ为例,作如下介绍:3.3.1主要目标在家庭教育中,利用信息设备及其应用软件搭建家长与孩子之间沟通的桥梁,实现一种情感上的交流。3.3.2实施步骤(1)在获得孩子允许的前提下,浏览孩子QQ空间,进一步了解他的喜好和兴趣等。(2)在QQ上与孩子进行互动,尽量围绕孩子的兴趣点展开,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3)倾听孩子的心声,在肯定他们见解的同时给予适当的指正,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4)将QQ上还未完成的话题引入现实生活,通过面对面交流进一步增进感情。(5)引导孩子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谨慎地与网络社交平台上的人交往,强化自我保护意识。(6)充分利用QQ这种网络交流方式的桥梁作用,与孩子分享信息,评价信息,交流所见所感。
4结语
21世纪,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加大了人才培养的难度,教育面临新的挑战[6]。信息技术与家庭教育整合,既是时展的趋势,又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然而,由于观念尚未深入人心,在家庭教育中,信息技术还没能将它的优势和教育价值发挥到极致。笔者从信息时代的新转变,信息时代家庭教育面临的挑战,信息技术与家庭教育整合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再到信息技术与家庭教育整合的具体实施方案,这个方案贴近生活实际,技术、经济要求低,便于开展,但是这些论述都还停留在理论层面,尚未经过实践的检验。从信息技术与家庭教育整合概念的提出到在实际中把信息技术融入于家庭教育之中,仍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实践、修正、再实践、再修正,直至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梁云真.中国电化教育与美国教育技术发展历程的比较初探[J].继续教育研究,2008(11):159-161.
[2]缪建东.嬗变与创新:基于媒介技术变迁的家庭教育发展[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69-76.
[3]蔡骐,李玲.信息过载时代的新媒介素养[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9):120-124.
[4]三川.CNNIC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J].中国远程教育,2015(2):31.
[5]张瑛.网络技术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7.
[6]黄继文.浅谈信息技术创新家庭教育方式[J].好家长,2015(12):234.
袁倩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