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务工子女家庭教育调查思考
【摘要】本文以南京一所外来务工子弟小学为例,对在宁务工子女的教育现状做了调查,发现家庭教育对子女教育影响的重要性,建议通过提高务工人员教育意识的举措,加强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从而进一步提高外来务工子女的学习能力,促进其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外来务工子女;家庭教育;现状;父母文化程度;关系
一、问题提出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迁入到城市内的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相应增多,务工人员的生活状况特别是其子女的教育问题也随之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教育问题涉及到社会的稳定及和谐发展,而外来务工人员作为社会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特殊群体,其生存状态及子女的教育问题更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因此长期以来备受关注。我们以南京一所外来子弟学校为例,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校内务工子女的生活、学习状况。从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家庭教育对外来务工子女的学习能力和生活状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如何有针对性地给予外来务工人员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从而有效地提高务工子女的学习能力和成效,促进其更好地发展。
二、对象与方法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南京市玄武区一所外来工子弟小学的学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各抽两个班的学生做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研究。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文献研究法通过多渠道、多角度搜集资料,对其进行分析和归纳,借鉴其经验,为本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个案研究法则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针对典型案例做细致深入的研究,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外来务工子女的学习现状;家庭环境对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的影响。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675份,有效率96%。
三、结果与分析
(一)外来务工子女之间家庭教育的差异分析
调查问卷涉及的家庭教育包括学习和生活两个方面,每个方面再具体细分为若干标准,希望通过多层面了解外来务工子女家庭教育现状。同时将外来务工子女家庭中父母的文化程度分为高中以上和高中以下两个层次,分别调查其子女在学习和生活两方面的表现,通过卡方检验得出χ2值,评价子女的教育现状在两者之间的统计学意义。从表1中可知,不同文化程度的外来务工父母对子女的学习都较关心,希望下一代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在675份问卷调查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父母259人(38.6%),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父母416人(61.4%),他们都较关注孩子的学习,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父母241人(39.1%)关注孩子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215人(38.5%)和孩子经常沟通了解学习情况,212人(40.2%)经常和学校联系,167人(40.7%)通过讲道理教育孩子,164(39.4%)人遇到孩子成绩下降,会冷静分析原因;而对于高中文化程度以下的父母来说,他们也同样注重孩子的学习,375人(60.9%)关注孩子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344人(61.5%)在家会经常和孩子沟通,了解学习情况,316人(59.8%)经常和学校联系,243人(59.3%)通过讲道理教育孩子,256人(61%)在孩子成绩下降时,会去寻找原因,而不是通过单纯的打骂来解决。经分析,不同文化程度的父母在关心孩子学习方面并无差异,结果无统计学意义。在家庭环境方面,不同文化程度的父母却有着明显的差异。调查者在家庭氛围、父母关系和学习环境方面做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父母较少吵架,能给孩子提供一个温馨舒适的家庭环境,240个家庭(39.9%)的孩子切身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只有16个家庭(21.3%)的父母会经常吵架,120个家庭(31.3%)的孩子会经常上网玩游戏、看电影等。与此相对应的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父母,有361个家庭(60.1%)的孩子能感受到家庭温馨,59个家庭(78.7%)的父母经常会吵架,263个家庭(68.7%)的孩子会经常上网玩游戏,缺乏良好的家庭环境。在创造家庭的温馨氛围、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方面,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父母和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父母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异,χ2值≤0.05,数据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文化程度高的父母更注重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二)外来务工子女之间家庭教育结果的差异分析
本研究针对675份问卷调查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父母259人(38.6%),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父母416人(61.4%),其子女家庭教育的结果也做了相关分析。从学校表现和家庭中的表现两个层面分析了不同的家庭教育对子女教育结果的影响。从表2中可看到,父母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孩子当中,191人(39.7%)担任班委,204人(39.3%)希望学业达到大学水平,父母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孩子当中,290人(60.3%)担任班委,315人(60.7%)希望学业达到大学水平,两者相比χ2值>0.05,并无显著差异,结果无统计学意义。234人(40.2%)父母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孩子能做到上课积极发言,240人(40.3%)积极参加校内活动,与父母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孩子相比,χ2值均≤0.05,数据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说明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子女在学校的表现越积极,与父母注重孩子自信心的培养有关。而在家庭表现方面,父母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孩子,88人(44.7%)会主动向家长诉说烦恼,寻求帮助,父母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孩子109人(55.3%)选择向家长述说烦恼,两者相比χ2值≤0.05,数据分析具也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文化程度高的父母更关注亲子关系,视子女为朋友,使子女在遇到困难时更愿意和父母倾述,寻求解决办法。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决定了子女的家庭教育环境,受教育程度高的父母能为子女提供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给予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相应的他们在学校的表现也更为积极,更自信,视父母为知己,遇到烦恼会向家长倾诉,寻找解决办法。而父母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家庭,由于不太注重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不能给予子女较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因此势必影响子女的成长,使他们缺乏自信,如在积极参加校内活动和积极发言方面表现较差,在家与父母沟通较少。由于不愿将自己的烦恼告诉家长,因此家长鲜有了解孩子的心理动向,使孩子内心孤独无助,不利于其成长。
四、对策和建议
通过本调查研究,可见家庭教育对务工子女的学习状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决定了家庭教育的成败。因此,如何提高父母的教育意识和能力是改善务工子女学习现状的重要举措。在诸多举措中,笔者认为重视家校合作是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有利手段,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方可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目的。家校合作虽已被众多学者认为是提高教育成效的有利途经,但始终未得到有效的贯彻,特别是对于务工子女的教育状况,更是纸上谈兵,未从根本上起到促进学生教育成效的结果。笔者认为可从以下途经简化家校合作方式,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外来务工人员教育子女的能力,促进下一代的成长。
(一)成立家长学校,全面提高外来务工家长的教育素养
大多数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外来务工人员认为将孩子送到学校后,教育就是学校的事情,和自己无关。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开展教育讲座,提高家长的综合教育素养,首先使其意识到教育孩子的第一责任来自于父母,并通过家长学校的定期学习掌握更科学的教育方法。另外,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工作的特殊性,学校应注意选取适当的培训时间,以外来务工人员能理解的方式和语言来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念,逐步提高对子女家庭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成为其子女良好教育的积极影响因素。
(二)家校沟通,共同关注务工子女的教育环境
问卷分析显示了部分外来务工家庭由于不重视家庭环境对孩子教育的影响,导致孩子学习成效差,缺乏自信。针对此现象,学校应主动和家长建立联系,甚至可通过家访实地考察务工子女们的家庭环境,及时发现问题,与家长多沟通交流,结合学生在校表现提出改善家庭环境的可行性建议。而家长也可通过到校了解孩子的学习、校内表现,及时发现孩子现存的学习和心理问题,和老师多沟通,寻找适合孩子的解决办法。
(三)亲子沟通,掌握子女的心理活动
针对部分务工人员不注重了解子女内心想法,使其遇到困难不愿向父母倾诉的现象,应给予外来务工人员一定的建议,促使其多与子女沟通,了解他们的思想认识,有的放矢,针对问题给予相应的解决办法,并对于困扰子女的问题给予及时的引导和疏通,避免不良情绪的增长,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周全,崔筱波.南京市外来务工子女学习习惯的调查研究[J].品德与心理,2011(8):37-44.
[2]曹宏婉.给进程务工者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几点建议[J].思想理论教育,2010(22):93.
[3]孙辉,王淑娟.关注学生成长填补家庭教育的空白[J].学校采风,2003(4):58-59.
[4]潘俊.家校合作,共创和谐[J].思想理论教育,2010(22):93-94.
[5]王英.家校合作:孩子成长的沃土[J].教育科研论坛,2012(2):75.
作者:张丽莉 徐雪华 连燕舒 缪文玲 单位:江苏建康职业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