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家庭教育论文 > 独二代家庭教育论文

独二代家庭教育论文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0-12-09 00:00:00人气:639

一、“独二代”教育现状分析

(一)优越的物质条件

作为时代的独特产物,“独二代”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倾注了两代人无尽的关心和疼爱,不仅父母为其提供长期充足的物质保障,祖辈们也倾尽全力。除“4+2+1”独特的家庭结构这一原因外,社会对婴幼儿及学前教育问题也投入了大量热情和精力。舍得为孩子花钱是“独二代”成长的鲜明标签,在为孩子购置衣服、早教玩具等生活教育物品时,甚至出现“只选贵的,不选对的”等扭曲的消费价值观念。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父母对孩子的消费观出现一定程度的投资化倾向,即消费更具品质,追求持续性和计划性,其终极目标是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二)个性特点

随着“80后”子女逐渐成为新时代家长,拥有较高学历的“独二代”家长对于孩子们的需求给予了充分尊重和认同。例如,当孩子在游戏中进行各种尝试和探索活动时,无论成功与否,家长都会给予莫大的鼓励,同时不吝赞美之词,如“宝宝真聪明”,“宝贝你真棒”,“你真是个好孩子”。家长们有时甚至难以拒绝孩子们不合理的要求,认为这是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宽松、民主的环境。这种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和勇气,但是对孩子们骄傲、敏感、自私的个性特点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舆论普遍认为:与“独一代”相比,其身上的冷漠、脆弱、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等诸多负面问题延续到下一代身上,甚至更为严重。然而,任何事都有两面性,我们应该积极地看到,“独二代”身上独有的特性,例如,早教提前,甚至于孕期就着手胎教,这些行为使得宝宝们更聪明、更灵活,对科技产品的适应能力更强。将“独二代”形容为“互联网一代”并不过分,种种资料和调查结果表明:“独二代”通过网络消遣时间和同学老师互动的时间远非同期“独一代”儿时可比。

(三)隔代抚养

人类繁衍生息离不开教育,当一个孩子还处在胎儿期时,就已经能感受到母亲和外界环境的种种影响。“独一代”有其教育问题及困惑,同样,“独二代”在教育问题上也有其特有的困境,主要表现在:隔代抚养现象普遍,“独一代”缺少时间进行亲子教育。隔代抚养现象的出现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4+2+1”的家庭结构中,子孙辈数量较以前骤减,老一辈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到照顾孩子的活动中,纷纷将照顾这唯一的宝贝视为己方义不容辞的责任。不少家庭甚至出现“独一代”各自父母因争要孩子的照顾权而争吵打斗的局面,孩子已然是他们心中的精神寄托,更是希望和未来。其次,“独一代”大都有各自事业和工作,初为人父人母的喜悦并不能改变工作占用大量亲子活动时间的事实,更有甚者,很多“独二代”父母因为过重的工作负担产生的无形压力而忽视或无奈压缩与孩子们相处的时间。

(四)培训班的参与

近年来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仍延续着以往的热度,他们在开发孩子智商潜能方面投入大量精力和财力,导致的后果就是暑期各种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每次假期开始,父母就忙于各种培训班,如英文、美工、舞蹈、奥数等的报名,以及孩子们疲惫不堪地奔波于各种培训班。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屈居于“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个大多数父母持有的观点之下。另外,我们更应该看到,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的人格。参加各种补习班对于健康人格的培养收效甚微,人格培养应注重孩子思想道德教育及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3~6岁“独二代”家庭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适度宠爱,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随着隔代抚养成为社会普遍现象,祖辈们在教育孩子正常起居的同时,相比年轻父母,更注重传统美德的培养,对孩子们更宽容,更具包容心,这使得祖孙关系更加亲密。但是老人对孩子们没有底线的溺爱更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作为老辈们的精神寄托,孩子们的愿望哪怕是不合理甚至错误的,都会被轻易地满足。因此,孩子们易养成任性、贪婪、自以为是的性格特点。基于此,我们呼吁正确对待孩子的需要,积极合理的要求应给予鼓励和肯定;超出原则、不合理的要求,无论孩子们怎样撒娇、任性、央求都应坚决否定并制止。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对事情有比较全面的认知,有助于幼儿理解社会和生活的规则,更好地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性和抗挫折能力。

(二)切忌重智轻德,致力于孩子们身心全面发展

“自己吃点苦没关系,一定要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和生存环境”,这可能是多数“独一代”父母教育孩子时的心声。父母具有较高的文化程度,殷切希望孩子以后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拥有更加广阔的未来,因此在智力开发和早期教育方面,“独一代”们投入了很大的精力,甚至严重超出经济的承受能力。孩子们在智力、才艺方面的开发时间与其父母同期相比,已大大提前。这无疑令人担忧,首先这违背了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的一般规律,致力于孩子们智力潜能的开发,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要以不束缚孩子的天性为前提。何为孩子的天性?笔者以为0至6岁的婴幼儿的天性就是玩,要玩出活力,玩出精彩,玩出创造性。而如今,孩子们参加各种补习班,在满足了父母“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指导思想外,对孩子们的创造性过早地进行规划和条条框框地束缚,有时只会适得其反。其次,各种补习班不仅占用了孩子们娱乐玩耍的时间,而且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会产生消极影响,例如,有时甚至导致孩子们产生厌学情绪,学校放假了,其实比没有放假还要忙,身心厌烦情绪累积到一定程度时,会促生孩子们的逆反心理。最后,家长们对待孩子们的早教态度普遍存在重智力开发的倾向,忽略品德方面的培养。这是一个严重的误区,孩子们现如今仿佛一张无历史痕迹、透明洁白的“纸”。可任由家长甚至教师们在上面涂涂画画,是画出五彩斑斓的精彩图案,还是画出单色的图样,只在家长们的一念之间。“三岁看下,七岁看老”这句话既讲述了早教的重要性,更包含了对品德方面培养的重视程度。因此,对孩子们的早教应遵循一定原则,切忌重智轻德,应积极促进孩子们的德智全面发展。

(三)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开展亲子活动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理应在言行举止、待人处事、行为准则等方面为孩子做出积极的表率,通过自身品德修养、文化修养潜移默化地感染孩子。虽然“独一代”因工作等种种原因,缺少与孩子们亲子互动的时间,但这并不代表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变小了。必须承认的是:血浓于水,在孩子们心底深处,最亲近的还是自己的父母,骨子里流淌的亲情是任何人都没法改变的。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强化父母和孩子的交流互动。首先,让孩子们意识到父母即使不在身边,也时时刻刻关注着自己。例如,通过电话关心孩子的日常生活等,告诉幼儿爸爸妈妈在做什么,通过这种方式让幼儿感受到周围家人给予的关爱。让他们心理上感动满足,从而有强大的归属感和依赖感;其次,对孩子们提出的要求要带着审视眼光,不合理的要求不能生硬地拒绝,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告诉孩子不答应的原因。让孩子们意识到父母的疼爱也是有原则的,撒娇并不能换来自己想要的一切。再次,多和孩子一起参加亲子活动,“独二代”现在仍处于儿童成长期,爱玩是他们的天性,尽可能多地抽出时间陪他们亲近社会,回归大自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结语

本文简要分析了目前3~6岁“独二代”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然后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几点应对措施。“独二代”目前的核心问题依然是教育问题,要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孩子德智均衡发展需要父母、教师,乃至社会的共同努力。

作者:李进 单位: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