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家庭教育论文 > 农村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的必要性

农村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的必要性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4-30 19:16:00人气:378

一、社会支持家庭教育的必要性

(一)社会支持家庭教育有助于改善目前家庭

教育相对滞后的现状当前我国农村家庭教育由于受到父母自身条件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相对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其发展情况己明显滞后,不适应儿童发展的需要,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及全面发展。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要加强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质量。社会支持体系强调包括政府、学校、社区、非营利组织的多元参与,通过多元主体在资金、政策、时间、人员、服务提供等方面的加大投入,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现有模式下家庭作为单一主体支持能力较弱、支持水平较低、支持形式较单一的现状,提高社会支持的整体水平。

(二)社会支持家庭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但与此同时,一些社会不平等、不公正现象也如影随形,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分配与不平等获得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一些弱势群体,如农村家庭教育,因为历史文化、社会传统、经济实力等方面的原因,在教育资源获取方面存在制度排斥、经济排斥和文化排斥,造成教育领域的不公平。家庭教育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将成为推进教育资源公平分配,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通过构建社会支持体系,可以充分发挥政府、社区、非营利组织的制度调节作用、经济扶助作用及社会扶持作用,增强儿童获取教育资源的能力,实现教育资源在不同人群之间的公平分配。

(三)社会支持家庭教育是家长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家长十分关心子女的成长和前途,因此,家长在关心子女接受良好学校教育的同时也更多地关注家庭教育,希望家庭能够带给儿童更多良好的成长经验。但是由于家长的文化素养、教育能力、教育思想参差不齐,各不相同,导致家庭教育的效果差别相当大。到底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才是好的教育,如何对子女进行教育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令家长迷茫。因此,家长们都希望社会能够动员所有力量给予家庭教育工作以指导和帮助,为家长解决疑难问题,为子女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农村家庭教育现状

(一)农村家庭教育意识淡薄

据调查,今天中小学生的家长一般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和70年代初中期。当时的社会环境由于没有学习和受教育,加上农村家庭的贫困,造成他们这一代人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他们所受的教育是极其有限的。43.8%的家长只有小学文化,有的家长甚至没有接受过教育,受过初中以上教育的仅占31.4%,在父母亲之间母亲的受教育程度更低。当夫妇承担起养儿育女的重任时,他们眼前一片茫然,不知如何教育子女才科学有效,不知道怎样才能教育好子女,很多家长在盲目的状态中展开了对子女的教育,大多数家长不知道家庭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具有隐性,想不到自己的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没有高素质的家长,怎么能造就高素质的孩子?不具备科学的教育科学知识,教育好子女又从何谈起?

(二)农村家庭教育观念落后

调查数据显示,在教育观念方面,56%的家长持“读书无用论”的观点,认为在农村上不上学无所谓,绝大多数家庭能让孩子完成初中教育(其中,绝大多数女生读完初中后就不再继续接受教育),接受高中教育的学生不到受教育者总数的4%,大学生的比例更小,约为2%。有4%的家长认为花钱太多,不合算,不如早点挣钱实惠。有16%的家长赞成成绩好就供应,不行就辍学去打工。在教育目的方面,有25%的家长回答是出人头地,光宗耀祖。有15%的家长的回答是上好了能帮助改变家庭经济现状。由此可见,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着教育功利化的思想,忽视了孩子作为完整人的人性发展、心灵和德性的培养以及长期的效能。

(三)农村家庭教育方法欠妥

家庭教育方法是指家庭教育组织者为了实现一定的家庭教育目的,完成具体的家庭教育任务,而在家庭生活情境中采用的活动手段。它既包括教育者(成年人)开展教育活动的方法,又包括受教育者(未成年人)接受教育和开展自我教育的方法。调查结果显示,有89%的家长认为对孩子摆事实、讲道理的说服教育是最有效的方式。有78%的家长认为,家长自身就是孩子直接模仿的对象,家长应该以身作则,这说明绝大多数家长意识到自身言行的榜样示范作用。在赏识教育方面,农村的家长不是很注重表扬所起的作用。有一步分家长认为,严格管教是必不可少的。当然也有一部分家长在教育观念和行为方式上是错误的,有大约5%的家长经常使用打骂的方式方法,认为“棒下出孝子”的说法是正确的。在沟通技巧方面,有20.84%的家长在对待子女的态度上认为应该多批评少表扬,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家长往往难以做到心平气和,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父母对子女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法,直接关系到家庭教育的效果。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家庭教育的方法较单一,且缺乏科学性,需要得到各方面的支持与帮助。

(四)家庭教育中父母的缺位

众所周知,家庭教育主要是在亲子之间的互动中进行的,亲情关系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但是在调查中发现,在很多农村家庭中,这种互动是缺失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皖北农村的经济发展已经不能满足当地农民的需要。由于经济上或者个人发展的原因,年轻的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外出打工,而且一走就是一年半载。从调查统计看,孩子由祖辈监护的占40%,由亲朋监护的占4.7%。这样的监护方式存在很多问题,无论是祖辈还是亲朋,都把监护的重点放在让孩子吃饱穿暖、不出事上,重养轻教,重身体轻心理,忽视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有些父母由于长期在外,无法照顾孩子而产生负疚感,大多采用“金钱”的方式来补偿,对孩子的心理需求关注较少,导致很多儿童纪律散漫,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人混在一起。家长为了生计而长年奔波在外,他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缓解了一时的经济困难,基本上能够满足子女上学所需的花费,可他们忽视也忘记了更重要的事情―――对子女的教育。孩子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

三、农村家庭教育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

(一)发挥当地教育部门的作用,提高农村居民自身素质

皖北农村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薄弱,家庭教育方法欠妥,对他们进行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和指导非常重要。要提高村民自身素质,必须先从提高家长的认识和转变教育观念入手。这就需要当地的教育部门从本地的实际出发,利用各类媒体宣传教育,举办家长教育讲座,有条件的地区应积极举办家长学校,通过有效的教育使家长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通过有效的活动组织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

(二)加强政府的社会支持力度

1.完善法规体系,增强社会保障能力。针对当前皖北农村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应尽快建立社会保障宽覆盖支援体系。一是要加快立法进程,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社会支持保障的法律体系。二是实行区级统筹,根据各个村子经济、教育发展的差距,建立法律法规。三是硬化实施手段,对于制定好的政策、计划一定要保证成功实行。四是理顺管理体系,从区政府到地方要联系在一起,理顺他们之间的矛盾,保证管理体系的顺畅。

2.大力筹措经费,保证家庭教育支援工作顺利进行。“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对农村家庭教育的支援工作,为保证工作顺利进行,必须在财政上予以保障,设立专项资金,并保证每项资金的到位。乡村两级也要积极投入,保证经费足额到位,配合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3.加强专门人员培训,确保工作如期开展。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成败关键在培训人员。各地政府、教育局要严格选拔思想观念先进、勇于创新、学历合格的人员组建培训队伍;另一方面,要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原则,扎扎实实开展工作。

(三)发挥社会团体和民间力量的社会支持作用

在国家通过社会政策进行扶持和保护的同时,还必须发挥社会团体和民间力量的作用。新时期我国在建立农村家庭教育支持网络中,要大力发挥民间力量的支持作用,如鼓励社会慈善组织、社区服务组织、各种宗教组织、社团等,同时,对这些民间力量的行为予以规范,使之更加合理、有效。

(四)运用媒体导向,加大宣传力度

针对政府、社会团体和民间力量的工作,如果能通过媒体广为宣传,将有利于推动家庭教育支持工作的开展。借助媒体全面介绍家庭教育方面的基本知识,分析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问题的原因、表现和正确的看法(观念教育、开拓精神、参与意识等),介绍改善家庭教育现状的方式和办法,介绍获取更多非正式支持性行为和正式服务的经验教训;提供咨询服务机构的信息,宣传政府的政策和法令;宣传优秀案例,表彰先进,进行经验交流,评论等,以多种形式传播成功家庭教育的先进经验,并营造一种社会学习的良好气氛。

本文作者:王芳 单位:蚌埠学院文学与教育系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