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家庭教育论文 > 农村寄宿制小学家庭教育论文

农村寄宿制小学家庭教育论文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1-19 17:04:00人气:416

一、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学制设置,使其家庭教育逐渐趋于边缘化。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学制时间与普通学校一样,分为春秋两个学期。一般情况下,其春季学期为每年3月1日开学,7月10日放假;其秋季学期为每年9月1日开学,1月10日放假。学生在学期间的法定节假日,有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元旦节,节假日时间共计14天。其周末时间全年共计74天左右,寒暑假时间全年共计101天左右。以上三项节假日时间累计共189天。以一年365天计算,寄宿制学校小学生全年在校时间共计176天左右。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学生每周均从星期天下午入校,直到星期五下午才放学离校,中途不回家。也就是说,一年有近一半的时间,学生是在学校度过的。在这段时间内,其家长与孩子处于分离状态。由于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减少,空间距离拉大,因此,农村寄宿制小学的这一学制设置,十分不利于家长与孩子间建立起亲密的亲子关系,致使其家长在孩子成长教育过程中的显性地位下降,影响力减弱。寄宿制小学的管理模式,在责任和义务上弱化了家庭教育。由于寄宿制学校为学生在校期间提供全程食宿和相关教育,为农村家庭减轻了相应的负担,因此,农村寄宿制学校小学学生家长所关心的只是孩子回家后的衣食住行,很少过问孩子的在校情况。

大多数农村寄宿制学校小学学生家长没有意识到,父母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责任人,家庭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课堂。寄宿制学校的产生,使学生家长一年中有近一半的时间,不仅不需要为孩子提供基本的家庭教育,也不用为孩子提供食宿等基本的物质生活保障,从而在形式和实质上,使其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产生了一种“在家父母管,在校学校管”的不利思想。与此同时,农村寄宿制学校小学学生家长文化水平偏低,致使其家庭教育文化含量缺失。调查发现,农村地区寄宿制学校小学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在92位受访者中,有3.3%的家长表示没有听说过或者不知道家庭教育这一概念,有96.7%的家长听说过或者知道家庭教育这一概念,有76%的家长(包括没听说过家庭教育的)不知道如何开展家庭教育,只有24%的家长认为,自己能够进行家庭教育,但其对什么是家庭教育,以及家庭教育究竟包含哪些内容,却不是很清楚。家庭教育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完成的。家庭教育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教育行为是否得当。父母的教育行为是否得当,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文化水平的高低,而其文化水平的高低,则直接与家庭教育的文化含量成正比。所谓家庭教育的文化含量,是指家长在对孩子世界观形成上的有效影响力,对孩子的学习态度与方式的指导能力,以及提升孩子人际交往、认知自我等能力的总和。[2]家长文化水平越高,家庭教育的文化含量就越高。调查发现,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家长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的人数为0,拥有高中学历者也只占到总调查人数的8.7%。家长文化水平的极度低下,严重影响了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家庭教育的质量。我国目前有近6000万农村留守儿童,在一些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比例高达28.29%。

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主体是其祖辈。农村老年人多是文盲、半文盲,具有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凤毛麟角。他们不仅无法给予孩子充分的关注和照料,且其在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知识结构、教育方法上,与现代社会严重脱节。由于孩子长期与祖辈生活在一起,缺乏应有的父母关爱,致使其对父辈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由于祖辈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道德修养的提升,无法给予有效的帮助,致使部分孩子不懂文明礼貌,学习成绩差,乃至性格孤僻。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侧重于道德伦理教育,往往将孩子的价值与家庭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美国教育学家科尔曼曾将孩子的家庭教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利用孩子的劳动力;第二阶段,将孩子的教育视为家庭投资;第三阶段,孩子的最终学习成就与家庭利益关系不大。受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的影响,我国农村地区儿童与其家庭之间的关系,往往处于科尔曼所谓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之间。相关实地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结论。据调查,我国农村地区的小学学生家长,往往利用孩子寒暑假、周末等休息时间,让孩子为家庭干活,以减轻家庭生活压力;与此同时,农村地区的小学学生家长,往往将孩子入读寄宿学校的相关费用开支,视为家庭投资。对于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家长而言,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他们需要利用孩子的劳动力,以分担家庭生产劳动;另一方面,他们又强烈地希望,通过接受应有的教育,孩子日后能肩负起改变家庭命运的重任。由于农村地区小学生家庭普遍认为,孩子的价值,仅体现在其为家庭所做贡献的大小,以及其今后能否提升家庭的社会地位上,因此,在对农村儿童的家庭教育中,其家庭成员(家长)缺乏对儿童学习的有效指导和规划,致使其家庭教育始终无法达致科尔曼所谓的第三个阶段―――孩子的最终学习成就与家庭利益关系不大(家庭对儿童的教育没有任何附加条件,而只是专注于培育儿童)。

这严重制约了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家庭教育水平的提升。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受家长文化水平偏低,以及忙于生计等原因影响,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家长与学校的联系沟通甚少。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农村寄宿制小学低年级(1~3年级)学生,均是星期天由家长送到学校,星期五再由家长接回家。在此期间,其家长虽与老师见面的机会多,但是沟通很少。很多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家长都认为,孩子只要在学校身体健康,不哭不闹就行,因而其很少给老师打电话,或者以其他方式,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至于农村寄宿制小学高年级(4~5年级)学生,由于其大多结伴上学回家,其家长认为他们已经具备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其除了参加学校指定的家长会之外,一般不会主动到校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部分家长因为各种原因,甚至无法参加必需的家长会。由于家校沟通不畅,农村寄宿制小学生教育无法形成家校共同教育的合力。 

二、对策建议

由于受历史传统、地理人文环境、国家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农村经济发展远落后于城镇地区。落后的经济,严重制约着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应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不断提高农民收入,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与地区差距,使农民从为家庭生存的生产劳动中解放出来。如此,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家长才能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及充裕的经济能力,关注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要很好地解决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充分发挥工会、团委、妇联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应有作用,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开展提高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家庭教育水平的活动。对此,可依托工会、妇联、团委组成专业服务队或志愿者服务队,充分利用其力量,对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家庭开展定点定期帮扶,以提高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家庭教育的整体水平。

要很好地解决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完善农村寄宿制小学的软硬件设施建设。与城镇小学相比,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教学基础设施相对匮乏。自实施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各项政策措施,以充分保障农村小学生接受教育的权利,在此基础上,相关教育部门除应继续在住宿环境、教学设备等方面,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的投入外,更应加强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逐步提高其教师待遇,并为其配备必要的生活教师、心理教师、安保人员等教辅人员,以缓解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因教学基础设施匮乏、师资力量薄弱而带来的办学压力,使其为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家庭教育提供更好的帮助。要很好地解决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可借助民间力量,以解决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家庭教育途径单一的问题。对此,政府应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大力扶持各种非政府组织,为其提供相对宽松的制度和相关法律支持,使其成为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水平的有益补充,以助推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家庭教育。要很好地解决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应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畅通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家长与学校沟通平台。家长学校设立的初衷,旨在提高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家长的教育素质,以促进家庭和谐幸福为目的。

据调查,多所农村寄宿制中心小学虽都开设有家长学校,但或因学校教学资源紧张,或因学校忙于学生教学管理,或因学生家长外出打工、生产生活繁忙等诸多原因,多所农村寄宿制中心小学从未开展过针对学生家长的相关培训和交流活动,致使其家长学校的实际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家长学校是联系学校、家长、教师、学生的重要纽带,因此,要切实提高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家庭教育水平,应切实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通过家长学校,对学生家长进行相关培训与指导,以形成家校共建、家校共育的良好教育局面。

三、总结

克林齐指出,家庭应当成为学校最恰当的隐喻词。鉴于农村寄宿制小学生一年中有近一半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因此,为弥补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应努力将农村寄宿制小学打造成为孩子另一个意义上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教师不仅是单纯意义上的教师,同时也应是学生的父母。教师在承担日常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要扮演好学生父母的角色,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以与其家庭教育形成互补。只有这样,才能在提高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水平的同时,使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

作者:仝杏花 单位:文山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