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素质教育下新思路探析
摘要:阐述中央美术学院的信息化教育的现状、美育信息化素质教育的作用,重新认识了信息化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探索新思路,促进信息化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化教育,素质教育,教学新思路。
0引言
虽然近些年我国教育事业在蓬勃发展,但是美育对于学生教育上仍然是薄弱的一环,在中央美术学院中大学生在审美认知、审美课堂、审美环境等方面面临一定的困境,美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资源,在教育中,高校更要重视美育的发展,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
1信息化美育素质教学的现状
基于信息化环境的审美教育。大学生的审美心理有其复杂性,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当学生在审美的时候会产生审美情感、审美感知等心理过程,这些心理过程的变化或者出现也对大学生的审美产生一定的影响。当大学生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停留在直觉性的、较为肤浅的层面,没有对事物的美进行深入的思考和鉴定。而如今社会环境瞬息万变,网络和新媒体迅猛发展,网络上的信息各种各样,大学生更多的是通过社交网络获取碎片化的信息,而通过碎片化的信息很难得到正确的信息,很容易被网络上的一些言论带着跑,不利于学生正确审美的提高。另外,一些庸俗化的网络视频也在慢慢地影响着大学生审美情趣的提高,大学生进入社会的时间较短,有时候不能了解网络信息的真正意图,大学生容易陷入肤浅美的现象中,慢慢失去对崇高美的追求,导致审美认知的偏差。教育是让人全面发展,在高校教育实践中,将美育作为教育的附属品,大学生更多的追求是狭隘的教育目标,长此以往,大学生忽视美育的重要性,不利于高校大学生美育教育的进行,也影响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审美认知的提高。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近些年来,我们的美育理论在持续完善,但在高校层面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是美育理论和美育实践的相分离,高校缺乏对美育理论的系统学习,部分教师会在课堂上穿插一些美育的理论知识,但这些理论知识是枯燥乏味的,不能做到美育与实践的融合,需要加快美育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另外,高校忽视了艺术教育和美育的区别,艺术教育范围较窄,主要是音美为主,而美育就不仅仅是音美的培养,艺术只是其重要的一部分,我国的高校重视艺术教育的发展,但忽视了美育的提高,造成了艺术高校的学生缺乏必要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国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体制导致学校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时对于美育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这一行为的结果就是导致了我国普遍审美能力的低下。一方面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不论是从国家宏观角度,还是站在公民日常生活的角度来看,艺术和文化的发展都已经成为时代的紧要任务。教育开展的初衷是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而美育是其中必不可缺的部分。美育的开展,能够直接促进审美能力的提升,提升学生对于人生和生活的感知力,增强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道德教育与美育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出,道德观念薄弱,故意伤人等恶性事件层出不穷,引发了社会新一轮的关注和讨论。追根溯源,这与美育在教育中的缺失不无关联。审美环境的变化。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社会中的人更重视物质文明,渐渐忽视精神文明的提高,大学生在高校的学习中更看重何以为生的本领,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如何应对复杂的就业环境、迎合职场的需要,而忽视了自身审美素养的提高,另外,在高校的教育中,专业技能的培养越来越被看重,强调大学生技术、学历等方面的提高,忽视短期内看到成效的美育的发展,淡漠了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审美情感的发展。艺术院校应该更加重视美育教育的开展,新时代的大学生不仅是社会的建设者,更是时代精神的引领者。美育作为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对学生身心发展,自我完善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教学实践
加强主体认知引导。首先要加强文化修养,提高审美认知,艺术院校尤其是中央美术学院在培养学生的时候更应重视审美认知能力的培养,审美认知在审美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只有提高自身的审美认知能力,才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审美心理,避免出现审美偏差,出现功利化的价值观。美育的培养不仅需要高校的课程教育还需要大学生自身主动的学习,大学生要自觉加强学习文化知识,因为美学理论指导着美育的开展,所以大学生需要主动接受美学理论的学习,提到自身审美认知能力,并且能够针对审美能力的提高进行自我培养,形成符合自身个性的审美。大学生如果在审美过程中缺乏美学理论,缺少美育,那他的审美可能留在事物表面之上,缺乏对事物审美的深入思考。另外,正确践行美育,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德智体的地位相当,但是实践生活中,人们忽视对美的重要性。大学生在学校中学习的不仅仅是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注重审美能力的提高,美育与德智体相互联系,发挥美育的作用,同样地对德智体有一定的影响,对大学生美育的培养,有利于其思想道德、知识技能等得到自由的发展,从而培养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美育教育的发展。将美育理论和美育实践相结合,美育作为教育的重要一部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需要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开展美育的过程中,重视对第一课程的建设,通过创新美育课程,吸引学生眼球,让大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加强与第二课程的结合,通过对大学生研究,精心策划各种与美育有关的活动,引导大学生参与文化馆、博物馆等场所,文学、艺术等活动,在活动中,欣赏美、感受美。丰富大学生在学校的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认知能力,将美育理论和实践更好的结合到一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美育中受到熏陶,感受到美的魅力。另外,将美育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相融合,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而目前对大学生的培养过于功利化。因此大学生更要重视审美能力的培养,从行业精神,契约意识等方面去引导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让大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做出正确的选择,将自身专业能力和兴趣结合起来,实现物质和精神的双方面统一,大学生也要在实践中感受工作和生活的美。美育的作用:(1)促进个性发展。审美可以说是具有个人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不同的人针对同一事物可能会存在不同的审美,大学生通过美育的学习,可以慢慢形成具有自身独特的审美观,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其他学科也有重要影响,对大学生的审美能力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美育的教育方式不能拘泥于课堂教学,可以通过文学、艺术的学习,去引导学生多去文化馆、博物馆等场所,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大学生教育中,美育可以丰富传统教育的内容,让大学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获得教育。(2)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当前大学生的能力的提高更要注重德、智、体、美的发展,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大学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美育的非功利性和美育对德育、智育以及体育的促进作用。美育通过美好的事物产生美的感受,促使大学生开始对美的追求,从而提高自身道德修养,陶冶情操,慢慢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素质提高。
3结语
通过对艺术院校尤其是中央美术学院美育现状的分析,重新认识了美育的作用,了解到美育仍然被高校教育有所忽视,大学生对美的认知存在偏差或者有错误的理解。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一部分,对德智体的教育都有促进作用,在高校的教育中,既要注重大学生个性的发展,也要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通过一些发展美育的方式,美育教育的发展或者加强主体认知的引导等,提高学生对于美的感悟能力和欣赏能力,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海群.论信息素质教育[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7(02):84-87+95.
[2]孙晓华.关于信息素质教育的思考[J].津图学刊,2002(03):67-70.
[3]方卫华.论教育信息化与素质教育的统一性[J].教育信息化,2003(07):11-13.
翟寅 中央美术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