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生素质教育对发展的重要性
【摘要】小学生的素质教育不容忽视,本文将通过培养一门兴趣爱好、参加一项社会实践、自学一种生活技能、组织一场创新大赛、完成一次集体旅行五个方面浅谈怎样才能提升小学生素质教育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素质教育兴趣爱好社会实践
一、培养一门兴趣爱好
虽说现在我国仍然是以应试教育为主,但是能有一项长期坚持的兴趣爱好,无论是对于学生目前的健康成长,还是以后的身心发展都是极其重要的。比如说学生喜欢一项体育运动,那么就不仅有益于学生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更能在学生失意时宣泄内心的愤懑;如果学生喜欢一门乐器的弹奏,那么一方面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另一方面能抒发学生的情感;假如学生喜欢做手工,那就对动手能力及智力有很好的锻炼。
二、参加一项社会实践
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试教育体制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在从校园走向社会后无法在社会上生存,因为他们在应试教育下只会考试,无法适应社会的生存法则,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那么利用假期提前让学生们去了解和适应社会的生存法则就显得格外的重要了。组织学生们在假期中参加一项社会实践活动有不仅有利于增加学生与社会的接触机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为将来更好地认识社会、融入社会并且将来改造社会做准备。
三、自学一种生活技能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剧增。而在小学阶段,只能选取最基础、最基本的知识教给学生。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的基础上,不断独立获取新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的保障。那么如何让学生既能提升自学能力又能培养生活能力?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学生自学一些生活技能。既让学生能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得到休息,又能让学生提升自学能力,还能为学生以后独立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一举三得。只有拥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不论以后的科技如何发展,学生都可以通过自主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去适应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只有拥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论以后的竞争多激烈,学生才可以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四、组织一场创新大赛
俗话说“龙生九子,子子不同”,更何况我们学校中那么多来自不同家庭,生长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学生呢,所以我们对待每一位学生,都不能一概地用分数的高低来衡量他是一名好学生还是差学生。虽然一个学生的文化课知识并不太优秀,但是他很擅长进行体育运动。虽然一个学生在平时不太擅长与人交流,但是他的作文写得很好。虽然一个学生数学学得不好,但是他的英语很拔尖。所以我们小学老师要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所以学校方面可以定期组织创新大赛,比赛内容不做限制,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想象力,可以是科技方面的创新,也可以是生活技能上的创新,更可以是创新一种体育运动等。通过这样的活动一方面可以让那些成绩不太突出的学生也能找到自己所擅长的东西,找回自信,另一方面这样的活动可以让老师发现每个学生的不同之处,然后可以因材施教。所以说这样的活动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意义非凡。
五、完成一场集体旅行
现如今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就形成了独来独往的做事风格,长此以往学生都无法适应集体生活,更不懂得如何和别人相处。学校里高压态势下的学生,只有假期成为相对而言比较轻松的时光,同时假期给学生的假期作业也为数不多,所以就自然多出很多空余时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学校可以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们去完成一场集体旅行,我认为对学生的成长百利而无一害。我国的名山大川数不胜数,写入课本的也为数不少。带学生去感受张家界的壮美,泰山的巍峨,黄鹤楼的雄伟,九寨沟的秀美,以及甲天下的桂林山水……让学生们在旅行中成长,身临其境地感受作者的所闻所见所想,开阔自己的眼界,更好的认识世界,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同时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在长时间的集体生活中学会如何和各种不同性格的同学相处,锻炼学生的集体意识,有益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民族振兴的基石,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素质教育是民族复兴之魂,发展素质教育不仅有利于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更有利于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2]如今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我国只有推行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能推动我国不断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才能让我国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沈滨.加强小学生养成教育,开启德育发展新征程[J].新课程(上),2018(10):230.
[2]张爱珍.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实践探索[J].教书育人,2018(28):6-7.
作者:王晓鹤 单位:平凉市庄浪县南湖小学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