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素质教育下的校园足球发展策略
摘要:足球源于中国古代的“蹴鞠”,可以看作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有机组成。素质教育理念下,学生既要学好综合文化知识,也要强健体魄,更要肩负起传承与发扬中国文化的历史责任。校园足球文化是青少年素质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但小学校园足球受学生兴趣不浓、学校硬软件配备不足及教学模式单一化等因素影响而发展受限。本文提出,学校、教师和家长应从素质教育理念出发,通过提高小学生兴趣、丰富足球活动模式及构建校园足球文化等途径来促进小学校园足球的发展,让小学生在运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在快乐中成长。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校园足球;兴趣
1青少年素质教育理念下校园足球的内在要求
素质教育在不同时代阶段被赋予不同的内容形式,但归根结底是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角度出发,迎合时代特点,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实现高水平教育的最终目的。足球是一种需要多人参与的体育运动项目,每位运动员都有不同的分工,大家需要携手合作。足球运动规则性较强,需要每位运动员都严格遵守规则。与其他运动不一样,足球运动进球数量较少,过程中需要每位运动员有足够耐力。当然,足球也是一门体能消耗较大的运动,需要每位运动员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从青少年素质教育理念出发,校园足球发展内在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足球可以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足球需要在一个确定的场地中进行,每位运动员都有自己的角色和位置,大家需要携手合作达到进球的最终目的。素质教育理念中,青少年团结合作精神是必要组成,足球需多人合作的特点正是素质教育理念的内在要求。(2)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足球场上可能一上午都难进一个球,过程中需要耗费运动员大量能量,因此需要运动员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将足球融入校园中,可以逐步锻炼学生体魄,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水平。(3)培养学生耐心。足球是一种需要团队合作的项目,每位运动员都不能急躁,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即使没有进球也要沉住气。因此,足球对运动员的耐心也有较高要求,这与素质教育理念下学生性格养成如出一辙。(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形成的内在要求。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足球文化,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足球文化呈现弱势化发展趋势。素质教育理念下需要每一位年轻人都能肩负起传承与发扬中国文化、将中国打造成文化强国的历史责任。从蹴鞠发展而来的足球同样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因此将其融入小学校园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2小学校园足球发展影响因素
小学是个体成长与发展的关键性阶段,此阶段学生不仅要学习文化课知识,还需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在提升身体素质的同时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中国足球是弱势项目,近年来教育部门对足球发展非常重视,逐步出台相应政策来促进校园足球的发展。在“恒大”品牌名声大噪的当下,越来越多学校和家庭开始重视校园足球,可以说校园足球在我国当下发展呈现良好之势。但是笔者根据多年的小学体育教学经验,认为小学校园足球发展仍存在很多不足,主要原因包括学生兴趣不足、硬软件配备不足等。
2.1学生兴趣不足
21世纪让许多不可能的事情都变得可能,其根本原因就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出现之后,人与人、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的交流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随时随地进行交流。电子数码产品作为互联网时代的衍生产品,方便了每个人的生活,让在工作之余的人们能放松心情,其中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为典型代表。电子数码产品充斥了成人世界的同时也充斥着学生的意识世界,导致许多学生对电子游戏充满好奇和兴趣,而对户外运动表现出较低的情绪。有实践研究表明,即便学校和教师非常关心校园足球,学生参加的意愿却非常低。学生对校园足球的消极情绪,不仅导致校园足球文化难以深入构架与开展,还直接导致学生运动能力和综合素质难以得到有效提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兴趣,校园足球文化也将难以深入开展构建。由此可见,要想将校园足球文化深入开展,就必须激发学生兴趣。
2.2校园足球模式较为单一
学生兴趣不足有很多原因,如自身因素和家庭因素。自身因素在上文已经分析,家庭因素主要是指学生兴趣被家庭氛围和家长意识所影响,如家长出于让学生读一所好初中、好高中、好大学,继而找一份好工作的目的,更重视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而忽视了体育运动的重要性。除了学生自身因素和家庭因素外,学生对足球兴趣不足,学校同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学校应对自身体系进行深入反思。从校园足球模式角度进行分析,不难发现校园足球呈现单一化发展模式,可能在短时间内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但这种新鲜感终究是短暂的,长此以往势必导致很多学生失去兴趣,校园足球也就流于形式了。笔者通过对已经开展校园足球小学的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都表示现有校园足球模式比较单一,难以调动学生兴趣和积极性。
2.3硬软件配备不足
足球运动和一般体育运动不同,需要专业的场地。对校园足球来说,除了专业的场地外还需要有专业教师进行指导。但从现有情况来看,很多小学学生数量较多,但足球场却只有1个甚至没有。此外,许多小学没有专业的校园足球师资团队,一般由体育教师兼任,甚至有些学校让对足球感兴趣的教职工来开展校园足球工作,显然缺乏专业性。
3小学校园足球发展策略
3.1顺应时代特色,教学方式深入改革
首先,小学生对电子数码产品较感兴趣,基于此,教师在足球基本技能知识点的讲解上可以辅以电子数码产品和多媒体教学设备,让学生避免冗长枯燥的文字讲解,通过彩色图片和动态视频来深入了解并掌握足球技能和相关知识。当然,教学选材要符合学生心性特点,年龄较小的学生应以动画为主,年龄较大的学生可辅以比赛图片及视频精讲内容。对足球训练,教师应应用合作方式,让高年级学生和家长参与其中,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学习,在训练中学会团队合作的精神。教学方式的深入改革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这是校园足球发展的基础。
3.2激发学生对校园足球的兴趣
学生对校园足球的兴趣受自身因素和家庭因素的影响,这是限制校园足球发展的根本原因所在。笔者认为,小学生处于心智尚且不成熟阶段,教师和家长作为引导其心智发展的关键主体方,应肩负起重要责任。首先,教师应在课堂知识讲解中穿插名人效应,如贝克汉姆,让学生在偶像效应中爱上足球,继而对足球充满兴趣。其次,在足球教学中,教师应融入惊喜和乐趣,如在知识讲解或者训练前可通过小游戏模式让学生在享受游戏乐趣的同时逐步过渡到足球知识学习或训练中来。此外,为了调动学生兴趣,教师还可以通过影片播放模式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如播放《功夫足球》《少林足球》等。此外,家庭也是影响学生对足球兴趣不足的重要原因。基于此,学校和教师在家长会时应强调家长日常行为活动对学生的影响,鼓励家长带着学生多参与如足球运动等户外运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逐渐摆脱数码电子产品,过渡到正常的阳光运动的生活氛围中来。学校还可组织趣味运动运动会,鼓励家长协同学生参加。通过这种模式,家长也会逐渐认识到运动的重要性,这对校园足球文化的构建来说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3.3丰富校园足球活动
毋庸置疑,丰富多样的校园足球活动模式能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感受,因此学校和教师要放宽眼界,组织起充满活力的校园足球活动。具体来说,传统足球活动往往以比赛形式来开展,虽然说这能让学生感受到比赛的刺激及运动的魅力,但效果并不长久,因为学生很容易在比赛中出现审美疲劳,对于本身进球不多的足球运动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学校可以换一种方式让学生感受足球的魅力。例如,通过足球专业知识讲座,鼓励学生和家长参与,同时加强多方互动,让学生能深入了解足球。再如,开展足球征文活动,让写作好的学生能从足球角度进行写作,这同样能促进学生对足球的兴趣。又如,以足球为主体举办画展,让有画画特长的学生从视觉美的角度来欣赏足球运动,这极有可能学生们爱上足球运动,继而对校园足球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3.4构建校园足球文化
校园足球文化的构建,首先需要配备足够的师资力量,聘用具备足球专业技能的运动员来担任教学工作;其次,配备足够的足球场,或者租赁体育馆足球运动场来辅以教学工作的需要;再次,配备足够的教学软件,让学生既能感受体育运动的刺激也能享受新时代的新鲜感;最后,组织多学科融入的足球文化交流活动,其中包括语文作文、美术、音乐等版块,形成整体校园文化多样化又统一化的发展。
4结语
校园足球是当下青少年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内在要求,无论学校还是教师或家长,都应从小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让小学生爱上运动、享受运动带来的刺激的同时,能强健体魄,学到更多知识。
参考文献:
[1]段小洪,胡建忠,汤光明,陈姣.农村小学校园足球建设困境与对应措施探讨:以衡阳市石鼓区农村小学为例[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39(3):151-156.
[2]丁霞,杨洪林,黄林.重庆农村小学校园足球运动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7,30(5):82-86,100.
[3]张辉.我国校园足球未来发展的注意问题:以我国首批校园足球布局城市学校足球发展情况为借鉴[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39(5):24-30,36.
[4]秦D,刘志云.小学校园足球学生技能评定标准的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5,37(4):92-96.
作者:周健 单位:邓南中心小学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