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通识教育纳入素质教育培养体系

通识教育纳入素质教育培养体系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6-17 08:07:00人气:475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对于丰富素质教育体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分析创新创业教育、通识教育、素质教育及其三者组合关系,探讨三者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提出将创新创业通识教育课程纳入大学生素质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对体系构建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创新创业;素质教育;通识教育;全面发展

1创新创业通识教育的基本内涵

1.1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包括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二者是一个有机体,创新为体,创业为用,目标一致,服务创新实践人才培养,可以统一分析。创新教育注重意识层面,侧重于创新思维的开发,创业教育更注重如何实现人的自我价值,侧重于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是前提和基础,创业是结果。创业的范畴要放大,在工作岗位上开拓事业、创办新企业、创新研究领域等都是创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一般通过课程、讲座、竞赛、训练和成果孵化等不同途径开展。但是,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体现在第二课堂各种创新创业计划竞赛、社会实践活动上,很多高校甚至连教育部要求开设的创业基础课程都没有被列为必修。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社会发展、转型和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激烈碰撞,“一带一路”建设中有机遇也有挑战,需要开展区域创新、产业创新、金融创新,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因此社会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诉求尤其强烈。与此同时,创新创业教育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及人才培养质量内涵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对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教育教学轨道完善的新要求和新方向,更加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延伸了人才培养的边界和渠道,为人尽其才提供更多可能。

1.2通识教育

由于近年来的专业教育太过细分,通识教育在教育界多被提及[4-5],并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类招生、书院制等教育改革中得以继承和发展。如北京大学的“元培计划”、清华大学的“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培养模式等。通识教育不是让学生这也懂一点,那也懂一点,而是让学生通过不同学习途径或视角更好地审视自己,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明白社会的多元存在和多元价值,做出自己的选择。有专家指出通识教育的内涵精要在于对多元价值的尊重、甄别与选择,对多种知识的通融和开放灵活的思维精神与方式。促使学生形成通识精神,是通识教育的要旨[6]。通识教育作为一种广泛的、非专业、非功利的教育,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人文关怀、人格养成与价值观陶冶,是提升个体素养,凝聚社会共识的主要途径,具有基础性、综合性和长期性的教育特征。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目标应定位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文化自觉、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的全面发展是各级学校素质教育的共同目标,成为其他教育目标的基础[7]。通识教育的目标、内容具有时代性、社会性和民族文化特征,其应该是一个有生命力的生态系统。我国当前处于“互联网+”创新创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新时期,拓展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核心的通识教育,将焕发新的活力。

1.3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和通识教育课程的关系

创新创业课程包括多种实施主体(专业教师、就业指导中心、创新创业学院、团学组织等)、多种形式(翻转课堂、商业计划书风暴、孵化基地实践、学科竞赛等)、多种内容(必修选修课、MOOC案例分析、BP研讨、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通识教育课程是创新创业通识教育课程的基础。创新创业通识教育是依托于其他通识教育课程而设立的。通识教育中的政治、经济、科学技能、法律、管理、人文素养、心理素质锻炼等课程内容都是创新创业通识教育课程开展的基础。学生通过上述通识教育,为将来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智力支持。创新创业通识教育是传统通识教育转换为应用的途径。创新创业通识教育课程中,学生将平时积累的科学技能、经济、法律等知识有意识地综合运用到创新创业项目开发、思维迭代、创业实践等课堂活动中。只有将通识教育带给创新创业者的关键能力、系统性思维、团队领导力与决策能力、质疑精神应用于科学研究、产业发展中,才能发挥教育的主体地位,才能发掘优秀人才,为社会进步提供支持。

2创新创业通识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联系

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全面发展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8]。大学生通过创新创业通识教育中的不同学习方式或环境,将自己的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创造精神与其在创新创业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知识、能力、品质、问题分析等综合素养有效利用起来,就是创新创业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新拓展、新内容和新发展方向。可以说,创新创业教育是对素质教育的创新,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是素质教育内涵的里程碑式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要求学生去质疑,敢开拓,强素质,增强学习能力,在创新创业活动中实现人生的价值。可以说在新时代冲击下,创新创业教育令素质教育在促进人的体力与智力充分发展的过程中更进一步,起到推进作用。

2.1创新创业教育赋予素质教育新内涵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提出“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为支撑”的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思想。深化高校改革,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共十八大提出来的人才培养工作,“中国制造2025”等,这些工作的开展是对人才全面发展的新要求,是素质教育的新拓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创新创业教育要在新时挥好人才培养的重要推手作用。

2.2创新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新领域

创新创业素质与以往素质教育中常讲的科学人文素质、身心素质及思想品德素质等是共同的能力载体。它是一种综合性、更高层次的素质,其构成除了一般素质教育中共同部分外,还包括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造思维、企业家精神等。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拓展大学生培养渠道,令素质教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素质教育体系建设是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新方向,创新创业教育方法如启发式、参与式教学、讲座式、最新研究成果和学术前沿融入教学等对素质教育规律起到良性刺激作用。

2.3创新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新功能

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素质教育功能的新拓展。从素质教育到创新创业教育,如“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文化自信更加浓厚,大学服务社会的使命感增强,科技融合协同创新能力更强,对卓越、开创性人才的培养更加全面,使素质教育有了更好着力点。可以说,创新创业教育是实现产、学、研结合的有效方式。创业不但能创造就业机会,而且能创造出大量的企业和实体,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智力支持。创业教育适应创新型国家体系建设的需要,使素质教育更加具体化,让素质教育可以“看得见、摸得着”[9]。

3创新创业通识教育课程纳入素质教育培养体系

3.1明确创新创业人才终极培养目标

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人才。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应成为评价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这要求高校应从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高度和学生全面发展需要的角度出发,将创新创业通识教育课程纳入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创业通识教育课程无论从数量还是课程教学上都要和专业教育、素质教育协同融合;创新创业通识教育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既要维持系统教育的生态性,也要保留自身的长期性,构成符合学校校情的生态培养体系。

3.2构建创新创业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坚持在专业教育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授课环节应对研究方法、学科前沿、管理基础等精心阐释,引导学生探索未知,丰富知识体系;开放一些全校性的创业基础必修课和选修课,提供优质在线开放课程(MOOC)等信息化资源,提供适合行业需求的创新创业教育教材。探索适合校情的培养环节,打造专属的“练习场”“实践园”和“靶场”,突出实验课比理论课更重要,孵化比创新创业计划更重要,实习实践基地比实验室更重要理念。

3.3强化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倡导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在教师队伍提倡树立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制定相应绩效考核标准[10]。学校应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评聘和师资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好,才能把该类课程发展成学科,很多问题才可以迎刃而解。师资队伍可以是学科相交叉的相关科研人员、创业实业家、风投人、公司高管等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都可以成为导师库成员。另外,学校也要多给校内教师提供企业挂职、岗位研修、境外访学等机会,教师成果转让、自主创业、灵活创业、带领学生一起创业时,学校应给予适当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2015

[2]王策三.恢复全面发展教育的权威―――三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J].当代教师教育,2017,10(01):6-28.

[3]瞿振元.素质教育要再出发[J].中国高教研究,2017(04):26-29+36.

[4]王策三.保证基础教育健康发展―――关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05):59-84.

作者:耿晨光 王海波 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