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分析
摘要:文章主要探讨了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有效途径,即建设“彰显高职特色、融含育人理念、承载人文精神和自然美感”的物质文化,建设“教学、管理、服务一体,全员育人、过程监控、持续发展”的制度文化,建设“承袭传统积淀精神、价值凝练、风格独具”的精神文化,建立“蕴含企业文化内涵,彰显企业特色,实现双赢发展”的企业特色校园文化,建立以“人文关怀、文化立校、和谐美好校园”的行为文化。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人文素质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对于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做出了明确指示,认为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是重要任务。现代教育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高职院校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应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把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纳入其中。为此,高职院校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应该做好规划。高职校园文化是影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完善人格,提升精神境界,有必要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到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也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但是,许多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及其研究与其本身发展速度是不相对应的,不少高职院校淡化校园文化建设,忽视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使得高职教育偏离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宗旨,影响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一、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在培育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一)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具有
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传统和校风融合的一种特殊文化,从其内容、方式以及形成环境等方面,都较为强烈地影响学生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以及人生态度,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指明方向。构建和谐的高职校园文化能引导人、激励人、鼓舞人,在这种内在动力的推动下更容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情感熏陶、意志磨炼和人格塑造,而这些都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
(二)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人文教育具有激励及凝聚作用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特别是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都是学校良好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能够营造出平等、和谐、融洽的人文氛围,这种氛围能够激励高职学生进行自我锻炼、自我管理并促进其今后的职业发展,同时也能够使全院师生团结一致、关心集体、关心学校,无形中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强大的凝聚力,进而在这种自豪感和荣誉感中让学院的凝聚力得到升华。
(三)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人文教育具有持久深刻的涵育作用
实质上,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是是精神文明的保障和导向。校园文化所创造的文化氛围,能凝聚成一种精神,能够教育和塑造人们的心理、性格和自我意识,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塑造,个性得到发展,精神得到升华。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之中,学生耳濡目染,会把一些积极向上的语言(声音)和文字(符号)内化,形成自己的信念、觉悟、习惯等内在品质。通过了解校园文化,学生也会接触到一些步入社会后的社会文化。为了适应环境变化,学生就会学习与社会相适应的各种行为规范、知识技能和生活方式。
二、将人文系素质教育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有效途径
高职校园文化作为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有效路径,与人文素质教育在教育培养目标上趋于一致,并且相辅相成,互相影响,都为提升学生人文素质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人文素质教育不是短期工作,而是一个不间断的长期工作,所以要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不断融入,不断完善。因此,构建和谐的高职校园文化的主要途径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建设“彰显高职特色、融含育人理念、承载人文精神和自然美感”的物质文化。要把高职院校的文化理念用不同的文化符号加以体现,赋予校容校貌一定的文化底蕴,把高职精神、教育理念等融于美化环境、绿化校园以及人文景观建设等环节,让学生的思想、人格、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升。以教学环境突出职业特色、实训环境对准高职教育目标、自然环境凸显人文精神和和谐美感等途径,建立如文化广场、楼栋文化、楼梯文化、寝室文化、绿色文化等,以增强学生对高职院校的文化认同,让学生深刻领悟人生价值和奋斗意义,激发其学习激情,培养其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达到用生态化校园环境育人的目的。第二,建设“教学、管理、服务一体,全员育人、过程监控、持续发展”的制度文化。高职院校在制定各种制度措施时,必须依据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制度制定和措施执行过程中可以加强对学生价值理念、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引导,并且营造正确的舆论导向,让学生在良好的制度文化环境里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达到制度文化育人的目的。第三,建设“承袭传统积淀精神、价值凝练、风格独具”的精神文化。从学院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入手,打造具有学如何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到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马晓涛(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宁夏银川,750021)院自身特色的校园精神文化。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培育高职学生的人文精神。高职院校可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开设更多的人文课程。譬如,开设“中国传统文化欣赏”“国学大讲堂”“人文素养”等人文课程,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自己的专业学习以及生活中。同时,还要增强人文知识与其他知识的融通性,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到其他课程之中,特别是把专业课的课堂和实训场地当作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同时建立健全高职职业素养评价体系,实现校园精神文化育人的目的。第四,建立“蕴含企业文化内涵,彰显企业特色,实现双赢发展”的企业特色校园文化。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有目的性地融入企业文化,以此实现企业职业道德与学生的行为规范统一,营造企业文化氛围,如实体情境教学、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模式、仿真实训室等。此外,在校园布局和设计中,也应当凸显办学特色,展现职业化环境,以此增强学生的职业感,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高职院校应该从两方面入手为师生构建职场化的生活和教学环境:一方面,将课堂还原为企业厂区的布置,并注意细节摆设,将企业核心理念、形象标识等张贴于墙上;另一方面,教师用企业规范严格要求学生,要求学生统一着装、佩戴工号等。这样才能达到校企融合的校园文化育人的目的。第五,建立以“人文关怀、文化立校、和谐美好校园”的行为文化。高职院校在文化建设中,要注重建立行为文化。同时,要通过创新活动形式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以此开展一些具有文化内涵的高品位校园活动。在开展活动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社团组织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锻炼机会。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着力打造校园品牌文化,从而加强对学生人格的锤炼、品行的涵养、知识的学习和文化的熏陶。为此,高职院校要积极鼓励师生开展各种展览、知识竞赛、报告会等活动,举办主题多样的人文知识讲座、演讲比赛、文化艺术节等。借助这些竞赛和活动,营造一种积极、活跃的校园文化氛围。学生在此氛围中,就能够自觉地学习,进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另外,还要从技能、职业道德等方面确定“职业人”的行为方式,组织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组建各类社会实践小组等都是具体实践方式。在实践过程中,大学生通过参与优秀毕业生事迹汇报、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以及校园文化艺术节、文艺晚会、心理健康月等活动,便能达到这种行为文化育人的目的。
三、结语
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当前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高职学院要利用一切优势资源,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人文教育,以此营造出积极、高雅、向上的和谐校园文化,让大学生的内心世界更加丰富有意义,对人生充满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培养出更多具备高技能与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童翠萍.大学人文精神和人文教育[J].中国图书评论,2005(3):12.
[2].李蓉.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9(9):76-78.
[3].贾庆成.谈加强高职院校的人文教育[J].机械职业教育,2005(9):10-11.
[4].邹宏秋.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提升高职院校发展竞争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6(19):51-52.
马晓涛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