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体育情感素质教育分析
摘要: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情感教育势在必行。高校体育教育应学生体育教育情感现状加以正确认识,重视培养,努力发挥体育教育在高校学生情感素质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学生;情感;情感教育;体育情感素质教育
1.问题的提出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最新研究显示:一个人的成功,只有20%归诸IQ(智商)的高低,而80%取决于EQ(情商)。从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一个人的成就行为高低,其情感取向发挥着重要作用。高等学校是科教兴国的强大生力军,高等教育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是培植和造就在高素质基础之上所具有专门知识和技能人才的园地。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第一流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情感教育势在必行。情感教育是整个教育过程的一部分,贯穿和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各部分及始终。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学校体育也必然要承担起实施情感教育的任务。在体育教育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对学生知识技能的传授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应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以学生为主体,做学生发展的促进者,重视他们体育情感培养,努力发挥体育教育在高校学生情感素质发展中的作用,扩充体育教育的社会功能。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高校一、二年级学生300人,有效问卷290份。2.2研究方法:调查问卷法和文献综述法。
3.结论与分析
通过对290份有效问卷调查整理,结果表明(表1):大学生在体育实践中受多方面因素影响。3.1结论情感因素是影响大学生体育实践效果的第一因素。3.2大学生体育实践情感与效果分析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前苏联教育家、心理学家列.符.赞可夫指出:扎实地掌握与其说靠反复,不如说是靠理想、靠内部的诱惑、靠学生学习状态达到的。情感生于体育实践,并直接影响体育实践的进程和效果。体育实践学生为主体的身体和心理活动的过程。不同的目的、不同的阶段、不同的身体状况、不同的内外、因都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变化。积极的情感表现为兴奋、自信、能激发强烈的动机,有利于技术动作的控制、成绩的提高、健身效果显著、疲劳的消除等;而消极的情感表现为畏惧、消沉、缺乏信心、被动、影响动作的完成和质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造成伤害。可见体育实践的成败(效果)与情感因素有着直接关系。可以说是第一要素。在体育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而且更应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据美国《时代》周刊引用最新的脑部研究报告指出:真正决定人类智慧的并非智商,而是情感。因为能善于控制自己情感的人,拥有更多的成功机遇,较易做出成绩。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和培养情感是教学过程中密不可分的三个方面。在体育教育中,应当让学生接受情感教育,做到教学内容与情感教育相统一。情感在体育教学中既有信号功能,又有动力、感染等功能。情感的信号功能是通过表情发挥出来的。例如.教师在讲解示范动作时,语言生动、形象、有趣,示范动作准确、优美,就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对所学动作技术概念的理解。情感的动力功能,是指对学生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发动和调节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情感可以是积极的、增力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减力的。前者能提高人的活动能力,如情绪好时便记得快、领会深,就是较难的动作,做起来也感到容易,而情绪不好的,便出现记忆困难,思维迟钝,连平时已掌握的动作也做不好,通常能克服的困难、能超越的障碍也克服不了,超越不了,因而有可能导致练习中出现伤害事故。情感的感染功能是指个体的情感具有对他人的情感施加影响的功能。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以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教师在教学中精神饱满、情绪高昂就可影响、感染学生,使他们精神振作、情绪高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情感的上述功能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
4.高校体育教师应加强自身体育教育情感培养,发挥主导作用
在教育界有这样一句名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会的教师。”这充分说明了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仔细观察会发现:学生掌握动作的准确程度和速度,以及学生在课上表现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的高低,均与对课的内容是否感兴趣、教法是否灵活多样、课上气氛是否活跃有直接关系。通过学生这些外部表现,我们发现伴随教学进程的发展,情感始终在发挥着它的促进和阻碍作用。积极教育情感对教学进程具有促进作用,同时也是学生自我认识,提高能力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对培养体育兴趣,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还是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思想素质、创新精神等,都应该具有良好的作用,为抵御外部干扰及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提供心理能量。教师心理学研究认为,教师对学生的行为及结果进行的归因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其情感状况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在对学生的归因时易出现的一类偏差是把学生出现的问题归结于学生自身的因素,而不是教师方面、教师本身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方面的因素。这类归因的偏差的危害在于教师把问题的责任推给了学生,而放弃了教育者应负的责任。这是一种普遍妨碍情感教育的现象,说明高校体育教师自身体育教育情感素质有待培养、提高。高校学生,从18岁跻身大学到22岁毕业,本是生命的“灵魂发育”年华,他们的学习已不意味着机械的把知识从一个头脑移到另一个头脑里去,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而心灵的沟通离不开情感的交流,有调查研究表明,学生对体育教师提出的要求列第一位的是“关心学生,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占94%,有的甚至提出教师要有人情味。这体现了一个情感问题。对体育教师而言,情感有二重性。一是对体育教育事业的情感--对自己的事业爱得越强烈、越充沛,对它就会越投入。二是对教育对象即学生的爱。师生之间在教育过程中的情感有巨大的调节作用,教师对学生的爱护、信任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效应,这是一种催化剂,能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信赖、尊敬,使教师提出的要求容易被接受。在体育教育过程中,高校体育教师应多反省自身教育情感的不足,从自身找问题的原因,多进行自我情感归因,避免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归因偏差,真正发挥情感教育作用。
5.高校体育情感素质教育方法
情感教育对高校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认知发展、情感素养的提高以及和学生建立融洽关系的技巧,体育教学中主要通过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5.1从理论上让学生认识情感对体育实践的影响。由盲从和被动的接受不良的情绪而变为自己主动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成为未来自己情绪的主人。5.2教学安排与教师的努力。教学要从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正确、教学手段的合理、周密的组织安排、教学环境的优良、教学考评的难度等多个方面认真钻研。加上教师幽默的语言、规范的示范动作、生动形象的讲解,都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体育实践的氛围。在课外活动、运动竞赛及运动队训练方面组织合理周密、按制度办事、纪律严明、奖惩分明,使学生在体育实践中始终处在良好的情绪体验中。5.3加强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通过安全教育,使学生提高安全意识,学会自我监督、自我保护,使缺乏勇气和有胆怯、恐惧心理的学生增加安全感,从而消除消极情绪。体育实践的组织者更要注意及时、灵活、妥善的处理突发事件,使参与者的消极情绪降至最底。5.4建全评价体系、形成自我激励机制。评价体系是科学的、合理的、积极的,使学生能清楚的看到自己的进步,从中看到自己的进步,从中受到鼓舞,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受到保护和发扬。6.结语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情感教育势在必行。高校体育教师作为高校学生情感教育的具体实施者之一,应对体育教育情感现状加以正确认识,重视自身培养,努力发挥体育教育在高校学生情感素质发展中的作用,以实现服务于学生,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和谐发展的体育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蒋凯.体育学〔M〕湖南大学出版社.
[2]吴志超.刘绍曾.曲宗湖.现代教育论与体育教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
[3]李凤芹.高校体育教育中情、爱信的作用〔J〕武汉体育大学学报.2004.160..
[4]周绍忠.岑汉康.体育心理学[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5]马治强.探索成功体育教学[J].中国学校体育.1998.5.
[6]浅析影响大学生体育实践效果的因素及对策[J].成都体育学报.2012.38.
葛卫东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