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发展性评价分析
一、综合素质评价的主体
教师和家长是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主体,在评价过程中应遵循全员育人、各方参与的原则。以导师制带动,实现全校一盘棋。生校家联动,共谱成长曲。为了把综合素质评价真正落实为全校核心工作之一,学校制定了《郑州市第十二中学全员育人导师制》。从校领导到班主任,从任课教师到职员,全校一盘棋,人人承担学生成长的责任,共同促进学生的成人成才。导师和学生通过双向选择才最终确定。导师既是一位学生可信赖的良师,又是一位生活的长辈,更是一位成长的益友。不仅指导学生的学业,更关注学生的行为和心理,多方面对学生给予辅导帮助。导师工作情况是评选师德模范的重要因素,成长导师每期要指导学生撰写综合评语,任课教师还要做好学生学业评价和学分认定工作。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所以学校非常重视家校沟通,做到生校家联动,共同推动学生的成长。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开办实体和网上家长学校,设立家长开放日,让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餐厅,走进学生的活动之中,使家长在了解学校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形成教育共识。在学校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中,有学生自评、小组评价、班级评价、导师评价以及家长评价,生校家共同参与,助推学生不断发展,体现了“主体多元,方式多样,关注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指导思想。
二、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
河南省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包括六个维度: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评价的目标是既突出学生的个性特长,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学校遇到了各维度评价内容难于确定,评价指标不易量化,大量数据难于统计的问题,发现各维度的评价等次与综合评价等次并不能简单叠加,单一维度与综合素质并不包容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和困惑,学校就有意淡化六个维度的评价,主要靠发展性的质性评语引领学生发展。学校要求教师们每学期都要花大气力,分析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给学生开出具体有效的发展良方(评语),还对教师在书写评语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一是以学生自评和班评为基础进行评价;二是结合平时记录反映学生个性发展特点的事例认真分析,从细微处发现闪光点;三是用第二人称写法,语气亲切。学校强调在沟通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要求师生之间在评价过程中积极协商对话,即写评语之前通过师生交流,找到评语的方位,然后进行“反馈”,强调评语的互动性,让评语由“静态”变为“动态”,由“单向”变为“双向”,由“事务”成为“教育”。此外,学校还重视在作业批改中写发展性评语。把发展性评语和“周总结反思”、“错题本”、“试卷分析”等活动相结合,通过评语激励学生的自我发展意愿,并且通过挑选优秀的反思进行展示,不断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
三、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此学校提供各个机会和平台让学生充分展现,鼓励他们突出个性,激发他们自由成长。
1.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能力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强调以学习者的经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进行课程的整合,它能有效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学生的实践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多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由学生选题并成立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社区服务是在学校团委的组织领导下定期组织部分班级或志愿者进行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包括郑州市教育局统一安排组织的拓展与生活技能活动和学校特色活动。学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态度;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学生对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
2.校园文化活动引领学生多元发展。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喜闻乐见,不仅陶冶学生情操,而且锻炼学生才干,发挥学生优势,展现学生特长,激发学生潜质。(1)扎实办好一年一度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活动,并开展古诗文诵读比赛、演讲比赛、校园歌手比赛、主持人大赛等活动。活动注重全员参与,培养学生兴趣,挖掘学生潜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多种素养,促进学生多元发展。(2)推动书香班级、书香校园建设。学校每个班级都设有图书角,教学楼二楼有漂流图书,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常态对学生开放,每个学期、每个长假都有读书活动。以学生为主创办了校报《阳光校园》和校刊《雨露》,为学生提供了写作展示的平台。(3)利用宣传栏、班级黑板报、校报校刊、校园网开辟学生作品栏、特长展示区等,张挂、展示学生的文学作品、美术作品、书法作品、电脑作品及各种获奖证书等,让学生在展示中充分表现自己的特长,为他们提供展现才华、实践创新的平台。
3.学科特色活动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利用学科特色活动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不断发扬学生的学科特长。在刚刚过去的文科学习节上,学生展现了诗歌散文朗诵、英文演讲、课本剧表演、英语卡拉OK、地理课题研究、历史人物评价、身边的历史等等。学生的精彩表现,反映出对学科知识的灵活应用,反映出对学科学习的深入理解。学科活动节改变了传统的课堂学习方式,使“课程活动化”成了现实,学生在活动参与中获得体验,感受学科魅力,感受学科使用价值,同时展现出了学生们的灵活运用能力和学科特长,还促使部分默默无闻的学生成了其他同学的偶像,变得更加自信。
4.社团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兴趣爱好。学生社团有利于培养和发展成员的兴趣爱好,丰富校园文化,为学生未来幸福生活奠定基础,是学生素质拓展的理想阵地。学生参加校园社团活动,有利于完善个性,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社团包括文学社、舞蹈社、合唱团、心语剧社、头脑奥林匹克协会、机器人协会、志愿者协会、动漫社、篮球社、足球社、自主乐队等。社团建设契合了“育人为本,自主发展”的办学理念,充分凸显了学生多元个性,保证了学生差异发展。
5.校本特色课程挖掘学生创新潜质。学校开设了丰富的校本课程,其中创新教育广受学生欢迎,校本教材《我与创新共成长》一书作为该特色课程的必修教材。尝试建立学科学习与实践学习紧密结合的培养模式,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走向社会、走进实验室,不断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发现和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质。
四、综合素质评价的阶段性与规律性
在学校生活中,学生成长和学习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规律性,在综合素质评价中,学校作为评价的引导者和组织者,需要在每学期或每学年伊始,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记录内容列出大致的纲要或者脉络,也就是让学生每个阶段都有记录的主题或者重点。这就要求学校根据年度或学期工作安排,分学段对学生的《成长记录册》做精心的规划和科学的设计。学校根据高中生的成长规律,把高一阶段的成长主题确定为“修身”,注重学生行为的规范,习惯的养成,修养的熏陶;把高二阶段的成长主题确定为“求知”,注重引导学生摸索适合个人情况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科探究精神和能力;把高三阶段的成长主题确定为“成才”,根据学生的基础与发展潜力,帮助学生拟定个人人生规划,明确人生目标,提高学生应试能力,为学生进入高校深造、走向社会打下基础。由于主题统一,这样就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发展做对比研究,有利于评价学生主体参与的程度和收获,有利于评价学生个体的发展变化,有利于评价学生个人计划、规划的落实效果。
五、综合素质评价展示研究
学校举办展示交流活动,让全体同学分享自己的进步。成长记录袋是一本记录着学生成长足迹的档案,内容由学生自己选录、撰写,收录有学生最优秀、最满意的作品、证书,也有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活动照片,或是一张失误的试卷……学生自由选择记录的内容,他们用优秀的成绩激励自己不断进步,用失误的教训鞭策自己继续向前。成长记录袋和记录册在展示成绩的同时,也可使学生不断回想取得成绩的过程和方法,从中找到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学会自我反省。在参观其他同学的成长记录的同时,能发现别人的长处,同时找到与别人的差距,使学生正确评价自我,找到自己新的发展区,找到提高和改进的途径,为新的发展提供动力。成长记录展示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它可以是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业成绩,可以是学生的体育艺术才能,可以是学生独具特色的个人秀。应该坚持以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着眼于学生的成长过程和整体表现,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又彰显学生个性、特长和发展潜能;既注重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评价,又注重学生身心发展目标的评价,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状况和个人特长,激励学生健康、主动、全面地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成果展示活动为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有利于学生树立信心,积累正能量。同时,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可以引领学校、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有力抓手。
作者:庞非 单位:河南省郑州市第十二中学教师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