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高等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思考

高等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思考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0-08-05 23:06:00人气:359

摘要:人文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紧迫任务。分析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内涵、人文素质的内容,初步探讨当前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社会责任感、奉献精神以及独立人格意识等方面的意义。

关键词:高等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意义

随着大学的不断扩招,如今的大学生素质低下问题日渐凸出,“人文/社会学科缺乏症”愈来愈严重,但是大学生群体依然是我国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才智库和重要力量。这一群体人文素质的提高不仅关乎其自身的发展与进步,也关乎着整个民族的未来。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就曾指出:“面对高新技术的挑战、学科综合化发展的趋势,我国高等教育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过窄的专业教育,局限了学生的学科视野;过重的功利导向,使学生的素质培养和基础训练受到影响;过强的共性制约,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抑制;过弱的文化陶冶,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思想底蕴不够。这些问题如不解决,势必阻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因此,准确把握高等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对不断深化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祖国建设急需人才等方面,都具有无比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人文素质的内涵

人文,指的是与人类社会有直接关系的文化,一般把文学、历史、哲学和艺术等统称为人文学科。而人文素质,广义上是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精神品格,这种精神品格宏观方面汇聚于作为民族精神脊梁的民族精神――爱国之中;体现在人们的气质和价值取向――气节之中;从狭义来说指文史哲艺知识和技能的内化,反映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品格。简言之,人文素质是关于“人类认识自己”的学问。我们知道,做人的根本在于品质培养,而发展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就是促其“学会做人”,引导其去积极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启发他们要做一个正直、善良和有道德修养的人。人文素质也是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是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表现为人格、气质、修养等方面。通过对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相关学科的学习、熏陶、感悟、转化和培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态度,理智地处理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人与自我的层面看,人文教育注重让学生更加珍惜生命、重视人生的价值,帮助青年人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与高尚的道德追求;从人与他人的层面看,人文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平等的意识,使其关心他人,追求和谐共处的人际关系;从人与社会的层面看,人文教育让学生具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宽阔胸襟,富有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投身公益事业,造福天下苍生;从人与自然的层面看,人文教育让学生更加关心人类的命运和前途,从而热爱自然并热心参与环保等公益活动。

二、人文素质的内容

1.使受教育者广泛具备人文知识。人文知识是人类关于人文领域(主要是精神生活领域)的基本知识,包括历史方面、文学方面、政治方面、法律方面、艺术方面、哲学方面、宗教方面、道德方面、语言方面的知识等。2.意识形态特征,它的核心就是最基本的文化理念。3.使受教育者基本掌握人文方法。即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涵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与科学方法强调精确性和普遍适用性不同的是,人文方法更加重视定性、强调体验,并且与特定的文化要相关联,学会用人文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是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4.遵循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产生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基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文思想和人文方法。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或文明的真谛所在,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从根本上说都是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而人文素质则是国民文化素质的集中体现。

三、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

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人文精神和人文知识的教育,人文精神包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社会责任感、奉献精神、独立的人格意识等;人文知识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经典文学作品、名言警句、文化艺术作品等。因此,人文素质教育对于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教育学生热爱人生、关心社会,促其在生活、学习和社会参与等各个方面实践这种价值需求的精神,培养其基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等方面,同样意义深远。1998年10月在巴黎召开的首次高等教育大会上发表的《世界21世纪高等教育宣言》中曾提出,能否进入大学应取决于本人的品行而不是优越的社会地位。而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则更强调了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包括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并提出了21世纪教育的四个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人相处、学会生存,如今这些依然是本世纪高等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理念,需要我们这些正在为祖国建设培养高知群体的高校同仁们去不遗余力地大力践行。

参考文献:

[1]涂又光.论人文精神[J].高等教育研究,1996

[2]李维武.大学人文教育的失落与复兴[J].高等教育研究,2000

作者:唐留根 单位: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