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中西方教育与素质教育探析

中西方教育与素质教育探析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0-12-31 10:34:00人气:507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立国之本,民族兴旺的标记,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教育思想形成了不同的教育形式。中华千年传统教育延展至今造就了中国当前的应试教育,西方几百年教育思想形成的是个人能力培养的教育。近年来,“素质教育”已经成了中国社会的热门话题。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一直倡导实施素质教育,但受教育体制的影响,真正实行的却依然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是单纯的以应考为目的的教育,在这种教育模式下,中国基本无法培育出真正意义上的高质量的人,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中国的教育培养不出诺贝尔奖获得者,而西方的获奖者层出不穷,因此,许多人对中国所谓的素质教育提出了质疑。1997年,国家教委明确: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必将有利于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

一、中西方学校教育与素质教育

从教育观念上来说,中国教育的目的是获得知识、得到高分或优异成绩,最终能从一所优秀的大学毕业进而找到一份好工作。西方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提问,锻炼批判性的思考,从而进行高层认知能力的学习,有助于构建和挑战知识。如果说国内的教育是一口井,讲究的是深度;那么国外的教育则更像一片海,讲究的是广度。从小学到高中,中国的学生接触到的科目很多,但偏重的一直是语数英。中小学十二年,大学四年,还不算学前教育甚至胎教,如此投入培养专业人才,在科学研究领域,中国的技术依然比不上西方发达国家。西方的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老师通过有效的方法帮助、引导、鼓励学生,学生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提高了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西方的学校是鼓励孩子们从小就养成通过自己独立思考感悟去获取知识,注重培养孩子的研究能力,从小学起就为学生设立了科学研究专案。做这样的“研究”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在研究中巩固书本知识,掌握实践知识。学生很少有家庭作业,低年级学生甚至上学不用背书包,学校生活轻松、愉快、自在,学生乐此不疲。中学课程的学习实行的是学分制,学校规定课时数,修满就可以毕业,学生没有太多考试压力,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种教学方式不呆板、不枯燥、不费力,有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所带来的是更广泛地学习,获得更多的知识。美国教育与中国教育相比,多了让孩子通过自身感悟而产生的智慧和创新能力,美国的真正财富不在金钱而恰恰在这里。中国的基础教育貌似最棒,有着最好的国际中小学奥赛成绩。然而仅限于学生只会做题目,考试考高分,却缺乏想象力,缺乏主见和创造力。这也可能是中国难以推出一个诺贝尔奖得主的原因所在。这一现象在2011年高考数学中得到了很好的证明。高考生基本都会使用余弦定理,但考题却是要求证明余弦定理是如何得来的。90%的考生都在这道题上栽了跟头,只有那些坚持探究余弦定理的成因的学生才拿下这道题。如果每个学生都能善于思考,探究始末,那么拿下这道题就变得轻而易举了。与中国相比,西方的教育从小重视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他们认为没什么比孩子的创造力更重要了。在西方国家,老师鼓励学生勇于质疑,甚至反对老师的观点。中国的大学被许多学生视作保险箱,学生们经过重重考试,进入大学时真是长舒一口气,虽有就业压力困扰,却也算是学业有成,不少人在随随便便killtime,结果四年时间过去了,真正的知识却没来得及学到。中国的大学生活太轻松了,他们放松的四年恰好是西方大学生最勤奋地积蓄人生能量的四年。西方许多国家的大学里充满了激烈的竞争,只有顽强拼搏,经历过一次次的优胜略汰,才能最后顺利毕业。西方大学的毕业生学会了发现和鉴别事实真相的能力,与中国的大学毕业生相比,西方的大学毕业生少了许多娇气,他们早已练就了长时间超负荷学习和工作的毅力。这样一来,中西方大学的毕业生所具有的能力完全不同。中西方学校在德育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国外往往很巧妙地把德育教育与智力教育融合在一起,在进行专业教育时渗透了德育教育。而在国内,教师往往在进行专业课教学时,忽视了道德教育或者说是重视不够。在大学校园里,随地扔垃圾的现象依然时有发生,甚至是口出脏话。公众场合仍有个别大学生不排队,或者出现抽烟等不文明现象。这些现象发生在年轻的高素质群体中,真的让人不由得想到素质教育问题。有这样一幅漫画,在国内公园里,一个人随地吐痰,路人会说看那个人;在国外的公园里,一个人随地吐痰,路人会说看中国人。关于泰国给中国游客设专门厕所的新闻真的让国人汗颜!由此可见,中国教育应该狠抓道德修养,因为个人素质不仅代表自己,还代表了所在国家形象。

二、中西方家庭教育与素质教育

常言所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自然是对孩子成长发挥重要作用。在中国,家长和孩子对话交谈的七到八成都是关于学习,作业和吃饭睡觉的内容,有的或许比例更多。家长对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程度、道德情操以及兴趣爱好等真的关心很少,有的甚至忙得没时间以至完全不顾。这样教育的孩子长大以后,情况好的可能除了学习几乎别的什么也不会,情况不理想的学习学不好,可能连自己基本的生存能力都让人忧虑。神童魏永康17岁就考上中科院的硕博连读研究,3年后却因为生活不能自理被中科院劝退回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西方,如果孩子年满18岁还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整个社会都会感到惊讶。在西方的家庭教育观念中,自从孩子有了独立思维能力,家长就会教育孩子参与劳作,从劳作中得到快乐。家长会让孩子从分担家务劳动开始,培养自理、自立的意识,学会自己生活,尽早学会做一个有独立生存能力的人。在中国,所谓的好孩子就是听父母的话,一切以学习为重,在西方国家却截然相反。西方国家里,家长与孩子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家长相信孩子同成人一样,具有独立研究、独立动手能力。家长们会用宽容的心态尽力去营造有利于培养孩子掌握生存能力和开发创造力的氛围和环境。对于孩子因探索和积极主动思考而提出的任何问题都会给以积极、肯定的支持态度,他们会鼓励孩子在生活中有不同的见解,并鼓励孩子对发现的疑问进行积极的探索。在中国,家长将孩子看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将孩子用作实现自己理想或为自己挣面子的工具。许多家长把孩子进行的探索活动视为“胡闹”而严加制止,孩子们的探索萌芽往往就这样早早夭折了。这大概就是中国为什么没有出现较多著名发明家的原因。

三、结语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两大重要阵地,虽因不同时期其重要性凸显不同,但于人才培养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素质教育不是脱离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外的教育,而是时刻融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中的教育内容。素质教育不仅是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学会生活,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做人、学会自律、学会思考、学会创造。中国的教育重视基础课,要求严格,学生对书本上的东西记得快、记得牢,他们在课堂上专心,注意力集中,课后相当努力用功。而西方教育的优点是重视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学会独立顽强地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形成独立思考、批判接受的习惯和方法,对他人和社会形成合理的给予与索取的思想[6]P119-120。对比中西方教育,学习西方教育中人本主义的因素,取其精华,以彼之长补己之短,注重培养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努力完善我国的教育体制,从而为实现中国梦,为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作者:薛维 单位:西安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