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摘要:物理学科作为一门最基础的自然学科,其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文化,如何在教学中渗透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我们教师应该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核心素养养成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被赋予新的使命,养成教育,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被越来越多的人提倡和关注。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的发展核心素养被称为当前教育改革的关键,新课标的升华,中考评价的核心,确保课程改革万变不离其宗。物理学科作为一门最基础的自然学科,在初中阶段是学生的启蒙阶段,其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文化,如何在教学中渗透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我们教师应该研究的课题。核心素养是对三维目标的具体发展和深化,尤其是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深化。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求更高,层次更深。那么我们如何在教学中渗透物理核心素养呢?经这么多年的教学体悟,下面,笔者提出几点粗浅的见解。
1渗透观察是学好物理的前提
物理的观念(核心知识)即物理中的基本公式、单位、规律、概念、定律、现象、性质等,是物理概念和规律在头脑中的升华,是从物理学视角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也是经过科学的发展,物理先辈们几代共同努力的结晶。我们在教学中既要关注物理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学科特点,还要考虑初中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因此物理的观念的建立首先要以观察为前提,观察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观察身边的生活。伽利略曾经说过“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得来。瓦特敏锐地观察到了水蒸气推动壶盖这一现象后,改进了蒸汽机的关键部位,而使蒸汽机的效率大为提高;伽利略目睹教堂里的吊灯晃动的现象,发现了钟摆的等时性;牛顿观察到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思考苹果为什么只向地面落,而不向天上飞呢?进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等等。这些事例在学习物理的第一课就要跟学生介绍,渗透观察是学好物理的前提。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物理,但是却缺少一双“视而可见”的眼睛。我们需要带着一颗探索的心来寻找生活中的美。其次,熟记核心知识也是学好物理的基础。根据人体的遗忘曲线,要加强理解和记忆。记住了它们更有利于去理解它们,准确的记忆才会体会微小的差别,这也是对我们考试的一个责任。记忆并不是死记硬背,机械记忆。有相同规律的知识归纳记忆,例如:物质的属性,特性类―――质量、密度、惯性、比热容、热值、电阻等。易混、易错的知识对比记忆,例如:反射与折射、熔化与凝固、重力与压力等。零碎的知识还可以构建知识结构图来加强记忆,例如:学习完每一章以后构建本章的思维导图。
2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培养学生能正确运用科学思维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效替代法、比较法),目的就是要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探究是学习物理的必经过程,因此实验是助你理解物理知识的最佳途径。为此实验是我们物理学科的一大主旋律,在中考试卷满分120分中占36分。如果在学习中只是注重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忽略知识获得的过程和方法我们就是因小失大了。怎样给学生渗透这些科学思维呢?那就是再现实验―――还原实验现场,创设实验的情境,弄清当时实验的历史背景和环境,激发鼓励学生更换角色,进入其中摸索和体悟这些科学方法的建立和运用。
3核心能力的养成
科学探究是一种程序性知识,学生对探究方法的掌握以及各要素意义的认识在物理学习中有重要作用。科学探究包括七要素。这些探究环节中“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等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唯一渠道。学生通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等活动可以培养自身的直觉思维。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意识”、“设计探究方案和获取证据的能力”、“分析论证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意愿与能力”。则是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全面发展的核心要素。学生首先是个体,要有自己的见解和思想,但是我们也要让学生知道自己也是社会的一部分,要想适应以后的社会生活就要学会交流与合作。正确的评估是对自己做实验的一个客观评价,更是在以后生活中客观评价自己的一个训练。而能正确评价别人的实验,发现实验中的不足,是对实验的理解的升华。
4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本质,在理解物理与技术、社会、环境关系的基础上,形成对科学和技术应有的正确态度以及责任感
科学态度与责任(核心价值)这部分的要求是让学生认识科学本质,在理解物理与技术、社会、环境关系的基础上,形成对科学和技术应有的正确态度以及责任感。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研究物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树立不盲从,不迷信,养成尊重事实、重证据、重实践的科学态度。具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这部分教学任务在教学中往往是我们作为教者容易忽略的部分,因为在考试评价中很难体会到这部分内容。但是随着教改的进行,让我们认识到这部分内容的缺失对学生影响是巨大的。我们对学生的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更是能力的培养。我们对学生的教育影响不是一时的,有可能是一生。物理学在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不是为了物理学而研究物理学,而是为了有助于人类、社会以及个体的发展而研究物理,所有这些都涉及了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些关系都含有丰富的哲学思想。著名的物理学家杨振宁也曾经说过“物理学的原理有它的结构,这个结构有它的美和妙的地方,而各个物理学工作者对于这个结构的美和妙的地方的感受,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因为大家有不同的感受,所以每一个工作者会发展自己独特的研究方向跟研究方法,形成自己的风格”。为了适应世界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因此提出了核心素养的要求。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包含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责任担当、实践创新都需要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的渗透。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我们的宗旨,是我们毕生奋斗的目标。
作者:杨秋红 单位:辽宁省海城市牌楼镇初级中学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