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K理论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PCK,即学科教学知识,就是教师们将学科知识表征或者转化为学生们能够理解的方式的知识。本文根据众多相关的文献、期刊,对于PCK的理论进行了一定的探究,包括PCK的内涵、PCK的构成要素、国内外关于PCK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进程,PCK的类型和PCK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PCK;内涵;构成要素;知识
一、前言
工作在教学前线的人民教师们总会有这样的困惑:“之前掌握的关于教和学的新理念为什么没有收到设想中的成效呢?”尽管新课程改革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普遍认同,但是应该怎样设计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真正意义上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困扰老师们的一大难题。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是教育工作者们的关于学科的教和学的知识(pedagogicalcontentknowledge,PCK)的缺乏,PCK这一概念最先是由美国的舒尔曼教授于1986年在美国教育研究协会会刊《教育研究者》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在21世纪的今天,为了促进有效教学,培养高素养的师资,对PCK的研究是有意义的。
二、PCK的内涵
美国舒尔曼教授将学科教学知识定义为:“教育工作者们的个人教学经验、教育工作者们的学科内容知识和教育学的特殊整合。”也就是说PCK是教师自己的独特的不同于他人的长期积累下来的教学经验,教育工作者们所教的学科的相关内容和教育学综合知识的特殊融合,是多种学问的有机综合,包含了教育工作者对于不同学生的基础的掌握情况、关于课程设置的学问、教法和学法的相关学问和具体创设的教学情境等。舒尔曼教授认为,学科教学知识是对于教育工作者们最为有用的学问,它能够从本质上对教育工作者和专家进行区分。它是用来指导教师将专业学科知识和教育学知识相结合,并将之运用到组织教学中,促进不同能力和层次的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所以,教育工作者们不仅仅要掌握所传授的学科的学问,包括定律、定义、推论、定则等,还要掌握将自己所掌握的学问转化为更能够被不同能力和层次的学生所掌握的表达方式的学问。
三、PCK的构成要素
(一)物理学科的知识
物理学科的知识是物理学科中最基础,最典型,最核心的知识。物理教师应该精通物理学科的专业知识,并且能够从比较高的一个角度整体地,系统地把握所教授的内容,才能在对学生进行传授的时候做到深入浅出,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学习。
(二)物理课程的知识
物理学科的学问是指掌握这个学科中前后课程设置的新旧内容之间的关联。物理教师们应该注重让同学们在新内容和旧内容之间建立一定联系,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从更易懂的角度来理解和领会新内容,并且可以有利于巩固旧内容,因而就可以能够建立起来这个学科相关内容的框架,更加有利于帮助学生们对于这一个学科的学习。
(三)学生理解的知识
不同的学生的理解知识的能力和接受知识的快慢能力是不同的。物理的教师们在教学之前,应当深入地了解不同学生的理解知识和接受知识的快慢的能力的差异,明确哪些知识点学生不容易理解,哪些知识点学生更容易混淆,容易在做题中发生错误,并且按照同学们的具体能力和状况来设计教学的内容,采取适当的教和学方式。
(四)教学策略的知识
其相关的知识是指为了完成教学的目标的要求,以某些教育思想作为基础,并且结合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水平,选择合适的教和学的方法、手段和计谋的知识。掌握教学策略的相关内容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将教育工作者们自身所掌握的关于本专业学科的相关的一些知识和学问,借助于一些巧妙的教学策略,转换成为在学习基础和学习的本领等方面存在差异的不一样的同学们都可以比较容易接受和掌握的内容,从而可以促进教育工作者们的教学的成效,提高学校的整体的教育质量。它的常见的类型主要有产生式、替代式、独立学习与小组学习策略、竞争与合作学习策略等。
四、PCK的研究意义
新课改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普遍认可,但是新课改的理念却并没有很好地融入到实际课堂中,也并没有取得突出的成效,分析其主要原因则是教师们对于将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有机融合这方面存在一些困难。所以教育的改革一定要对教师的教育的前进方向指明新的期望,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学科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和重要的。因而在21世纪的今天,对于PCK的研究是非常非常具有重要意义的。PCK的理论不仅能够帮助提高教师的教学成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还能够帮助教师将学科知识转化和表征为有效教学的形式,促进不同层次和背景的同学们对所传授的内容的掌握和领会,因而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岳晓婷.物理学专业师范生PCK研究―――以“牛顿第二定律”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2]翁崇涛,郭长江,马杰,等.论中学物理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建构[J].物理教师,2014,(1):70-73.
[3]董涛.课堂教学中的PCK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4]李伟胜.学科教学知识(PCK)的核心因素及其对教师教育的启示[J].教师教育研究,2009,(2):33-38.
[5]杨薇,郭玉英.PCK对美国科学教师教育的影响及启示[J].当代教师教育,2008,(3):6-10.
[6]岳定权.浅议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及其发展[J].教育探索,2009,(2):80-81.
[7]张正严,张中华.高中物理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CK)内涵的案例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14,39(3):178-182.
[8]吕照亮.浅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PCK的构建[J].考试周刊,2012,(55):138-139.
[9]严玉琴.从中学物理教师的PCK看课堂教学设计.物理教学,2014,(9):17-19.
李佳 张涛 辽宁师范大学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