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思考
摘要:21世纪,是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各行各业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我国的教学过程中,更是加快了我国教育行业实现现代化发展的步伐,成为推动我国软实力提升的强劲动力,具有代表性的当属在物理教学方面的应用,本文,笔者将分析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有机结合的意义、方式,希望能够为我国的物理教育发展提供可参考性价值。
关键词:信息技术;物理教学;创新;情景化
传统的物理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书面知识讲解,而对于物理这门抽象知识较多的学科,显然光靠板书和口头讲解是不够的,这种方式已经无法吸引住学生的目光,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信息技术的融入,使物理教学发生了质的改变,它的加入,丰富了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物理教学不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并未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因此,深入探究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对我国物理教育具有非凡意义。
一、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有机结合的意义
信息技术的加入,让书本上的物理实验得以生动的呈现。例如很多无法在课堂上的实验,而这些内容单凭教师的板书和口语表述是无法让学生真正的理解的,也很难达到教学目的,物理学科学习本应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但由于教学手段的缺乏,致使其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一大难题。信息技术融入之后,让物理教学走出困境,变得轻松、精彩,不仅使得教师的工作难度降低,同时也有效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物理学习从被动变成主动。信息技术的加入,让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得以生动的呈现。例如:筷子在水中的弯折现象与光的折射,车胎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车胎花纹的凹凸情况,人体在水中漂浮与水的浮力等,通过信息技术,将这些生活现象以图片、Flash、声音的表达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让学习变得更加容易。信息技术的加入,有利于突破物理教学中的难点。抽象的物理知识,让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和学生在学习中,难度大大增加,很多的物理知识,必须通过繁琐物理实验才能清晰的展现并解释出来,而这些实验中有很多都不适合于在课堂操作完成,因此,就需要信息技术来完成这些工作,多媒体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一种,能够以图片及视频的形式配合教师的讲解,将实验现象传递给学生,让教师减轻工作任务,让学生减轻学习负担。
二、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有机结合的方式
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结合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信息技术辅助教学阶段、信息技术辅助学习阶段、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有机整合阶段,辅助教学阶段中,教师作为应用主体,辅助学习阶段中,学生作为应用主体,而与课程教学有机整合阶段,则是关系着整个信息化教学成败最重要阶段。1.创新物理教学理念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整节课程学生的参与度都很低,从而使学生无法主动思考、学习进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这种模式,根本无法适应全球化高度发展的需求,因此,必须要改进与创新,教师不应以完成教学目标为最终目的,应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将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作为最终目标,这样才能加深学生的记忆,并为社会培养优质的人才,而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引导者的身份加入其中,多与学生互动,从旁协助解决问题,并最终对知识点进行总结,既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又活跃了课堂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正视信息技术,要充分认识到其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通过其加强师生形成“一问一答”的互动交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才是最终目的。2.情景化物理教学情景化物理教学可以使学生更直观的学习物理知识,教师将知识以视觉、听觉、触觉等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有种置身其间、身临其境的感觉。而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利用信息技术解释物理知识,演示实验及自然现象,目的旨在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情景化物理教学,将实验室搬到网络上,虚拟实验操作。很多重要的物理知识,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更好的表达出来,而信息技术将那些难以在课堂上完成的实验搬到网络上,不但降低了实验成本,而且减小了实验过程中的危险,最重要的是到达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理想的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应用,给教育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改变,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有机整合,让物理教学效果有了极大的改观,学生成绩明显提高,同时也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笔者坚信,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优化,其必将成为未来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常荣玺.“信息技术”物理教学的加油站[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8):107-108.
[2]刘志弘.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有机整合的思考[J].信息与电脑,2016(17):207-208.
[3]徐树青.谈物理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4(7):55.
[4]王合英,陈宜保,孙文博,张留碗.信息技术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8):142-143.
曾庆喜 沈阳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