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物理教学论文 > 初中物理教学中课堂讨论法应用

初中物理教学中课堂讨论法应用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0-10-22 08:49:00人气:388

新课程改革聚焦学生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倡导以人为本思想的学生个体的素质发展和能力发展,从这一意义上来说,课堂讨论法不仅适应了现代教育的主张和理念,而且对于拓展多样化物理教学方式和进一步推动物理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课堂讨论法贯彻了物理课程的问题意识和实验探究法,以问题和实验来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以交流、认知矛盾来促进学生思维的纵向深入,其适应了物理课程要求学生具备批判精神和科学态度的理念。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课堂讨论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创设自由课堂氛围,诱发讨论欲望

课堂环境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心理,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不仅能够赋予学生快乐学习、轻松学习的心态,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畅所欲言的讨论欲望。在现代教育理论研究中,教师的态度和行为被看作是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主要诱因,也就是说,教师的言语、表情和手势,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课堂氛围,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趣和愿望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创设轻松、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开展课堂讨论的基础。情境、课堂小游戏、实验等趣味性的活动,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还可以有效地调节课堂氛围,促进轻松和谐课堂氛围的生成。如在学习《浮力》一课时,为了创造出自由愉悦的课堂氛围,笔者要求学生各显神通,提出了“使得大头针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课堂游戏主题,希望通过小游戏焕发学生学习《浮力》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二、合理划分讨论小组,把握讨论进程

讨论小组的划分需遵循自愿原则,一般以5-6人为宜,考虑到课堂实际情况,教师可以适当进行调整。如在“物体的运动是否需要用力去维持”这一问题的探讨中,教师在自主分组的前提下,可以结合课堂需要进行调整,如尽可能确保组与组之间实力的相当以及组内成员间的优势互补。除此之外,教师可以以毛遂自荐的方法确定每一讨论组的组长,其主要承担主持讨论、代表发言的责任。把握讨论节奏、调控讨论进程,是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一般教师在讨论之前,根据讨论话题的难易程度,明确讨论时间。如在“物体的运动是否需要用力去维持”的讨论中,教师可以提供5-8分钟的自由讨论时间。当然,教师可以根据讨论的实际情况(学生讨论的热烈程度、问题的解决情况),有针对性地延长或缩短讨论时间,以提高课堂的效率。

三、科学设计探究问题,激发参与意识

问题是物理课堂的核心,科学的问题设计不仅能够强化知识应用,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一般问题设计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巧妙设计认知冲突,设置悬念;

2.注重新知与旧知的联系,以旧知引新知;

3.具有讨论的空间。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教师可以以实验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实验一]在桌面上推动木块从静止开始慢慢向前运动,撤掉推力,木块立即停止。[实验二]在桌面上推动木块从静止使之向前运动,用力推出,木块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后停止。实验一和实验二之间所产生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陷入这样的矛盾中,即物体的运动是否需要用力去维持?由此而产生的困惑不仅成为学生探究、讨论的动力,而且还能够深化学生对问题的认知,对于诱发学生思考具有一定的作用。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以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达到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探讨的目的。如在学习摩擦力时,教师可以以“筷子提米”的新奇实验进行引入:在玻璃杯中放入一定量的大米,插入一支筷子并压紧大米,向上提起筷子会很容易的将筷子拔出;重新将筷子插好,再向米中加少量水,等一会儿,拿起筷子就可以把玻璃杯提起。教师趁机抛出问题:为什么加入水后仅凭筷子就能够将玻璃杯提起?学生被实验所激发的好奇心鼓舞他们对问题进行探索。

四、及时进行评价反馈,强化总结反思

这里所指的评价反馈,不仅仅是对学生讨论结果正确性的评定,还包括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所运用的思想方法、态度、合作情况等情感领域的评价。仍以“物体的运动是否需要用力去维持”这一问题为例,在讨论的过程中,不少学生对“维持”两字的定义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学生认为“手没再碰到物体,也就不存在‘用力维持’这一说法”,但有的同学则认为“虽然手没有碰物体,但之前手对物体所施的力仍对物体起作用,所以说物体运动仍是在用力去维持”。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组内成员间的分歧,而不能仅从“谁对”、“谁错”两个方面来下定论,教师应该看到学生怀疑的合理性和批判精神的存在,以此来评价学生整体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

五、结束语

课堂讨论法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三者很好地进行融合,一方面其要求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前提下形成自己对问题独到的见解,另一方面其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学习小组,以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沟通,并在认知冲突的分享、分析过程中达到问题解决的目的。总之,课堂讨论法在还课堂于学生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在教学方式、课堂组织形式以及教学评价等方方面面都作出了改变。

作者:藏香平 单位:成武县张楼镇初级中学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