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物理教学论文 > 物理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物理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10-18 22:43:00人气:466

一、提问的目的

1.提问是揭示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使学生认识物理现象,抓住事物本质,正确理解并掌握所学的物理知识。

2.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积极思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联系新旧知识,主动求和。

3.加强师生双向交流,及时掌握课堂动态,了解学生情况,获得教学效果反馈。

4.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提问的方式

从提问的层次上看,可以分为低层次的提问、开放性的提问和高难度的提问。低层次的提问一般要求是记忆、回忆,只是一个答案,如“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描述是什么?”“电流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加速度越大,物体是否运动越快?”等,低层次的提问有时是比较重要的,但不能全部都是低层次的提问。提问的另外一个层次是开放性提问,这种提问一般不会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如“浮力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减少电在输电线上的损失有哪些方法?”等。其目的是启发学生的思维,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最高层次的提问是高难度的提问,即探询提问,它与开放性提问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是单向提问,前者可能要深究下去。如,教师在讲教学“欧姆定律”时,学生很快掌握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又知道电阻和温度有关,教师提问“:电灯的灯丝为什么在开关刚接通的瞬间容易被烧断?”有的学生会回答刚接通时电流大,有的学生也可能回答开关刚接通时电阻小。此时,教师需抓住时机,进一步探询“:电流大是什么原因?电阻小又是什么原因?”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认识趋于一致,找到正确答案。高难度层次的提问又可分为:(1)理解提问。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问题的实质,与已知的分析、对比,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的知识。(2)运用提问。主要是根据所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由例子能举一反三,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综合提问。主要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根据已具有的知识,通过想象和创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预计会出现的情况,猜测产生的结果。(4)评价提问。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对他人的观点、方法进行评价,并能说透评价的原则或者评价的依据。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低层次的提问只适合低年级,高难度的提问适合高年级,它们是可以相互糅合的,有时需要多种层次提问的转化和并用。

根据课堂教学的过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又可以分为:(1)导入提问。以问置疑,创设解题的课堂情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2)导学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这时的提问(激起求知欲)一般是教学中的重点或难点。(3)自解提问。对前面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尝试让学生讨论、自己解决。(4)反馈提问。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根据反馈的结果决定下一步可采取的措施。(5)巩固提问。通过提问,复习掌握所学知识,加深印象,促进提高。

三、提问时应注意的问题

1.提问的对象应是大多数甚至是全体学生,而有些教师往往喜欢向成绩好、上课认真听讲的学生提问,对成绩差或表现不好的学生不屑一顾或者提问故意为难,甚至羞辱一顿,伤害学生自尊。这无疑违背教学初衷,必须克服提问面过窄。

2.要注意提问的质量和数量。在课堂教学中,近年来比较盛行“提问设计”,这对避免“满堂灌”的现象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有不少人走入另一误区,使“满堂灌”变成“满堂问”。在教学中缺少一两个中心提问,提出一大堆问题,把一堂课弄得热热闹闹,实际上抓不住主要矛盾,解决不了问题。所以在物理教学中要突破教材以抓住主要矛盾为切入口,设计一两个提问,引出课堂教学的高潮,使教学节奏不再是平平而过,而是有张有弛,富于变化,教学目标也被关键问题所明确。当然,这也不是说一堂课只能有一两个提问,其他的提问、引趣、诱导、过渡、检查……都以各自的作用而存在,但它们都是次要的提问,为中心提问服务。

3.在深浅上应有一个坡度和难度设计。(1)提问要有层次性,设计适合学生年龄和个人能力特征的多种水平的问题,使多数学生参与思考;(2)设计问题的深度要合理,要吃透“两头”。一方面,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现状,又要研究离学生已有知识最近并能根据已有知识推导、引申出新知识的最近发展区,依据两者的最佳交汇点设计提问;另一方面,要善于在教材中发现和提出问题,特别是那些看似“自相矛盾”的部分,在物理学中,许多新的理论与传统观念不尽相同,促成学生已有心理水平与新的学习需要的矛盾,形成有价值的心理学习活动。

4.要明确给出研究问题的方法比给出结论更为重要。突出过程是物理提问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不少物理课的注入式表现为过早地给学生结果与结论。学生的物理素质与能力是在物理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应用的过程中得到训练的。物理课的成败与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如何展现过程。5.提问时要注意教师、学生的角色转变。让教师由主讲变为指导,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

6.对提问的一些其他要求,不展开论述,仅罗列如下:(1)表达要简明易懂,最好用学生的语言提问。(2)要预想学生可能出现的回答及处理问题的方法。(3)以与学生一起思考的语气、心情提问,不用强制回答的语气和态度提问。(4)要把握好提问后的停顿和课堂节奏。(5)提问后不要理会随意喊叫的回答,不要随意地解释或重复,以免提问走题。(6)教学过程中教师头脑浮现的问题不要脱口而出,要考虑它在教学中的作用或意义。(7)对学生的回答要给予分析和确认,使问题具有鲜明的结论,强化他们的学习。(8)当学生的回答不完全正确时,教师不宜轻易代替学生回答,应从不同侧面给予启发和引导,培养其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提问的价值评述

一位美国教学法专家曾经说过:“教师教学效益的高下,大部分可以从他们所提问题的性质和发问的方法来考查,中小学教师若不谙提问的艺术,他的教学工作是不易见成效的。”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置疑是创造的起点,创造需要大胆的想象。可见,提问在物理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提问的是教师,控制着对整个课堂教学的进程,学生是主体,可以通过提问或答问来体现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反馈给教师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两种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2.体现了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课堂教学能否照顾到教育对象能力的差异,完成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这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从前面的提问方式看,对不同的学生对象,可以设计出不同层次的提问,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循序渐进提高提问的深度,但也要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因材施教可以考虑到每个提问对象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才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体现了巩固性原则。知识的巩固程度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基础。提问,是对学生掌握知识质量检查的一种形式,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情况,以便其采取相应的措施,弥补缺漏,纠正错误,检查知识的同时也是巩固知识。

4.实现了课堂交流的多向性。课堂教学,特别是物理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提问,体现了课堂信息交流的多向性,不仅是教师提问学生,也可以是学生提问学生,学生请教教师,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信息交流的密度,优化了交流的方式,合理地发挥了各种教学要素的效能。

作者:刘德林 单位:荆州教育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