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摘要:核心素养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核心素养的渗透和培育是教学的落脚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这一落脚点对教师来说是巨大的挑战。本文将基于核心素养的角度,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以下策略:因材施教,采用分层教学;学科融合,丰富教学内容;贴近生活,探索实践活动;重视评价,助力学生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数学素养概念较早是由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提出,李星云基于PISA2012提出了小学阶段学生的六大数学核心素养[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也提出了数学学习应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品格的要求,其提出要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还要特别强调注重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2]。数学核心素养是在数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折射了学生的数学能力以及数学思想,更多地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数学素养”就是要让孩子学会运用数学知识来发现和处理数学现象;在数学事件中学会创造数学;发展数学的审美态度;体验数学的乐趣。这也要求教师不仅要进行学科课程教学,还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学科教学必须考虑到三大问题:该学科的本质是什么?该学科的素养是什么?该学科如何进行实践[3]就数学学科而言,我们离不开三大关键课题:数学本质即构成数学的核心概念;把握数学素养,打破学科边界,进行学科融合;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实践活动。本文将以小学数学为背景,对三大问题之一的数学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二、核心素养理念下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要求
(一)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老师也不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忽视了学生的潜在的学习能力,学生参与度低。而数学核心素养的目标是让学生最终能够学习数学,喜欢数学,创造数学,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学生的学习权力归还,凸显学生的主体性[4]。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下,课堂教学必须让学生做到主动探索、学会学习、发现规律、掌握学科本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理判断的能力。
(二)注重跨学科课程整合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存在片面重视学科知识,轻视知识的探索与发现的过程,而核心素养视野下的教学重视知识的建构过程,注重知识的融合和各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各门学科在拥有各自的学科本质下,又与其他学科有共同或相通之处,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局限于本学科,要软化学科边界,采用跨学科方式培养数学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在课堂之内实现,也需要体现在课堂外的情景中,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也能渗透,实现综合课程的转变。
(三)注重学习情境创设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以一定的情境为基础,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是一个复杂且缓慢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之前,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在此基础上解构原有知识并对所学知识进行建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考虑学生所能接受和理解的要素,构建与学生生活和知识紧密相关的情境,唤起学生的数学经验,以此来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共鸣。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把握住数学教学活动的特质,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知识的本质,用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将数学学习与情境真正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炼出数学知识,最后通过数学学习又将知识应用于真正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做到数学知识从情境中来,到情境中去[5]。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情境教学法,众多数学实践活动课程都少不了这种教法,它能够让学生在丰富有趣的情境中进行数学学习,并在其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实现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中的渗透和培育,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提升数学核心素养。生动有趣的情境还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活跃数学课堂氛围,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以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一)因材施教,采用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学校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进行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个性化的学习。每个学生对已学知识接受程度不同,在教学中,对不同学生产生影响的论据不同,教师要对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论据,进行因材施教。除了同一班级的不同学生之间,有的数学教师同时担任两个班的教学任务,还应该考虑到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差异,主动去发现学生的兴趣特长,有针对性地促进学生在数学上的个性发展[6]。教师要以学生的真实情况为抓手,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学习状态、兴趣爱好等特征,将学生进行分层,针对他们各组的特点,对他们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但目的保持相同,都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二)学科融合,丰富教学内容学科融合的理念不断普及并被流行推广,核心素养的培育正需要基于此理念之下,数学课程是一门有着较强的逻辑思维的学科,数学可以吸收众多课程的特点,各学科都可以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核心素养要求学生需要在各种情景中应用所具备的数学知识、技能、行为和态度,跨学科学习就成为了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一种方式[7]。如:STEAM教育强调的就是学生利用整合的知识,在具体的情境中去思考问题,提出假设,引导学生采用多学科融合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重视学生学习思考的过程。STEAM教育应用于小学数学课程中,恰好突显了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通过整合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逼近现实,有现实意义的学习,解决现实问题,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8]。
(三)贴近生活,探索实践活动核心素养的培育,离不开实践活动。数学本身就是一门充满情境性与实践性的课程,仅从数学知识理论入手进行教学,会显得过于抽象,学生对一些简单的知识就无法理解。任何一门学科内容都起源于生活,生活中的各个场景都体现出了数学知识,因此,要将数学学科知识与数学生活经验相结合起来,在设计教学实践活动时,也应该从生活出发,贴近生活。例如:在二年级的《数学广角―――搭配(一)》中,需立足于学生的知识起点;指向“搭配”本质的学习―――不重复、不遗漏、有顺序;并在其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初步的排列组合思想、优化思想;实现数学核心素养―――逻辑推理、数学建模在课堂中的渗透和培育。本节课可采用破解密码的生活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入学习,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用1、2、3的数字卡片摆一摆,记录摆出的结果。最后又通过三人拍照的活动,排出不同的位置站法,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发现规律,掌握排列组合的方法。
(四)重视评价,助力学生发展评价是教学活动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从而找准方向进行努力。建立健全合理的、规范的教学评价机制是使小学数学课程走向“规范化”、“常态化”的根本取向,也是必备的条件。在评价内容上,不能片面重视学科知识,要对数学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学习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进行考查评价;在评价标准上,要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兼顾不同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用不同的标尺去衡量不同的学生;在评价重心上,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利用档案袋等方式,全面客观地进行评价[9]。应利用评价的激励、导向等功能,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落实数学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养成数学核心素养。
四、结语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渗透需要落实在每一节数学课堂中,数学素养基于人的培养目标和数学本身的特征相结合,教师拥有怎样的数学观决定了教师培养出的学生拥有怎样的数学素养,这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巨大挑战。我们需要反思传统教学策略,正确认识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理解数学、用数学、做数学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星云.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建构:基于PISA2012的视角[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05):72-78.
[2]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5-7.
[3]钟启泉.学科教学的发展及其课题:把握“学科素养”的一个视角[J].全球教育展望,2017,46(01):11-23+46.
[4]许长智.浅谈核心素养视野下的数学课堂教学[J].学周刊,2019(34):69.
[5]李星云.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生成的教学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31(01):113-117.
[6]罗俭瑞.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生成的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9(34):28.
[7]张侨平.西方国家数学教育中的数学素养:比较与展望[J].全球教育展望,2017,46(03):29-44.
[8]代红,高治萍.以STEAM理念辅助小学数学教学:以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拓展应用为例[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9(7):102-103.
[9]王传兵.素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的建构[J].教育探索,2003(6):30-32.
作者:邓杰 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