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项目学习的影响
【摘要】项目学习的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普遍应用,而项目学习的特殊结构需要信息技术的帮助,为项目学习的教学和学习提供支架。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为小学数学教学突破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我们的教材里早已出现了项目学习的教学内容,这类活动实践课程,对于学生的数学知识的掌握和数学能力的提升都有重要的影响。基于项目学习和信息技术的紧密联系,本文将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分析信息技术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
【关键词】小学数学;项目学习;信息技术
项目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围绕一个真实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持续研究,进而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多方面的能力。“PBL教学法”并不是这几年才出现的课程热潮,其实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早就出现了这种项目式学习。笔者带领学生完成这些项目学习时,发现信息技术在此类课程中应用十分广泛,并且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一、信息技术辅助项目学习的前置性
前置性学习,又称为前置性小研究或前置性作业,是生本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同时它也是项目学习的必备环节之一。项目学习的研究要基于学生的真实学情和问题驱动。教师在确定了项目研究的对象之后,要让学生有一定的前置性学习,才能提出更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同时,前置性学习也可以减少课堂上定义等记忆类的知识,把课堂时间更多地留给有深度的探究。信息技术,对于前置性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正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因为有了网络的广泛应用,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变得更为通畅。以苏教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数字与信息》这一课为例,我们团队的陈亮老师在执教这节课时,设计了学习单。他先给学生两天的时间进行前置性学习,以家人的身份证为例,研究18个数字代表的信息,再将学生的前置学习单收上来,统计和梳理学生的发现和问题,组织学生在课堂上重点研究身份证号码的科学性和唯一性。在对学生前置性学习的学习方式进行统计时,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使用网络进行搜索得到身份证号码的信息含义。客观原因主要是家长知识匮乏或工作较忙,学生只能通过手机或者电脑的协助;主观原因主要是学生已经在信息课上学习了如何使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对于学生来说,这就是获取相关知识的现代化方法之一。
二、信息技术促进项目学习的个性化
个性化学习是指学习进度和教学方法都针对每个学习者的需求进行优化的教学,但学习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可能会因学习者的需求而有所不同。此外,个性化学习提供的学习活动对学习者而言是十分有意义的,由他们的兴趣驱动的学习通常是自发行为。因材施教,可以使不同的学生在课程中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美好教育的愿望。但由于大班教学的限制,很难在课堂上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项目学习给我们带来了突破口,而信息技术又是个性化学习中学生的“亲密战友”。在项目学习中,学生对项目学习的主题都有不同的见解,并提出了不同的问题。在项目学习研究之初,教师除了要筛选出完成教学目标的问题,还应鼓励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深入探究自己提出的问题,此时信息技术的作用显露无遗。以苏教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校园的绿地面积》为例,在这个项目学习正式开始前,我们进行了网上问卷调查,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现有的数学知识水平,尤其是对不规则图形的认知情况,以及分析和处理复杂数学问题的能力和态度。从前测结果看,学生对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求法、对1平方米的大小认识,以及对待困难的态度都有较大差异性,所以在进行项目学习分组时将学习兴趣和学习程度差不多的学生分在一起,进行分层任务,有利于不同程度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对学优生,可以让他们在APP平面测绘图上共同设计校园规划图,如何在不影响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情况下,增加绿地面积;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我们利用航拍器拍出校园的鸟瞰图并制作出校园平面图,帮助他们认识校园绿地的形状,并通过真实照片,抽象出图形,先讲解如何测量再教学计算面积的方法。对于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和容量的项目学习,每个学生都能在研究学习中获得成功感,能力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三、信息技术实现项目学习的移动性
项目学习的内容和教学形式明确了学生的学习将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再加上移动设备日新月异的进步,学生实现移动性学习已经趋于常态化,所以信息技术为项目学习的移动性学习提供了技术保障和支持。学生可以在任何地方和时间完成学习,这就是学生自发的及时性学习;教师可以在网络上看到每个学生的学习和研究现状,还可以进行实时点评和解惑,也就是教师的跟踪式教学。以苏教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蒜叶的生长”为例,这是一个长程实验,很显然,教学的场地要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教室延伸到家庭,这是培养学生基本对比实验的科学方法,也是锻炼学生毅力的好项目。在开展这个项目学习时,我们班级组织了实验日记的全班共享活动。学生在家里进行对比实验,探究阳光、水分、温度对蒜叶生长的影响,同时要求每个学生利用word文档的形式,每天图文并茂地展示一篇实验日记,并且分享在班级的QQ群里。教师每天会认真仔细阅读学生的实验日记并配上点评和建议。最后,教师还要求学生在Excel表格上创建对比实验的折线统计图,通过对统计图的分析,得出实验结论。这本是一节普通的实践活动课,但因为信息技术的加入,实现了随时随地的双向交流,并加入了语文、数学、科学、信息等多学科的教学,是一次货真价实的项目学习,学生从这次探究式学习中获得了综合能力的提高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信息技术协助项目学习的合作化
项目学习的过程是对一个个真实问题的研究,这些问题难度都应该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但靠一个人的单打独斗是完成不了整个项目学习的,所以建立学习小组至关重要,不仅能够解决较为复杂的研究问题,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的好时机。但项目学习的小组合作,不仅仅在课堂上,有一大部分的交流是在课堂外,所以我们需要信息技术的协助。小组成员通过线上和线下的互动交流,实现多元、自由协作的交流方式。苏教版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的《制订旅游计划》就需要小组的合作学习研究。在分组时,我们尽量选择男女生性别数量对等、强弱搭配和兴趣相投的小组成员。制订毕业旅行计划,是考验小组合作能力的试金石。在设计之前,小组要想办法借鉴旅行社的旅游路线,学习制订路线的方法。班级有部分小组为了提高效率,将小组成员的任务细化,有的负责寻找网上路线,有的负责去旅行社的实体店询问工作人员,有的考虑旅行的安全性做好后勤准备,有的负责收集全班同学的旅游兴趣并作出数据分析。为了能够及时有效地讨论,很多小组都建立了微信群或者QQ群,进行电话语音会议,合作交流实现了“无缝”衔接。
五、信息技术呈现项目学习成果展示的多样化
项目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成果展示。这个环节,是学生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现个人风采的时刻,同时也是教师判断设定的学习目标是否完成的重要环节。在展示成果时,绝大多数的学生会选择文字、照片、视频等互动式的多媒体形式,如PPT或者简报,尤其是在汇报的内容较多时,多媒体方式就显示出了自身的优势:清晰、动态、情景化。苏教版数学教材六年级有两个实践活动课,“树叶中的比”“大树有多高”,因为活动内容都和树叶有关,所以笔者就把它们整合在一起,做了一个新的项目学习主题“树叶”,在此情景下,学生要研究的问题主要有:树叶中的比、求树叶的面积、大树有多高、树的年龄是多少这四个小的研究主题。因为研究的问题较多,学生的过程性材料和成果也较多,在成果展示汇报时,笔者鼓励学生使用PPT的形式,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主题进行重点汇报。学生在汇报之前,小组明确分工收集材料,寻求老师和家长的帮助,制作精美的PPT,并对汇报的语言再三斟酌,汇报的形式仔细编排。虽然只是在班级内部展示,每个学生却十分珍惜这次机会。在成果展示的准备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又对整个项目学习过程进行了回顾和复习,小组的凝聚力得到了提升,同时学生的组织和演讲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是难得的学习机会。项目学习在小学数学课程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而信息技术就如同为它插上了翅膀,学生能够飞得更高更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继续提升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为项目学习提供更多平台和便利,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作者:欧阳婷婷 单位:安徽合肥市屯溪路小学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