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小学数学论文 > 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技能现状

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技能现状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0-06-08 04:28:00人气:380

[摘要]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科学运用提问艺术,以一系列富有探索性与趣味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数学;提问;问题;评价

一、提高教师提问的质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因此,课堂没有问题,小学生就不可能养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不会提问题,提出的问题质量不高,小学课堂就难以走出被动学习和死记硬背的樊篱;教师提不出好问题,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任就难以落实。在培养学生会提问题的重任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其提问能力的培养更应遵循一些原则。第一,问题的明确性。不明确的问题会失去目的性,使学生胡思乱想。设计的问题要明确:一要抓得准,摸得透,有的放矢。每次发问必有所为,或引起注意,或强调重点,或激发思考,均须符合教学目标。二要措词确切。用语一定要准确、恰当,能真正表达应该表达的意思,回答的范围要小,尽可能从一个角度去问,不产生歧义。第二,问题的适度性。首先,设计的问题必须难易适度。这样的问题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学生要经过推理和判定才能回答出来。设计的问题要难易适度,与学生个人努力产生共鸣,一方面要从教材实际出发,紧扣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以领会知识和运用知识为前提,具有一定难度,这个难度是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跨越的。另一方面,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实际能力来确定问题的难易程度,不偏难或偏易。其次,设计的问题必须数量适度。教师对课堂中提出的问题应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提问的随意性。既不能问得太多,也不能问得太少。问得太多,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和消化;问得太少,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第三,问题的激发性。教师课堂上提的问题必须具有激发性,使学生听后产生浓厚的兴趣,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思维。在实际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教材中主要内容的奇巧之处提出疑问,以便让学生质疑争论;善于抓住重大线索提出问题,以引起学生思考;善于把握教学时机投以一石,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增强对学生大脑刺激的强度,促使学生的深思。第四,问题的灵活性。设计课堂提问不可机械死板,类型应灵活多样、新颖别致。比如,深钻问题时可用探究性提问,品尝精华时可用鉴赏性提问等。同时,还要灵活应变,一旦发生突发状况,应灵活处置,当场设计一些调控课堂的提问来调整教学活动。对学生回答出现错误的现象,教师应迅速准确地判断出学生出错的根源,灵活地提出一些针对性强的新问题,从而化解疑难。

二、避免教师提问的误区

提问看似简单,实则是一个综合较强且较复杂的技能。这一技能的运用既反映着教师个人的先天素质,也与后天的综合能力有关,更与教师的教育理念和对教学内容及学生的熟悉程度有关。当前,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正席卷中华大地,以课程改革为契机推动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全面优化是小学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要完成这一历史性任务就不能忽视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方式的研究。然而,纵观课堂提问,还存在着一些误区。第一,陷入空洞浮泛和形式主义的误区。空洞的问题貌似宏大,但抽象空洞,使学生茫然失措,导致提问后出现冷场的情况。形式主义的误区使学生厌倦抗拒,把课堂搞得分外热闹,但不讲求实效,这样的课堂提问只能使学生产生厌倦甚至抗拒情绪。一问一答的方式似乎体现了提问教学法,其实这样的发问不仅没有必要,反而有害,导致学生不探究问题的实质情况。第二,单调和一言堂的误区。单调的误区使学生思维僵化,这些提问的共同点就是不给学生思考的余地,抛出一个个知识点,激发不起学生思考的兴趣,容易使学生思维僵化。教师一言堂剥夺学生的逆向思维,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千方百计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回答,使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打击。第三,问题过难或过易的误区。提出过于简单或过难的问题都不能让学生产生思维过程,都是失去了实际意义的提问。科学提问的问题应该是既不太浅显,又不能过于深奥。教师应能结合学生不同的实际水平,设计出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难易恰当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当然,由于问题的难易是相对而言的,同一个问题对不同的学生来说,难度也是不一样的,这就加大了教师设置问题的难度。第四,提问不能面向全体的误区。一些教师为了使提问能快速进行,喜欢只提问班级里的学优生,而把其他学生冷落在一旁;也有一些教师一味地为了“补差”,而把课堂提问只集中在学困生身上,反反复复提问学困生,这都是错误的。课堂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要从全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并结合具体问题选择提问对象,力求让每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

三、重视课堂提问的精度

课堂提问不仅要讲究科学性,而且要讲究艺术性。精问是指教师注重提问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结合,精心设计和提炼一些富有启发性、情感性、变通性、挑战性、富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扩大思考范围,提高思考层次。没有思考价值的“浅问题”不提,问题太浅,表面上学生对答如流,实际上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同样,若是问题过难,超出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望“问”兴叹,也是不能达到目的的。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首先,在教学结构组织上要尽量创设教学情境,用图片、视频、故事等,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减少教师语言的叙述,教师在关键时刻提出问题,上引下联,言简意赅,有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少说、不说,把学习的舞台还给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自主学习,去思考问题。当然,教师也不是不说,而是导在关键处。第三,在教学巩固运用环节中,教师的语言体现在对知识和学法的总结上,让学生收获、运用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变得更为简洁、清晰、流畅、凝练、深刻,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和有效性。教师只有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的认识结构,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并巧妙使用,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

四、重视课堂提问的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正确运用课堂提问技能有助于积极开展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注重教与学的反思,保证数学教学更有成效。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其实,面对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任何一堂课,当进行课后反思的时候,总会有一些不足和遗憾,这就要求教师每上完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和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的吻合状况认真进行总结。另一方面让学生在不断反思中学习,引导学生反思整个探索过程和所获得结论的合理性,为教师了解学情,调节教学内容、方法或进度,采取相应措施提供了依据,也为学生审视自己所学和巩固知识提供了机会,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王雪梅.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及其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

[2]邵怀领.课堂提问有效性:标准、策略及观察[J].教育科学,2009,(01).

作者:赵永占 单位:黑龙江省北安市东胜中心校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