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小学数学论文 >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7-24 03:45:00人气:413

对小学生的应用题的教学,可以帮助小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掌握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形成一定的教学策略可以帮助教师展开课堂活动,提高教学效率。所以,应用题的教学不仅仅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格外关注的一个环节。而如何展开有效地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也成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深人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1联系生活实际,通过活动解决问题

在传统的小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相分离,知识单纯的针对问题来讲解问题,而新课标要求教师做到让学生体会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的过程,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将数学应用题的讲解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学习,教师要善于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锻炼解题能力与数学思维。而教师对情境的创设应该为数学思维的培养提供平台。例如,教师可以在进行“比例相关的应用题”的授课时,可以进行生活情境的创设,教师可以说:“同学们都喝过牛奶,但是你们知道怎么冲牛奶吗?”然后分别将两杯用奶粉冲泡的牛奶分别给两位学生喝下去,会有一位学生说太浓了,另一位则说太淡了,教师可以问:“这是为什么呢?”就会有学生说:“比例不对”,然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发放道具,让学生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比例配牛奶,之后,教师可以拿出说明书,发现是需要按照1-8的比例来配比,这样学生就可以自己配出美味的牛奶。在这样一种生活化的情境中学生的积极性都会被调动起来,此时教师就要抓住机会,提出问题“一杯200克的白水,应该加多少奶粉才合适呢?”,学生就会踊跃回答和思考,这样就引出了比例的概念,教学的效果自然会更好。同时,一节有效率的数学课,应该是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获得的过程,学生的体验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内化。在进行应用题的学习时,对学生来说,往往借助直观的操作活动来理解更加容易,在进行应用题的教学时,教师要注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通过活动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找到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例如,在进行“梯形的面积的计算”应用题的学习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先剪一剪,将梯形剪成已经学过的图形,然后进行面积的计算。让学生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获得解题的直接经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学习完“步测”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实践,给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让学生分小组分别去测量学校的跑道的周长、篮球场的长和宽,然后将测到的结果与实际的长度进行比较,看谁的测量最精确。

2培养审题能力,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在应用题的解题中,审题时最基础和关键的环节,也是解题的前提。学生只有认真分析题目,理解题意,才能够根据已知条件找到隐涵条件来提高解题的效率和能力。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首先就要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让学生可以将一些冗长而抽象的应用题目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明了的表达出来,掌握已知条件和问题。例如,对于这样一道题目“学校准备为学生发课本,学校一共有15个班,每个班发144本,同时学校还要留出30本作为备用,请问学校应该需要多少本教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样的题目进行简化,简?化后就是“15个144本教材再加上30本教材,一共有多少本教材?”,这样简化过后就只剩下条件以及问题,更加清晰明了。第二,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发掘隐含条件。在问题中一个字的差别就可能导致数量关系以及解题思路的变化,如增加了和增加到、多几倍和是几倍等,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解题中注意这些细微的差别。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发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理清思路。例如,题目中的词语隐含的数据,上旬指10天,学生应该根据上旬来发现10天这一数据。最后,教师要让学生精准的把握数量关系,这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训练学生对于数量关系的把握,无论是已知的数量关系还是未知的数量关系,找到未知量与巳知量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就可以轻松解题。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为小学数学课堂营造一种活泼积极、生动的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和探究,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和探究中获得乐趣,而不再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要让学生勤于动手,强化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例如,在活动课“可怕的白色污染”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实地调俗约杭液土诰蛹颐扛鲈率褂玫暮投乃芰洗氖浚缓笸扑愠鲅5乃屑彝ァ桓鲈露舻陌咨氖浚缓笱梢曰ハ嘟涣髯约憾园咨目捶ㄒ约爸卫淼姆椒āT谑导卸土堆亩帜芰σ约胺⑾治侍狻⒔饩鑫侍獾哪芰ΑV挥薪淌ε嘌牧己玫纳筇庀肮撸醚犹饽恐姓业浇馓獾乃悸泛头椒ǎ呕崾沟醚慕馓饽芰徊教嵘仓挥性谑导胁拍芄蝗醚丛煨缘亟馓狻

3培养解题能力,养成学生数学思路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学生之所以会感到困难,原因就在于没有运用有效的策略。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和帮助学生对题型以及解题方法进行分类和汇总,加以指导,让学生构建起一套完整的解题思路与体系。小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有时会出现思维定势,此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转变思路,让学生跳出思维的框框,打破思维定式,找到解题的思路。如,在解决"小明在期末考试中语文、数学、英语的平均成绩为76分,而当科学成绩公布之后,他的平均成绩增加了3分,求小明的科学成绩为多少?”这类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转变思维,假设小明的科学成绩也是76分,那么四门学科的平均成绩还是76分,而实际上平均成绩为79分,多出的3分应该分给每一科,即12分,所以,解题的思路就清晰了,76+12=88,这样小明的科学成绩为88分,很容易就计算出来了。学习完之后,教师还要让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整理出这类问题的一般思路以及各种可能的解题方法,教师也要依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教学计划的调整以及教学内容的设计。此外,小学数学教师更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路,让小学生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对于教学中遇到的应用题要做到让学生活学活用,让学生在真正意义上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思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第一要让学生从已知条件人手进行解题,第二要让学生从问题人手解题。例如,对这样一道题目“服装店有衣服240件,一共有2个可以放置12件衣服的展架,问平均每个展架上有多少件衣服?”,其已知条件是240件衣服,2个展架,每个展架可放12件衣服,从巳知条件的角度出发,可以知道这是求展架上如何放置衣服的问题,而从问题的角度出发,就是求平均数的问题,在掌握了已知条件以及__提下,学生碰行计算就会将已知条件作为基础,将问题作为目标,这样解题的过程子的数学应用题并不会有多难,只是小学生不能掌握方法和思路所以感觉很困难。只要小学数学教师能够将解题的策略进行传授,引导学生整理和归纳解题方法,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学生再进行应用题的解答时就会感到豁然开朗了。小学数学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不仅仅要联系生活实际,通过活动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还要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让学生能够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养成学生的数学思路和数学化的思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掌握解题的秘诀,在实际解题的过程中运用以往总结的解题的方法和思路来解答问题,找到一条最便捷、最有效的道路。

作者:刘奕雄 单位:广西贵港市覃塘区东龙镇高龙小学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