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单元模块式教学的实践性
摘要:
本文在分析单元模块式教学实践特点和设计特性的基础上,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单元模块教学的实践策略进行了探究性反思,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单元模块教学;思考
单元模块式教学的运用,既能够引起教师对各个单元教学重点内容的重视,同时也能够让教师逐渐的依照单元计划来进行教学。而对于学生来讲,能够对所学习的知识或者即将要学习的知识做到心中有数,不会迷惘,这对日常的预习与复习都有一定的益处。
一、单元模块式教学实践的特点
1.全局性
单元模块式教学是将小学数学教学整体化,各子系统不是孤立存在,并且不是简单的相加。传统的数学教学单元是将知识点孤立化,每节课的内容单独存在,忽略了内在的知识结构,对知识的整体把握性不高,考虑问题欠佳。单元模块式教学正是针对这一问题作出的探索,要从整体上对知识点进行设计和把握,以全局观念统揽,明确知识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各知识点间的联系。
2.计划性
单元模块式教学是一种非常强调单元规划的教学,具体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分析本单元内容在整册书中的地位和作用,乃至在整个小学阶段的地位和作用,做到心中有数。②从整体上把握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和布局,了解课标对本单元知识的要求和目标定位。③深入细致的研究每一课时的内容,包括学生学情中学生生活经验、知识基础等情况,并确定新课和练习课、复习课等不同课型的课时比例,循序渐进的安排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
3.联结性
小学数学的单元模块化就是要立足整体,抓中每个单元,突出重点难点,做好联结,构建整体知识框架,使学生学习更为系统,有条不紊,深入浅出,融会贯通。
4.主体性
小学数学单元模块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知识体验的基础,要在学生熟知的基础上对知识点加固,教学中的主要内容围绕学生的需要,围绕塑造学生的基本理念,尊重学生,尊重客观条件,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通过对学生内驱力的激发带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以学生为主体。
二、单元模块式教学实践的设计特性
1.模块化
该模式的提出主要是基于单元模块化的教学方式,采用先关注某数学课程内容体系,然后就该体系下数学教学的具体内容进行类化研究,或者是就其某一单元内部知识的衔接和递进进行系统性的研究。新课程教学标准将西师版的数学教学内容分为了四个体系,即数和代数、统计与概率、图形和几何、综合与实践。其中,每一个体系都具有自己的具体内容,并且相对独立。因此,教师在对其中的一个体系进行课程教学编排时,应该按照起始课D后续新授课D练习课D反思性复习课的流程进行教学。
2.综合性
该模式主要是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该将各类型的教学要素内容之间的联系和功能进行有效的整合,用整体性和联系性的观念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并且,从模块化教学的本质来看,其综合性和相对独立性较强,同时,综合性的教学模式可以依次展开单元具体内容间的递进关系,使单元模块设计的类型更加多样化,体现出较强的数学逻辑性,从而使设计出的单元组织形式更加立体,具有交叉感,呈现网络状。
三、小学数学单元模块式教学实践策略
1.科学合理的进行教学设计
单元模块式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对整个课本进行了解,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至少要对讲解的单元完全了解,找到教学重点与难点,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学有所得。教师在进行单元模块式教学设计时,要以全面考虑为基础,以整体性设计为原则。单元模块式教学模式注重整体性,只有整体功能超过了部分功能,教学效果才能够突显出来。
2.加强师生间的沟通
教学活动讲究的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需要与学生勤加沟通,掌握学生彼此之间的差异性,依据这些差异进行单元模块式教学设定,尤其是对于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提前设定好解决方案,这样才会使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比如有关可能性的教学内容中,在进行这一节讲解之前,教师完全可以与学生进行预先的沟通,了解一下学生对于可能性存在着的误区,比如有些学生会混淆频率与概率之间的概念,还有些学生对可能性的问题理解并不深入,无法将其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教师在讲解时就可以有侧重的讲解这些问题,不至于使学生继续迷惑。该章节的重点是利用分数来表示可能性的问题,这样就与前几章节所学的分数问题联系起来。教师预先就需要准备好硬币等教学工具,通过抛硬币的方式,记录下硬币的正反面。教师与学生通过不断的试验,引出如何利用分数来表示可能性。
3.教师要掌握教学节奏,灵活处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虽然教学方案已经设计好,课堂教学也都是按照教学设计方案来进行教学,但是教学设计方案不可能完全预料到课堂上发生的所有问题。面对这些突发情况,教师要能够捕捉这其中利于教学的信息,并且将这些教学信息记录下来,生成新的教学资源,这样一来,教学资源也会越来越丰富。虽然小学数学的整本教科书并没有几个单元,在进行单元模块式教学时看似并不困难,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每个单元涉及到的知识内容却比较多,而且还有些新的知识在不断的融入其中,还有些知识在进行删减,因此教师在课下总结教学经验的同时,更需要在课堂之上积累教学经验,这样才能够灵活处理每一个模块的知识内容。例如在西师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中,有一个章节是关于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在最初阶段,很多学生都认为长方体顶点应该是角。面对这样以一个问题,教师预先没有设想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拿着长方体模型,来告诉学生长方体的顶点是三条边长交叉的点,而角则是另一个概念,同时教师还要求学生自己来找角。这样学生就能够区分出什么是角,什么是点。这一教学小插曲,完全可以成为日后教学资料。
参考文献:
[1]王芳.浅谈模块式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大家.2011,(17).
[2]王敏勤.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天津教育.2007,(06).
[3]刘仙玲.小学数学单元模块式教学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作者:刘家珍 重庆市江津区永兴小学校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