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小学数学论文2篇
第一篇
1.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益处
1.1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的学科,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场景,可以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近感。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主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在学习“分数”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教学情景:乌龟和兔子进行赛跑,在一分钟内,兔子跑了200米,乌龟爬了10米,试问乌龟爬的距离是兔子的几分之几?通过情景创设,把枯燥的分数运算变得生动、活泼,学生的参与度也大大提高。
1.2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小学是数学学习的入门阶段,小学生的心智发育不成熟,学习思维能力较弱,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强。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概念性的知识让小学生感觉无从下手,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使学生从学习的困惑中走出来,学生面对的不再是冰冷的课本,而是充满活力和趣味的数学知识。学生能够轻松地接触和了解数学知识,大大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
1.3创设情境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生活中处处都渗透着数学思想,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有效地情境创设,把生活和数学结合起来,长期以往,学生就养成了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好习惯,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觉地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4创设情境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数学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解题思路灵活多变、解题方法多种多样是它的显著特征。在进行课堂情境创设时,教师要注重探究性情境的选择,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迸发出创新灵感。
2.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有效情境地创设
2.1情境创设需要有明确的目标每一个教学情境的创设都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进行情境创设时一定要把握这一重要原则。在学习“乘法运算”这一章节时,可以进行如下情境创设:全班40名同学一起去动物园玩耍,已知门票价格是20元/张,求一共花了多少钱?
2.2情境创设要联系现实生活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情境创设时,一定要使创设的情境贴合生活实际。在学习“除法运算”这一章节时,可以创设如下情境:小明家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姐姐和他共六口人,妈妈买了一个西瓜回家,试问怎么切才能保证每人所吃的块数一样?每人能吃西瓜的几分之几?
2.3情境创设要以数学知识为依托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因此,教师必须谨记:情境创设要以数学知识为依托,试问,如果脱离了数学知识,那么情境的创设还有什么意义呢?如果教师将这样的教学情境引入课堂:小明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奶奶让座,这一举动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这样的教学情境在数学教学中就完全没有意义。
3.进行课堂教学有效情境地创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学情境的创设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完成的,教师需要经过慎重地考虑,以便选择合适的、恰当的教学情境。具体来说,在进行情境创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情境的创设要将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纳入考虑范围,在进行教学情境创设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保证所创设情境中的知识能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其次,情境创设要为数学教学服务,在进行教学情境创设时,要保证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情境中,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进行数学学习;再次,情境创设的目标就是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之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地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变得活泼、生动起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要注重所创设情境的趣味性和针对性,使学生在生动的教学情境中真正学习到数学知识。
4.总结
总之,情境创设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常用手段,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来。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小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有效地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改进了教师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效地促进了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
作者:蔡凤芹 单位:江苏省阜宁师范附属小学
第二篇
一、灵动课堂,触发学生兴趣点
想要实现数学教学的“可持续”,在我看来,就是要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从而以兴趣作为驱动力,使得学生愿意持续不断地进行数学学习。在这里,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打造灵动课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圆”中,我使用了灵活的方式教学生与圆相关的知识。首先,我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了一小段使用圆规画圆的视频并对重点步骤进行慢放,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看清楚。看到大家跃跃欲试,我要求大家画一个r=2cm的圆,并找到半径r与直径d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测量发现,r=2cm是恒定的,且当r=2cm时,d=4cm;当r=3cm时,d=6cm。从而得出了d=2r的正确结论。在上述实例中,我采用了多媒体与互动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数学课堂的灵动活泼。学生在这种课堂氛围中,思维十分活跃,积极参与,学习效率得到了明显提升。
二、强化实践,鼓励学生自己学
“自主”是构建生态课堂所追求的终极目标。由教师带领学习、提供知识,这都只是暂时的。离开了教师,离开了课堂,仍然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自主学习,才是学生永恒的财富,也是需要我们着重对学生培养的能力。
1.分组讨论,自主启发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很多独自难以解决的问题。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借助集体的力量,集思广益,往往可以收获更多。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多多引导学生的分组讨论意识。例如,在二年级下册教学两、三位数的加法时,其中一个教学难点在于加法中的进位。我先由浅入深地要求学生计算如下算式:51+32=?121+63=?每次计算时,我都要求学生同时使用竖式与计数器两种方法分别进行计算。然后,我将学生5-6人分为一组,要求大家计算出137+58的结果。很多学生都被难住了,不知道如何处理进位。由于前面的方法铺垫,渐渐有学生提出用计数器拨珠子一个个数一下。原来,个位超过了10,就直接在十位上体现了。于是有学生说,在十位相加的结果上+1不就行了吗?在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启发下,学生最后总结出了进位相加的要点:从低位开始算,超过10的,就在下一个高位上+1。通过简单的分组讨论,每个学生都在自由的交流氛围当中充分表达,并且不断被他人的思维方式所启发,思想火花不断迸发。合作讨论,不仅比单独思考增加了更多思路方法的可能性,更比教师讲解多了更多自由,使自主拓展成为了可能。
2.重视实践,自主提高数学知识不是只停留在书面理论之上的。尤其是小学数学学习,与实际相联系并不断进行实践应用,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提高是大有好处的。这也是我们需要教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方法之一。例如,在四年级上册“了解我们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我没有给学生过多提示,只是要求大家利用所学知识,用自己认为合理的方式反映出班里同学哪几个月份生日的最多。大多数学生都反应出,应当使用刚刚学过的统计方法。大家纷纷做起了表格,开始调查每个同学的生日月份。但是,在建立条形统计图时,有的学生犯难了。到底怎么确定横竖坐标呢?我进一步启发大家:以你需要体现的内容为横竖坐标。学生马上以“月”为单位,在横坐标上依次标出1,2,3,4……12,再以“人”为单位,在纵坐标上依次标出5,10,15……,最后顺利画出了标准的条形统计图,并表示,原来统计方法就是这样用的呀。通过实践应用所学知识,课本中的知识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了。同时,通过实践,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更加全面透彻了,遇到新知识,也树立起了以实践带学习的意识,打开了自主学习的一条新路。
三、总结
综上所述,打造生态课堂,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一个新方法、新思路。通过转变教学意识与教学方式,可以促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激发学生“想学习”的积极性,并使其掌握“会学习”的方式方法。一个和谐的课堂,是小学数学高效教学的前提和有力保障.
作者:姚静 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