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对话教育的实用性
一、对话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在实施对话教学中,生生对话更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没有教师参与的对话活动中,学生不再畏惧教师的权威而拘谨,在宽松的氛围中有了自由、大胆表达的机会。学生在独立思考中,放松心情,驰骋思维,对问题的想象无拘无束,酝酿着独特的想法并准备对话。在小组交流与分享过程中,会有平淡的对话,也会有激烈的辩论,同学们虽然都会急于表达自己的独特观点,但也会认真倾听伙伴的想法,在不同的思维碰撞中,通过吸纳别人的意见,或坚持自己的观点,或修正自己的看法,达到不断更新自我认识的效果。学生在充满智慧的对话过程中,不仅收获对知识的理解,更是享受一种平等交流的快乐,感受到同学间的心灵沟通和彼此信任。在生生对话的课堂里,学生不再自我封闭,而是善于思考、表达和敢于质疑,在宽松的对话中理解知识、内化知识。如教授“平行与垂直”中“平行”概念的时候,学生画出几组两条不同位置关系的直线,教师引导学生分类,在分类过程中,观察图形“=”,有的学生认为这两条直线不会相交,有的学生认为会相交。此时,教师把不同观点的同学分成正方和反方两队,让双方都充分说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并展开对话。
2.教师与文本的对话
在对话教学中,教师与文本成为平等的主体,文本总带有编者的意图和思想,教师在认真钻研文本的同时,也带有自己的特殊体验和情感,使自己的教学源于文本,又高于文本。由于网络快餐文化的便捷,下载、模仿、拼凑教案等现象已成为很多教师正常化的工作。教学实践中,没有深入地解读教材,哪能有精彩的预设与生成,更谈不上有高效的课堂教学。因此,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应从深入解读教材、与教材深层的对话开始。讲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教材中呈现让学生通过数方格的方法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特别指出不满一格按半格算。如果教师以此照搬文本教学,势必影响学生探究效果,调查中发现,大多学生不明白为什么不满半格能按半格算。其实,编者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数方格,启发学生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但这样的文本,很难让学生联想到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拼成一个长方形。因此,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就在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文本更好地为学习服务。教学中,教师让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但不出现不满一格按半格算的提示语,而是改为问题:哪个同学能用好方法快速数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样的问题设计就逼着学生先数满格的,再数不满格的,而不满格的面积不一样,怎么办呢?学生细心观察后发现,原来图形中藏着秘密,最左上角的不满格移到最右上角的不满格的位置上,刚好拼成一个满格,这个发现就是移拼的转化方法。应用这个方法,学生观察整个左边的不满格都可以与右边的不满格拼成满格,但拼成的是一个不规则的图形,难于快速算出面积。再次观察后发现,如果沿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把左边的方块移到右边,就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再数方块就是最便捷的方法,学生对转化思想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最后,学生用所带的平行四边形图形进行剪拼实践,通过操作、观察、交流、推导,自主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的结论。这样的教学,教师并没有改变编者的意图,只是稍微改变文本的表述,却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把教材当权威,不要简单地认为学生都会想到把平行四边形沿着高剪开拼成长方形。可见,只有教师与文本的深入对话,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合理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使学生在最近发展区有效探索,提高学习质量。
4.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文本自己是不会说话的,但文本是有思想的,它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人类知识的精华,对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而这种意义只有学生对文本的深入解读、丰富体验、深刻领悟,才能真正为学生所接受,文本也才能真正体现其内在价值。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你知道吗?”是实验教科书新增设的栏目,它是教学内容的延伸,是传承数学文化的有效载体。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学中安排了“你知道吗?”的内容,介绍了“黄金比”:你听说过“黄金比”吗?当一个物体的两个部分之间的比大致符合“黄金比”――0.618:1时,会给人以一种优美的视觉感受。如果学生只知道黄金比这个词,那就误读了教材的知识功能,更谈不上数学美的价值所在。学生在文本的启发下,通过网络查询、咨询家长,发现“黄金比”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不仅欣赏到蒙娜丽莎画像、古希腊女神维纳斯塑像的黄金比例的艺术品,还发现巴特农神庙、古埃及胡夫金字塔等建筑作品都隐含着神奇的黄金比,这就是与文本对话的价值。但是,生活中一般人很难达到维纳斯女神“黄金比”这样优美的身材,一般人的躯干与身高比都低于0.618这个数值,大约只有0.58――0.60左右,智慧的人们发明了让女人穿高跟鞋来改变比值,使得躯干与身高的比值更接近黄金分割的标准0.618,产生美的效果,从而人为地创造美。学生通过对文本的深入对话,不仅对比的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更是对数学美的充分挖掘。
二、对话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对话不是简单的问答
作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对话,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师生问答,课堂中很多的师生问答并非真正的教学对话。真正的师生对话,是蕴含师生间的倾听和表达,是师生间敞开心扉的精神世界,从而获得心灵的交流和思想的分享。对话中不仅表现在提问和回答,更表现在倾听与独白、交流与辩论、欣赏与评价等方面。这是对话教学在“质”方面的要求。
2.对话并非越多越好
教学中的对话无论是作为一种理念,还是作为一种方法,必须为学习服务。组织对话教学应考虑教学内容而合理使用,对简单明了的知识、书上能直接找到答案的知识不宜运用对话教学,避免对话的滥用而导致形式主义。这是对话教学在“量”方面的要求。
3.对话的目的并不是要达成共识
对话的目的不是要消除差异、排除异己,而是为了更好地沟通和尊重差异。不同的观点正暴露了问题的复杂性和可探究性,说明有对话的可能和必要。师生在对话中才能不断调整思维,不断更新认识,达到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思想的碰撞。这是对话教学在“目的”方面的要求。
作者:易增加 单位:厦门市海沧延奎小学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